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 批判藝術(shù)中的模仿邏輯

      批判藝術(shù)源自于現(xiàn)代的批判精神,用藝術(shù)作為批判武器,強調(diào)對現(xiàn)實的干預作用。

    2018-04-02

  • 將更加壯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給下一個600年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8-03-30

  • 《木蘭詩》中的花木蘭:英雄氣與兒女情的兼容自洽

      男耕女織的古代社會,女子留在人們印象中的經(jīng)典姿態(tài),是臨窗織布。

    2018-03-29

  • 晚清“新小說”辨義

      晚清出現(xiàn)的“新小說”, 在雅俗文學中的歸屬一直比較模糊。

    2018-03-28

  • 杜甫七絕的“別趣”和“異徑”

      歷代詩論對杜詩各體的評價中, 絕句的爭議最多, 已經(jīng)形成杜詩藝術(shù)研究中的一個熱點。

    2018-03-28

  • 作為悖論的“《莊子》美學”

      《莊子》美學研究的學術(shù)歷程至今不到百年。

    2018-03-28

  • 新時代續(xù)寫工業(yè)文學新輝煌

      前不久,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舉辦的工業(yè)文學作品大賽中,我集中閱讀了參選作品,感觸良多。

    2018-03-28

  • 繁榮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在剛剛結(jié)束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精神食糧”“繁榮文藝創(chuàng)作”“凝聚起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磅礴精神力量”的重要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了黨中央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力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堅強決心。

    2018-03-27

  • 文化自信與詩性表達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8-03-27

  • 陶禮天:文學地理與文學地理學建構(gòu)片談

      關于文學與地理的關系,是文學批評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正如魏晉時期喜好“清談”的文人所言:“談何容易”;據(jù)王僧虔《戒子書》所述,“談何容易”這句話是西漢最擅長辯難的著名文人東方朔說的,可見“文學自由談”這個“談”是很難的。

    2018-03-26

  • 文藝也要鑒往知來

      主持人:張 江(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 對話人:閻晶明(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范玉剛(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金永兵(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丁國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在處理歷史題材的過程中,文藝有其自身特點,尤其是非紀實類體裁,因借助虛構(gòu)、想象、夸張而鮮活飛揚。

    2018-03-23

  • 新時代文藝的引領與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2018-03-22

  • 重新解讀中國神話:進入中國傳統(tǒng)本源的有效門徑

      神話是文化和文學的源頭。

    2018-03-21

  • “歐化的古文”與文言的彈性 ——論“甲寅文體”兼及與新文學的關系

      引言 從1903年初執(zhí)《蘇報》筆政、鼓吹民族革命,到1925年復刊《甲寅》、排詆新文化思潮,章士釗的文言政論縱橫輿論界二十余年,自成一家,在民初文壇占據(jù)了殊為重要的位置。

    2018-03-20

  • 被文學史劫持的文學批評——論學院批評的文學史意向

      引言 關心當代文學及當代文學批評的有心人,大概都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怪現(xiàn)狀,即當前對當代文學批評現(xiàn)狀表達不滿的,并非那些作為沉默大多數(shù)的普通讀者,也不是因“常被點名批評”而暴得大名的作家們,而恰恰是來自批評家群體自身,或干脆直接點說,就是作為當代文學批評主要生產(chǎn)者的身居各大專院校的學院批評家們。

    2018-03-20

  • 絲綢之路文學景觀成學術(shù)聚焦點

      絲綢之路作為古代歷史上東西方往來的交通要道,承擔著商貿(mào)經(jīng)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2018-03-20

  • 哈達奇·剛:文學翻譯——拆解與重建

      文學翻譯是一切翻譯中最具情感色彩的翻譯。

    2018-03-20

  • 學術(shù)性是文學評論的硬指標

      “學術(shù)”及“學術(shù)性”現(xiàn)在已成為屢見不鮮的“常用詞”。

    2018-03-20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使命

      讓民族文化產(chǎn)品成為世界級文化品牌,實現(xiàn)文化產(chǎn)品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最大化,才能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才能增強中華文化的軟實力。

    2018-03-20

  • 中國當代文藝政策的美學基礎

      在理論上,“當代中國文藝政策”無疑是一個新的課題。

    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