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民族間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交融
“山間鈴響馬幫來”再現了我國西南地區商貿歷史圖景,馱滿各種物資的馬幫商隊,行走于西南地區的崇山峻嶺中。
2023-06-30
-
馬鈴搖醒一路歌
“山間鈴響馬幫來——茶馬古道民歌展演”(以下簡稱展演)展示了我國西北、中南和西南多個地區與民族異彩紛呈的民歌文化。
2023-06-30
-
主題性繪畫創作繞不過去的理論命題
除了純抽象繪畫,一般的繪畫都有主題。
2023-06-30
-
當光啟的一瞬間,有一種力量能夠療愈我們
作為寫作者,捕捉、記錄、升華個體心靈和生命的華彩與隱秘,完成對時代群像的書寫,是我們畢生的職責和追求。
2023-06-26
-
構建魯迅作品的人物群像
曲劇《魯鎮》由劇作家陳涌泉編劇、導演張曼君執導、戲曲演員李晶花領銜主演,于日前在國家大劇院演出。
2023-06-21
-
文武并重展現戲曲之美
日前,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15朵新晉“梅花”在廣州齊綻放。
2023-06-21
-
“實際上并沒有一種叫做藝術的東西”
貢布里希在《藝術的故事》中開宗明義地說:“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其大意是“實際上根本沒有藝術其物”。
-
推動文化類節目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創新性開掘
近年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為內容的精品節目不斷涌現,無論是中央電視臺的《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典籍里的中國》《中國國寶大會》,還是河南衛視的“中國節日”等系列節目,均通過視聽藝術的理念創新、技術創新、話語創新,推動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新時代的文藝創作“何以中國”提供了生動而篤定的答案。
2023-06-20
-
空靈寫意的人文精神書寫
淮劇《影的影》是一部極具先鋒意味的作品。
2023-06-19
-
數字技術打開視聽藝術新空間
借助多種新技術,視聽藝術創作的效率和質量大幅提升。
2023-06-16
-
推動戲劇事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相結合的有效路徑,問計于業界、問計于大眾、問計于專家,從實踐中找答案,在創作里找經驗,才能真正推動戲劇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3-06-15
-
未讀大學,卻獨步戲劇史學界
中國戲劇源遠流長,以先秦的《詩經》《楚辭》為胚胎,經由漢唐的滑稽戲、大曲,直至宋元南戲、元雜劇,自此異軍突起、日漸繁興,逐漸發展演變為明代傳奇、清代花部戲曲,蔚為大觀。
2023-06-12
-
新型藝術空間釋放城市自信與活力
在小區停車棚里看一場展覽是什么體驗?走進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東昌新村的“星夢停車棚”,三星堆照片展、龍門石窟圖片展和一幅幅巖彩繪畫作品不斷躍入眼簾。
2023-06-12
-
名不副實的《梨園闖關我掛帥》
筆者記得,從2001年開始,央視戲曲頻道開播,其目的無非是加大對戲曲的宣傳普及力度,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
2023-06-12
-
綜藝節目不能走量不走心
近年來,綜藝節目創作注水問題屢屢被觀眾詬病。
2023-06-07
-
影視創作應拜生活為師
從《人生之路》中被幾代人使用得包了漿的炕桌、箱柜、農具,到《漫長的季節》里富有年代感的臉盆架、煤氣灶,從《平凡之路》里潘巖背著西裝擠地鐵,到《青春之城》中蔣楠楠操著方言教孩子功課……近期,一批富有生活質感的影視作品熱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2023-05-31
-
感謝生活的賜予 守望人民的舞臺
劇本是舞臺藝術的“第一顆紐扣”,是舞臺藝術的堅固基石。
關鍵詞:  戲劇2023-05-29
-
不負重托,建設新時代的藝術殿堂
5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美術館的老專家老藝術家回信,在中國美術館建館開放60周年之際,向全館同志致以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
2023-05-29
-
注入時代氣韻 展現水墨魅力
圖為動畫電影《深海》劇照(局部)。
-
宋韻女性服飾 讓雅致步入日常
盥手觀花圖(局部) 佚名 瑤臺步月圖 劉宗古 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宋代文化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是中國古典藝術之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