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吳大澂日記與信札中窺其生活及書風變化
吳大澂(1835~1902),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白云山樵、愙齋等,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代官員、金石學家、書畫家、收藏家,是畫家、鑒定家吳湖帆的祖父。
-
王力致鐘敬文書信考釋
王力致鐘敬文書信 2019年5月,廣東崇正春季拍賣會推出鐘敬文、王世襄先生舊藏,名曰“鐘王氣象”,包括信札、稿件、書籍等,這些藏品涉及人物、事件眾多,對于了解現代學術史、文化藝術史等有重要參考價值。
-
祝淳翔:從張愛玲的第一封投稿信說起
“第一封投稿信” 1944年3月15日出版的《新東方》雜志第九卷第三期,發表了一篇張愛玲帶有回憶性質的散文《存稿》,從她最初的虛構作品開始談起,及于早年的寫作及投稿經歷。
-
朱洪濤:關于《郭沫若致丁山的一封佚信》的更正
編者按:學人朱洪濤《郭沫若致丁山的一封佚信》在“手稿研究”微信公眾號推送后受到較大關注,有多位學人向該公號或作者本人提出釋文商榷。
-
宮立:完成與開端——從卞之琳的一封集外書信談起
今年是現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卞之琳誕辰110周年、逝世20周年。
-
郭沫若致丁山的一封佚信
筆者在蘇州市檔案館查閱相關材料過程中,偶然發現一封郭沫若致丁山的信函,檔案號為I05-1-0209,信件正文401字,約為兩頁A4紙大小,保存完好,墨跡清晰,行草筆跡,飄逸瀟灑,但識讀起來有一定困難。
-
42件周作人1960年代手稿拍出1286.85萬元
12月3日下午,41件共221頁周作人散文雜文手稿及他于1963年寫就的一卷《為羅孚書自作詩長卷》手稿在嘉德拍賣。
-
日記甫出 夏鼐的朋友圈亮了
夏鼐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在埃及考古學、中國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中國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的考古學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是為新中國考古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學術專家。
-
《文學者的一生》魯迅譯文手稿研究
1927年1月5日,魯迅翻譯了日本武者小路實篤的文章《文學者的一生》,譯文手稿共6頁,雙面書寫,現存北京魯迅博物館,至今尚未公開發表。
關鍵詞:  魯迅研究2020-11-25
-
一生真偽有誰知:《龍榆生師友書札》中的知堂來信
張瑞田編《龍榆生師友書札》(浙江古籍出版社,2019年)內收有一通周作人手札,信中向龍榆生討教道:“日前王古魯君來談,宋人詞話《拗相公》中引‘周公恐懼流言日’一絕句,問為誰作,手頭只有一部《唐人千首絕句》,遍查不得,直覺此詩似是宋人口吻,卻亦無從證明,不知兄記得其撰人名氏否,乞便中示及為幸。
2020-11-25
-
西瀅家信:陳西瀅致陳小瀅(29通)
整理手記: 陳小瀅是陳西瀅和凌叔華夫婦的獨女,今年90歲。
-
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 “柏楊與親朋信札展”
2020年11月17日,為紀念柏楊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尺素見真情——柏楊與親朋信札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拉開序幕,展覽展出柏楊先生與家人朋友讀者間書信95通。
-
手稿消失的時代,重讀茅盾手稿與書法的當下鏡鑒
茅盾(1896年-1981年)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他的創作與上海一直有著密切的關系。
-
司徒雷登、羅家倫信函密文亮相深圳
11月2日至8日,“永樂首拍——中國藝術品大展”深圳站在深圳市福田區平安金融中心展出,司徒雷登、羅家倫信函密文等珍貴歷史文獻亮相。
-
“唐葫蘆”的信與沈從文的字
今年是“九葉派”詩人唐湜誕生100周年。
-
宋致新:父親李蕤的赴朝家書日記
原標題:走近“最可愛的人”——重溫父親李蕤的赴朝家書日記 1952年2月,中國文聯派出以巴金為組長的17人“赴朝創作組”,作家李蕤便是創作組成員之一。
-
巴金與友朋往來手札展在嘉興舉辦
原標題:跟巴老再回“嘉”——巴金與友朋往來手札展在巴金祖籍地嘉興舉辦 嘉興有哪些文化名人?從茅盾、徐志摩、金庸、豐子愷、穆旦到當代的余華,人們可以列舉出很多名字。
-
一位出版商和兩個思想者的傳奇
最近,“亞東圖書館遺珍——陳獨秀、胡適重要文獻特展”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安徽巡回展出,包括《胡適留學日記》原稿、陳獨秀《〈科學與人生觀〉序》手稿等一批原由亞東圖書館珍藏的,新文化運動領袖人物胡適、陳獨秀的珍貴手跡亮相,引起學界和公眾熱烈關注。
-
孫連五:夏濟安的大學成績單
夏濟安,洛杉磯,1955年。
-
陳獨秀的書法
對月憶金陵舊游 陳獨秀/書 《向導》創刊號 陳獨秀不僅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還是著名的文字學家、音韻學家、書法家。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