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倫理價值觀與科幻敘事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現代科技高速發展,日常生活倫理快速更迭,傳統農耕文明日漸式微,身在加速度文明更迭中的中國人無疑經歷著千年未有之大變局①。
-
宇宙流散,歷史遞歸
許若文:北京人,生于一九九〇年。
-
星河小說的軟硬兼施和跨界融合
拿到星河兩本新書——中短篇小說集《白令橋橫》和長篇小說《炸進時間漩渦》后,我認真做了通讀,一邊讀,一邊由衷地贊美和敬佩我這位老朋友在創作上取得這么多新的成就。
-
中國科幻圖書出版的趨勢與前景
近年來,“科幻”成為一個熱詞,科幻出版也成為圖書市場的熱點門類。
-
科普翻譯漫談
[編者按] 知識無國界,引進版圖書是我國科普出版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普翻譯為我國讀者與外文科普作品架起橋梁。
-
捷克科幻小說何以獨具一格?
原標題:冒險故事、歷史架空和提出問題:捷克科幻小說的諸面向 對于科幻小說的起源,目前尚未有定論——無論是認為科幻小說起源于瑪麗·雪萊、儒勒·凡爾納,還是古老的神話。
關鍵詞:  捷克科幻小說2022-10-20
-
冒險的旅程與科幻的魅力
作為兒童探險小說的堅守者,彭緒洛認為兒童探險小說是兒童文學的一個新的領域。
-
科普短視頻創作策略探析
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科普短視頻已成為科學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形式,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
推動更多科普精品的生產與傳播
9月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鍵詞:  科普2022-10-17
-
論科幻現實主義創作特征
科幻與現實的關系,一直是中國科幻作家們嘗試深入探討的話題。
-
對“覺醒”的覺醒: 《超凡覺醒》與“機器人”雜談
《超凡覺醒》,任彧 著,重慶出版社2022年08月出版 1978年末到1979年初,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一個重要的文化信號是進口了幾部日本電影、美國電影,引起轟動。
2022-10-11
-
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三重面相
對于科幻界人士,“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這個詞描述的是1940年代,或者更具體而言,描述的是編輯小約翰·伍德·坎貝爾(John W. Campbell, Jr.)于1940年代刊登在其雜志 《驚異科幻》(Astounding Science-Fiction)(坎貝爾亦涉獵姊妹雜志《未知》[Unknown],又名《未知世界》 [Unknown Worlds] )上的科幻小說。
-
人工智能時代,這些科幻新作如何開啟反思考的思考
《收獲》2022年第3期做了一期“科幻作品小輯”,一共有五篇小說:《2049》《隕時》《孤獨終老的房間》《菌歌》和《無人駕駛》。
-
元宇宙:一枚仍在空中翻轉的硬幣
元宇宙,是風口還是“虎口”,是機會還是“泡沫”?諸多業界專家、企業界人士認為,元宇宙猶如一枚拋向空中、仍在急劇翻轉、尚未落地的硬幣。
關鍵詞:  元宇宙2022-09-22
-
中國科幻研究的知識演進與趨勢探析(2000—2020年)
科幻研究是基于科幻文化而產生的跨學科研究,含括了文學、美學、技術哲學、科學傳播等面向。
關鍵詞:  科幻研究2022-09-21
-
在“世界”中的中國科幻小說
01 科幻文學與世界建構 在《三體》發表的幾個月前,劉慈欣發表了中篇小說“山”。
-
科普要響應時代之變、人民之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科學普及和科學素質建設。
關鍵詞:  科普2022-09-15
-
機器寫作時代的科幻小說創作
這是一個機器寫作迅速發展并逐漸進入多個文本生成領域的時代。
-
科普作家的硬科學基因與創意寫作素養
科普寫作作為提高大眾科學素質的重要一環,在當下的寫作活動中具有重要地位。
-
國產科幻片,科學家可以做些什么
近幾年,從“科幻十條”公布到“科學與影視融合”項目組成立,我們能否拍出成功的科幻片,成為頗受關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科影融合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