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評論集 >> 正文

《詩歌藝術論——全國詩歌理論研討會論文集》(51)

http://www.8bwg.com 2012年12月24日14:22 來源:中國作家網 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 編

  2008中國最佳網絡詩歌 》( 中國文化出版社,2009 )等等,都就選擇了不少比較優秀的作品。但真正有分量、具有保存價值的選集還不多,還需要更多的詩人、讀者、評論家參與其中。優秀的選本既可以為網絡寫作者提供創作時的必要參照,也可以為網絡時代的詩歌走向經典提供更大的可能。

  ( 三 )對網絡傳播、網絡寫作、網絡詩歌等進行專題研討。無論是拒絕承認網絡寫作還是迷戀網絡寫作,其實都是由于對詩歌寫作方式了解的片面造成的。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反復的交流、研討和爭鳴加以解決的。有關的文學(

  詩歌 )組織、詩歌研究機構、文學(

  詩歌 )期刊、詩歌網站或網絡平臺,可以組織一些有關網絡傳播、網絡寫作的研討活動,對網絡詩歌進行必要的研究、總結和引導,指出其強大的優勢和可能的發展趨勢,尤其是要指出網絡詩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發揚長處,克服不足,實現傳統寫作方式與網絡寫作方式的交融,實現傳統的傳播方式與網絡傳播方式的融合,將二者的優勢和特點都發揮到最好的程度,最終實現詩歌藝術的健康發展。

  傳統的詩歌寫作方式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肯定不會消失。但是,詩歌期刊、詩集、詩選集的平均發行量在不斷下降,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實。在網絡時代,詩歌發展所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困惑是很多的,怎樣實現傳統寫作與網絡寫作的接軌與融合,怎樣實現傳統傳播與現代傳播方式的接軌與融合,怎樣評價和引導網絡寫作中出現的一些新的現象,等等,都是我們必須面對和認真思考、解決的問題。最終目的是在承認網絡寫作、網絡傳播不可逆轉的前提下,實現詩歌藝術的繁榮與發展。李冰認為,對于網絡文學,由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的未知遠遠多于已知”,因此,“對于網絡媒介創作、傳播、閱讀、存儲的知識我們需要學習,對網絡文學大眾化、自主性、娛樂性的特點我們需要研究。網絡文學的未來發展前景和歷史作用,現在作出估量和評論還為時過早。我們無法預料二十年后或五十年后網絡文學是個什么狀態,就像上世紀80年代人們無法預料流行歌曲今天在文藝中的地位和在演藝市場所占的份額一樣。對新生事物要熱情支持、積極支持,而不能站在它的對立面。要幫助它成長,而不能阻礙它成長。”①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作為文學界的領導,這樣的表態都是有眼光的。這種包容的態度,可以促使傳統的詩歌寫作、傳播方式和網絡詩歌的寫作、傳播方式相互吸收、相互影響,最終促進詩歌創作、傳播的繁榮與發展。

  詩與傳播

  詩歌與人間煙火

  ——關于詩歌如何走向平民與大眾的淺見

  查 干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三十余年歷程,它的成就與輝煌,令世人注目。詩歌亦然。

  詩歌的根,尤其中國詩歌的根,歷來深埋于現實生活的土壤里,根扎得越深,花開得越燦爛,果結得越飽滿,其營養也越豐富。對于詩歌有分量的評價,一定來自百姓,被百姓首肯和喜愛的,也一定是佳作,百姓搖頭的,百姓唾棄的,一定是不算作詩歌的另類怪胎。

  中國的改革開放,所走過的路并不是坦坦蕩蕩、一馬平川,而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充滿了艱難險阻和風風雨雨的。其獲得的經驗是金、其教訓是銀。兩者不可僅取一。詩歌也是。

  新時期以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詩歌的頭等功勞在于扔掉了千年沉重的枷鎖,為文學殺出了一條血路,其悲壯慷慨之態令世人動容,此時的詩歌是文學山野里的一面英勇的旗幟。它是先鋒,也是探路者。它,功不可沒。

  改革開放初期所涌現的詩歌大軍,其軍容新穎、斗志昂奮、向詩歌的縱深處開拓的探險精神,是前所未有的。雖然它走過極多彎路,有時在陽光下,有時在云霧里,有時回落于生養它的大地、有時騰空找不到南北。這是一支新興的隊伍,優劣混雜、進退并立,有時陣容不齊,小小山頭的出現和不和,甚至出現不應有的磨擦和廝斗,都在所難免,成熟不能沒有過程和代價。

  在這里不能不遺憾地提出的是,詩歌理論的引導和及時的恰如其分的鼓勵和批評,不甚到位,甚至缺失,也未能逃脫市場經濟的迷魂陣。人在河邊走,難免要濕鞋,這是如今很時興的說法,然而這是以詩歌的質地和良知為代價的。有些報刊刊發的不是詩歌,而是職務和金錢。有一個發行量很大的晚報,發的是小圈子作品,其中有位作者很具特殊位置,總以什么什么詩抄的標題發表作品,其發表次數也很多,作品卻平平,想來其人必有來頭。這是陣地的錯失,也是詩歌的錯失,這很令人憂慮。

