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明鏡、抵良藥,新大眾文藝呼喚“過得硬”的文藝批評
持續匿名寫作劇評12年之久的北小京,日前亮出了真名實姓——孟丹峰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曾作為演員參與影視劇和舞臺演出,之后做過編劇、導演工作。
2025-05-13
-
“書寫銅梁美麗新鄉村”文學采風活動在重慶銅梁區舉行
5月11日,“書寫銅梁美麗新鄉村”文學采風活動走進重慶銅梁區蒲呂街道康濟村、青山村。
2025-05-13
-
“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重點推進作品《純真年代》改稿會舉辦
改稿會現場 5月8日,“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重點推進作品《純真年代》改稿會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舉辦。
2025-05-13
-
長篇小說《青煙》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舉行
5月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主辦的長篇小說《青煙》學術研討會在人文樓舉行。
2025-05-13
-
文學作品走向世界 抓住時機與選對作品同等重要
編者按 中國臺灣知名文學經紀人譚光磊2008年創立版權經紀公司以來,引進國外文學作品的同時,也積極推動中國文學走向國際市場。
2025-05-13
-
《萬物有信書系》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辦
“鮑爾吉·原野《萬物有信書系》作品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
2025-05-13
-
王小槍反扒題材力作《黃雀》新書發布
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黃雀》新書分享會近日在京舉行。
2025-05-13
-
在閱讀中感悟 于行走間成長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青睞”團下了江南,邀請作家、畫家趙蘅一起,從金陵到滬上,做了為期四天的文化尋訪。
2025-05-13
-
被遺忘的冷門神作,編輯的“遺珠”之書
原標題:被遺忘的冷門神作:4·23讀書日,編輯的“遺珠”之書(下) 圖書市場不景氣的當下,依然有很多人在堅持做好書。
2025-05-13
-
祝勇:人在 文物在以歷史為骨 以人性為魂
祝勇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故宮南遷文物”產生那么深遠的淵源,從重走故宮文物南遷路,籌備紀錄片,到創作非虛構作品《故宮文物南遷》,再到最新出版的小說《國寶》,祝勇多年來為之付出了極大的體力和心力,而這一切又讓他甘之若飴。
2025-05-13
-
《補夢的人:打工人的詩》在浙江文學館首發
5月10日下午,由浙江攝影出版社、浙江文學院(浙江文學館)、《浙江作家》編輯部聯合主辦的《補夢的人:打工人的詩》新書首發式在浙江文學館報告廳舉行。
2025-05-13
-
文學名家齊聚嘉興南湖,以筆為槳賡續紅色根脈
以筆為槳,賡續紅色根脈;以文載道,擘畫時代新章。
2025-05-13
-
通過文學之窗看見更遼闊的星空
參加“華夏博覽看今朝”研學活動的香港師生,在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前合影留念。
2025-05-13
-
從地下700米深處江門中微子實驗室開始的改稿會
5月8日,一眾專家學者抵達廣東省江門開平市金雞鎮打石山,并深入地下700米參觀江門中微子實驗室。
2025-05-12
-
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鳴
5月11日,中國華僑出版社攜手北京圖書大廈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學活動——“世界華文文學”大家談:《新加坡蜥蜴》《遠離故鄉的地方》讀書分享會。
2025-05-12
-
專家學者北大共論東西方文化差異 兩部新書在京首發
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三亞學院、海南省旅瓊哲學社會科學家聯合會主辦的《中西方哲學思想研究》《天道——中國傳統哲學思想33講》新書發布與出版座談會10日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舉行。
2025-05-12
-
於可訓小說創作研討會在武漢舉行
一個畢生從事文學研究的學者,為何會在退休后跨界“做起小說來”?在《我怎么做起小說來》的自述中,於可訓的老師曾調侃教文學的教員“自己不會炒雞蛋,還要教人家雞蛋怎么炒”,讓於可訓決心在文學創作上力踐躬行,“試試炒雞蛋”。
2025-05-12
-
文心躍青春 首屆“吉大文學周”啟動
吉林大學曾有公木、楊振聲、廢名等大作家執教,也走出徐敬亞、王小妮等著名詩人、作家,這片沃土始終涌動著文學星火。
2025-05-12
-
以青春筆觸書寫革命精神的當代篇章 上海大學點亮第十三屆“文學之夜”
為紀念五四運動106周年、五卅運動100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9日,“1925街頭·2025云端”上海大學第十三屆“文學之夜”在上海大學舉行。
2025-05-12
-
傳統文學蓬勃 網文豫軍崛起
5月11日,“2025當代文學之夜”將在鄭州啟幕。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