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北方少數民族非遺史詩的生命之歌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和文化精髓,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
2024-05-29
-
《大象之歌》:“大象”頭重腳輕難免倒地
一所精神病院,一個失蹤的醫生,引發了一場如同“貓鼠游戲”般的心理對抗,也揭開了一個男孩復雜的精神世界。
2024-05-28
-
“人因為思想而偉大”
面對浩瀚的宇宙,“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見《帕斯卡爾的思想哲學》)。
2024-05-27
-
青春做伴好還鄉
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舞臺劇如何凝萃原著精華、引發觀眾共鳴,是極具挑戰的工作。
2024-05-27
-
讓民間文藝滋養詩意生活
根植生活土壤、承載家鄉記憶,民間文藝是傳承不輟的生活文脈。
2024-05-26
-
最跳脫以往又最“莫言”的話劇《鱷魚》,如何立足現實主義表達魔幻
莫言獲“諾獎”后的首部作品是劇本《鱷魚》,可見莫言對于“轉行”成為劇作家這件事是認真的。
2024-05-24
-
《微暗之火》:讀詩的人與不讀詩的小鎮
不久前收官的網絡劇《微暗之火》,提供了一種面向懸疑題材類型化開發的全新創作探索方向,也讓觀眾看到一部“非典型”懸疑劇的全新想象空間。
2024-05-24
-
本土化、體系化、情懷化的學理書寫
周建新研究員的新作《群眾文化視閾下中國電視認同研究》,近期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2024-05-24
-
一種迷人的美向你走來
那天在奎屯與一群哈薩克朋友相聚,居然話題是迷你劇集《我的阿勒泰》。
2024-05-22
-
現實關懷,先鋒大戲
莫言的四幕原創話劇新作《鱷魚》日前在江蘇蘇州首演并開啟了全國巡演之旅。
2024-05-20
-
藝術鄉建要警惕的三個問題
早在本世紀初,就有藝術家在農村開展藝術鄉建實踐,像渠巖在山西省和順縣許村發起的“許村計劃”,左靖在安徽省黟縣碧山村發起的“碧山計劃”等。
2024-05-16
-
熱門故事如何驅動大視聽產業的跨媒介敘事
電影《新龍門客?!吠絼≈两裱莩鲆堰_162場,視頻播放量超過18億次。
2024-05-15
-
表演藝術:應從技到藝 由藝臻道
明代戲曲評論家潘之恒曾在其戲曲研究筆記《鸞嘯小品》中談到戲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他認為應該進于技、道而與神合。
2024-05-15
-
網絡評分應倡導公平與善意
有的觀眾信了虛高評分,觀影后直呼遭遇營銷“詐騙”;有的作品雖然評分不低,卻在市場上收益遇冷;有的平臺上存在大量非理性打分,成為飯圈互撕謾罵、惡意攻擊的場所……近年來,不少影視作品的網絡評分虛實難辨,與真實的觀眾反饋、市場收益存在差距,引發各方關注。
2024-05-15
-
短視頻與大眾文化生產
開欄的話 短視頻已成為這個時代極為醒目的媒介景觀。
2024-05-11
-
亦舒女郎:曾經這么“新潮”,而今已漸“過時”
楊紫、許凱領銜主演,改編自亦舒同名小說的電視劇《承歡記》,播出后引發不小的爭議。
2024-05-10
-
音樂綜藝緣何成為治愈社恐的“良藥”
音樂綜藝是衛視和網絡視聽的尋常賽道,創新頻率快,競爭的護城河容易被攻破。
2024-05-10
-
職場劇開拓領域創新表達
電視劇《城中之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創造了收視佳績。
2024-05-09
-
“看家戲”和“現代戲”都要遵循藝術規律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京劇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被淘洗、被創造,成就了眾多經典。
2024-05-09
-
讓古老戲曲煥發青春光彩
4月28日,第九屆中國昆劇藝術節在江蘇蘇州開幕,不少青年演員擔綱主演、展露鋒芒。
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