  如今文學的邊緣化,尤其是詩歌的邊緣化,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兩個因素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一,是掌握發表作品生殺權者,他們的好惡,他們的倡導,他們的擇用,無不起著導流作用。其二,是詩愛者本身,在這里,他們的落腳點,他們的智慧,他們的成熟度,他們的愛和憎的基礎,也起著使詩歌興旺或者使詩歌衰萎的作用。

  最近我收到好幾本詩集,其中有鄉土詩人的作品,有打工詩人的作品,這些作品都是來自現實的、生活的、基層的,是主觀世界的客觀寫照。從這些作品里,不難讀到改革開放的火熱場面和艱難歷程。所寫的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所寫的物也是有形有影的,而不是故作高深的、無病呻吟的、床笫式的、媚人的、下半身的。

  老實說,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清,誰在玩兒詩歌、誰在以詩歌的純潔和高尚為尊,誰在把詩歌當作敲門磚、誰在鸚鵡學舌附庸風雅,誰在蘸彩墨寫詩、誰在蘸血淚寫詩。有的人小題大做,動輒寫幾千行,幾萬行,有的人寫自己的軀體來出風頭,沒完沒了。有的人寫詩,老氣橫秋形同骷髏。有的人寫詩,新招百出,語無倫次,趕新潮、捕鬼影,詩不嚇人誓不休。這是人生的悲哀,詩歌藝術的悲哀。所以有人諷刺,詩歌瘋了。也有人揶揄,馬路上一掃,掃帚下都是詩人,而且披頭散發。這些議論讓我憤慨,讓我悲哀也讓我無奈。除了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之外,作為詩人,我們不能不冷靜思考一些自身的瑕疵和缺憾。

  我們何必把詩歌貴族化、神秘化、復雜化呢?好的詩歌,歷來簡單而又樸素。比如有一個宣傳口號,叫做“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另一個叫做“小草笑一笑,請你繞一繞”,這是詩,而且是極佳的詩,也極受百姓歡迎。還有一首小詩,曾經讓我流淚,我是從作家劉醒龍的一篇文章里讀到的,據說作者是太行山深處的一位只活了十八年的農家女,詩是這樣的:“前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有一碗油鹽飯/昨天我放學回家/鍋里沒有一碗油鹽飯/今天我放學回家/炒了一碗油鹽飯/——放在媽媽的墳前//”。詩歌其實沒那么深奧,心靈表述而已,把詩歌神秘化、貴族化,其結果一定是走向反面而被大眾拋棄。

  現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這個口號,我們的詩歌,不能僅為政治服務,也不能不談政治,不寫政治,不能一談政治臉就變色。

  科學地發展詩歌,刻不容緩。科學和詩歌,從未分過家。有時,詩的預言,就是科學。科學觀,是思維方式,它可以上天入地,但必須符合內在規律。詩歌也可以上天入地,也必須遵循內在規律,絕不可滿口胡言,胡亂涂來。詩歌不能無限量地膨脹,詩歌非暗物質,它是有形有樣的,詩人不能無病說瘋話,不是所有看不懂的就是好詩,不寫現實生活的就是佳作。

  詩歌非華麗外套,非裝飾物,詩歌是心靈的吶喊和獨白。詩歌在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大有用武之地,詩歌要寫“我”,更要寫“我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在“我們”之中。

  只要我們科學和客觀地把握“我”和“我們”的辯證關系,詩自然而然就血脈暢通,生命力旺盛。目前的詩歌困難多多,存在的問題不少,然而絕非陷入了絕境。

  已經過去的2008年,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是喜憂參半的一年,無論狂歡無論悲嘆,詩歌都沒有缺席。在那一場冰雪災害中,在那一場令天地唏噓的特大震災中,在這一次令世界展容的奧運和殘奧運的整個過程中,詩歌都充分展現了它的無限魅力和戰斗性。

  它的歌哭,它的歡笑,總是與祖國和大眾相系。有多少蘸著血和淚寫的詩,在那兩場大災難中,變成了號角和戰鼓,起到了喚醒人性的偉大作用?有些無名詩人的急就之作,在那場大震災中不脛而走,網絡點擊率創下最高紀錄。在人們心靈的暗夜,點燃起一盞盞詩燈,這是詩的責任也是詩的光榮。

  詩,不但要食人間煙火,而且要成為生活的依托和亮點,給人以勇氣、智慧和美。誰說詩的末日即將來臨?往往,在人生的緊要關頭,詩總以力量和火焰以及生命之水出現。在改革開放的三十余年之中,詩的號召力和推動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