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 洞穴遺址——人類最遠古的家園

      考古人一直都對洞穴遺址感興趣,這畢竟是人類最早遮風蔽雨的家園,所以在歲末年初的各項考古盤點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洞穴遺址。

    2019-01-31

  • 穿越千年的蕃尼古道

      中國近代第一幅蕃尼古道路線圖 羅布次仁供圖 清代濟嚨(吉隆)地域手繪地形圖 羅布次仁供圖 于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北部崖壁上的“大唐天竺使之銘”,系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題銘。

    2019-01-31

  • 電信博物館發出新年“請柬”

      再過一周,上海就將迎來農歷己亥年新春佳節。

    2019-01-29

  • 博物館以及它旁邊的禮品店

      《祭侄文稿》,一張保存千年的“故紙”的出借,成了2019年第一宗文博熱點事件;曾經“低調”的故宮,“親民”姿態叫人耳目一新,文創表現愈發火熱。

    2019-01-25

  • 聚焦西遼河流域5000年前“天壇”

      牛河梁第二地點積石冢與祭壇。

    2019-01-24

  • 文化體驗是博物館文創營銷的真正核心

      1月8日召開的全國文物局長會議披露:截至目前,全國博物館總數已達5136家,去年全國博物館舉辦各類展覽超過2萬個,近10億人次走進博物館,參觀博物館日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2019-01-23

  • 2018年新疆考古成果引人關注

      當看到滿地的石器時,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庫孜滾考古項目的艾濤仍難掩激動之情。

    2019-01-23

  • “濰坊地區出土青銅器特展”開展

      商代亞醜鉞 濰坊市博物館供圖 由濰坊市博物館聯合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共同策劃主辦的“濰坊地區出土青銅器特展”近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博物館開展。

    2019-01-22

  • 煙臺市博物館:文明流淌 膠東尋跡

      煙臺海軍學堂師生合影 煙臺市博物館供圖 清乾隆雕蟠龍御題玉瓶 煙臺市博物館供圖 在山東省煙臺市芝罘(fú)區繁華的中心文化廣場最西端,一座主從陪襯的四方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中間的主體建筑上書“煙臺市博物館”,由郭沫若題寫。

    2019-01-22

  • 最早“國家檔案”揭秘西漢軍工

      出土的有文字骨簽。

    2019-01-21

  • 三件國寶帶你穿越滇云兩千年文明史

      人們可能見過根據古滇國文物復制的工藝品“牛虎案”,卻不一定知道2000多年前滇池、撫仙湖流域的古滇國文明。

    2019-01-20

  • 圓明園受贈8件清代石刻

      昨天,市總工會將機關院內發現的清代露陳墩等8件石刻文物捐贈給圓明園收藏。

    2019-01-19

  • 蟠螭紋與蟠虺紋——東周銅器潮流

      紋飾是青銅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紋樣的裝飾變化不僅對研究審美觀念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當時社會的普遍意識(翦伯贊《先秦史》)。

    2019-01-18

  • 閔行博物館新館和上海海派藝術館開館

      申城再添文化新地標——坐落于閔行文化公園內的閔行博物館新館和上海海派藝術館今日正式開館。

    2019-01-18

  • 《祭侄文稿》為何難來大陸?

      供圖/雅昌藝術網 近日,關于臺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一事,引起網友爭議。

    2019-01-17

  • 陜西富平發現全國僅存較完好唐宋縣城遺址

      南城北壕溝外灰坑。

    2019-01-17

  • 考古新發現讓我們看到更豐富的歷史

      從2002年社科院設立考古學論壇評選六大考古新發現,到如今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

    2019-01-11

  • 2018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①青塘遺址中黃門巖2號洞穴地點發掘區。

    2019-01-11

  • “故宮口紅”遭遇市場熱冷變臉尷尬了誰

      凝結智慧結晶的國寶文物固然需要借文創產品“活”起來、“潮”起來,但更需要將其文化藝術價值深植人心,從而實現可持續傳承《上新了故宮》系列耳環、千里江山系列項鏈和鎮紙。

    2019-01-11

  • 世界著名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如何誕生的?

      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漢代馬王堆T形帛畫,是湖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青銅器后母戊方鼎,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20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