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化:筑牢文化繁榮發展的根基
“禮作,然后萬物安。
-
確立令人向往的精神高度
【新時代·新創作·新文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
2019-11-13
-
愛國主義:中國精神的歷史演進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
2019-11-13
-
時間與當代小說的“動作”問題
我們處在一個個的時空體中,我們的腳站在鄉村的農田或者城市的瀝青路上,時間環繞在我們周圍,雖然看不見,但我們每分每秒都感覺到它的流逝。
-
論動作當中的小說詩學
一、文學中的動作 人的動作是文學藝術最早開始模仿的對象。
-
“非秩序化”的動作及其隱喻
一 從表面上看,“小說中的動作”不像是一個富有深意的話題。
-
中古家風家學與家族文學
自古以來,家族的長期傳承與發展離不開良好家風的引導。
-
以文化善治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大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以下稱《決定》 )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
關鍵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9-11-11
-
呼喚新時代詩潮
近年來,詩歌憑借獨有的體裁特點和美學優勢,以文化大發展的良好環境為驅動,聯合融媒體助力,一直處于其重拾大眾關注的燃情時刻。
-
王蒙: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信心和自豪
對中國的文化,我們應該是非常有信心的,非常開朗的,非常開放的,向全世界學習優秀文化,同時也向全世界傳播我們的優秀文化。
-
“中國制度”的深厚歷史底蘊
近年來,許多國家紛紛“向東看”,希望探尋中國巨變的“發展哲學”,解開中國奇跡的“制度密碼”。
2019-11-11
-
優秀文藝作品的評判標準
內容提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
2019-11-10
-
努力探索“用故事講思想”
《文藝中國開新局》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后,許多媒體給予了報道和評論。
-
用好兩種資源 提升批評說服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表以來,文藝批評界發生顯著變化。
2019-11-08
-
主旋律更響亮 正能量更強勁
核心閱讀 正是在對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持續提煉和表達中,新中國文藝鍛造出自己的鮮明審美特征和重要精神價值 新中國文藝反映中國人民建設國家、追求幸福生活的艱苦奮斗歷程,為我們留下記錄社會變遷的壯麗畫卷 新時代文藝氣象一新,文化自信的底氣鼓起文藝的精神風帆,在文藝作品中能感受到自強不息、奮斗進取的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感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引領與鼓舞,感受到新時代文藝主旋律更加響亮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
2019-11-08
-
漢代詩歌體類與“詩賦合流”
漢代詩歌包含詩賦兩類,班固《兩都賦序》有言:“賦者,古詩之流也。
-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形態
構建既有鮮明特色又具有普遍意義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以下簡稱“中國形態”)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2019-11-06
-
文藝高峰出現在大浪淘沙后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2019-11-06
-
創造符合時代精神氣質的文藝精品
【新時代·新創作·新文論】 在五年前舉辦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2019-11-06
-
劉永明《馬克思主義與藝術人民性》:“藝術人民性”的系統辨析
理論的力量,來自能抓住問題的根本。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