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佐良教授1980年代的文化出訪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初十年,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是當時的主旋律之一。
2024-12-11
-
閱讀瓊瑤:字字句句是為愛燃燒的熱火
2024年12月4日下午1時,86歲的著名作家瓊瑤告別了人世。
2024-12-11
-
流沙遺簡——戰火中搶救居延漢簡往事
居延漢簡是《史記》《漢書》之外,存世數量最大的漢代歷史文獻。
2024-12-10
-
子張:錢谷融先生書簡及其他
今年炎夏過后的兩個小長假,從圖書館借來錢谷融先生兩種書信集,一是二十年前出版的《閑齋書簡》,一是十一年前出版的四卷本文集中的《閑齋書簡錄》。
2024-12-10
-
一本小說集,巴金為劉白羽保存了45年
1936年,20歲的劉白羽應邀到上海,由好友靳以引見結識了巴金。
2024-12-10
-
《香港文學》與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的創立,是香港文學史上具有標志性的事件。
2024-12-10
-
林徽因探尋古建遺韻的美麗剪影
摸清文物家底,守護歷史根脈。
2024-12-10
-
哭友已無算:胡適與早年的幾位亡友
1904年,胡適跟隨其兄胡紹之離開績溪前往上海。
2024-12-09
-
馬良春:于史料見才華
馬良春(1936—1991),遼寧蓋縣(今蓋州市)人。
2024-12-09
-
《隨感錄》是蕭紅最后的文章嗎
蕭紅是20世紀30年代魯迅口中“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魯迅同斯諾談話整理稿》),是80年代楊義著作里“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二卷)。
2024-12-09
-
魯迅與國學續話
魯迅《中國文學史略》手稿 圖片選自《魯迅與國學》 編者按 近日,學者孫郁新著《魯迅與國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2024-12-07
-
瓊瑤小說過時了嗎?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瓊瑤小說風靡大陸,每個租書店都擺著煌煌幾十大冊,那些浪漫的名字比如《雁兒在林梢》《一簾幽夢》《紫貝殼》等等一字排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瓊瑤文字帝國。
2024-12-06
-
《子夜》遭遇的肢解與曲解
刊于《茅盾研究》第1輯(1984年)的《子夜》大綱之一 茅盾晚年寫作《回憶錄》(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時加書名“我走過的道路”),有意拿《子夜》作為一個專章詳細介紹,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2024-12-06
-
作為北京協和醫學院董事的胡適(1929—1937)
北京協和醫學院創建于1917年,英文名是PUMC(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1930年更名為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1951年改名為中國協和醫學院。
2024-12-06
-
束沛德:年屆93捐書瑣記
我是做文學組織工作的,長年累月與文字打交道,寫報告、講話、總結、匯報,往往不期而遇,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2024-12-06
-
也談《晨報》上的吳興華作品
《新文學史料》2023年第3期刊登了吳心海所著《卞之琳的信與吳興華的佚詩》,作者“自陳機緣巧合,又在淪陷時期的北京《晨報》上披露了他在北京《晨報》上發現吳興華的詩作7首(組),經過讀秀、CNKI等中文各大學術數據庫搜索,均未有結果,也鮮有論者提及,至今無人整理,無疑當是佚詩”,并基于自身的閱讀經驗,對這批詩作的寫作時間做出初步判斷,附上整理的其中部分作品。
2024-12-05
-
從北平到倫敦:老舍與許地山的文學情誼
今年是“人民藝術家”老舍誕辰125周年。
2024-12-05
-
朱東潤從政80天
朱東潤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拓荒者,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的奠基者之一。
2024-12-05
-
懷念 | 瓊瑤:不要為我難過
“我是花火,我已盡力燃燒過……我已經‘翩然’的去了”,12月4日,臺灣知名作家瓊瑤在新北市淡水區家中去世,終年86歲。
2024-12-05
-
高遠東:而已齋憶往——追念王世家等先生
王世家老師與孫玉石老師的友情是怎么開始的,我沒有問過究竟,只是把他們的友誼當一個先定事實接受下來。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