-
肖慶:新媒體藝術空間的審美特質
摘 要:新媒體藝術空間是藝術家創造的意象和獨辟的靈境。
-
傳統文化之美需要年輕化表達
一季、二季、三季……誰也沒有想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不僅自己火了,還帶著很多博物館一起“火出了圈”,一些博物館及其館藏文物成為年輕人競相追捧的“網紅”。
關鍵詞:  傳統文化2021-03-10
-
以批評拓展文藝公共空間
春節假期,認真追了部劇,看了電視劇《山海情》。
2021-03-08
-
知識分子鬧綜藝:多乎哉?不多也
近來,有三位知識分子在網絡綜藝節目中出圈。
-
藝術創作首要的是恭謹、尊重與坦誠
被認為是“諧星”的演員賈玲,以創作演出小品為主,近年來一直活躍在喜劇舞臺上并廣受歡迎。
2021-03-03
-
小眾藝術綜藝頻出爆款 文化破圈能否帶來產業破圈
《這!就是街舞》播出三季,讓街舞這一小眾藝術成功出圈。
-
追星文化背后的情感需求不容忽視
追星在滿足青少年情感需求和自我成長方面有重要意義 2019年,因為做公共領域的親密關系課題,我開始做追星的研究,訪談了80多位粉絲和相關的專業人士。
關鍵詞:  追星文化2021-03-02
-
為中國音樂理論體系的建設添磚加瓦
中國傳統多聲部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021-02-26
-
文人生活與品鑒傳統
隨著社會發展經由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至信息文明,政治制度由神權、君權到民權,人文思想也逐漸從神學、玄學走向科學,我們的文藝評論制度也隨著整個歷史大趨勢發生了根本變化。
關鍵詞:  羅韜2021-02-19
-
朱志武:穿珠綴玉二十年
得知朱志武先生的《揚州八怪題畫詩考釋》出版,我不禁回想起數年前《歷代黃山圖題畫詩考釋》在合肥召開研討會的情形,彼時北京、上海、武漢來了不少專家學者,認為此書填補了一項空白。
關鍵詞:  朱志武2021-02-19
-
公共藝術堪憂
在人類歷史上,公共藝術一直伴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發展。
關鍵詞:  公共藝術2021-02-19
-
相約春天里——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精彩落幕。
關鍵詞:  牛年春晚2021-02-13
-
專業性電影批評如何有效表達與傳播
在建設文化強國的時代訴求中,文藝評論的智囊作用日益顯現,而電影批評是文藝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電影強國也具有較強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  電影批評2021-02-10
-
別讓“領掌”之風把劇場搞得烏煙瘴氣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裝臺》中有一段戲引發了關注。
2021-02-03
-
數字時代的文藝評論
近些年,中國文藝取得長足發展,文學、電影、電視等領域都出現了一批以人民為中心、反映時代精神的現實主義力作,如小說《人世間》、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和電視劇《裝臺》等。
2021-01-27
-
《記住鄉愁》“進城了”
2021年元旦,《記住鄉愁》第七季岳陽古城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首播,創下了收視率0.49%、觀眾規模1764萬的收視佳績,為同時段全國紀錄片收視率第一,足見觀眾對它的喜愛。
關鍵詞:  《記住鄉愁》2021-01-25
-
生活中的詩意和悖論
劇作家必須深入生活,而且不能是蜻蜓點水似的、走馬觀花似的“采風”,應該像“下沉干部”一樣地真正“沉”下去。
2021-01-25
-
人生因何而偉大
葉文玲著《此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確是一部好書,我是一口氣就讀完了。
2021-01-20
-
為敦煌守護神立傳
1983年敦煌藝術研究專家常書鴻在敦煌 石少華 攝 葉文玲長篇報告文學《此生只為守敦煌:常書鴻傳》是一本回應時代呼喚的佳作。
關鍵詞:  敦煌2021-01-20
-
凝神創作動情書寫
敦煌在中國,可敦煌藝術的燦爛存在和強烈影響,卻是一個世界性的重要話題。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