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改不改,領導是關鍵
文風是個老問題,不是小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風問題上下都有,但文風改不改,領導是關鍵?!碑斚拢瑓s有一種不良的文風,侵蝕著效率,影響著干群關系。個別文件冗長如“裹腳布”,有些會議講話堆砌“正確的廢話”——這堵無形的墻,隔開了政策與泥土,擋住了群眾的呼聲。領導帶頭講短話、講實話、講新話,帶出好文風,關鍵靠什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三靠”。
一靠強黨性。黨性是立身立言的基石。黨性硬朗,文風才能嚴謹、務實、沾著泥土氣。文風不正,究其根源,是政績觀的錯位,是黨性不強的體現。講官話套話,走過場,搞形式,脫離實際,黨心民心就會在“文字游戲”中漸行漸遠。延安整風時,毛澤東《反對黨八股》一文,如同一把鋒利的手術刀,深刻剖析黨八股的弊病,列出其八條罪狀,就是一面鏡子,為全黨樹立了改進文風的標桿。領導干部要樹好文風榜樣,就得補足黨性鈣質,堅持實事求是,沉到一線抓“活魚”。文章報告講話,唯有針砭時弊、直擊要害,文風才能成為凝聚人心、推動事業的利器。
二靠帶頭改。文風問題表現在下面,有時根子卻在上面。改文風,領導干部還得率先自己動手勤學習、調研。勤思考、動筆,如同吃飯一樣,別人是代替不了的。靠秘書寫稿、講話念稿,如此敷衍,改文風自然淪為“爛尾樓”。反觀敢作為者,氣象迥異,值得稱贊。某市領導見上報材料空洞冗長、不痛不癢,旋即親自掛帥搞“好文風”擂臺賽。專業團隊嚴篩細評,結合一線實情直戳痛點。領導帶頭下鄉,將鮮活的調研融入辛辣點評,把優秀文稿通報表揚讓全市分享。幾板斧下去,機關里虛浮之氣頓減,務實之風漸起,效率與滿意度雙升??梢?,領導若真當回事,日常處處是戰場:吃透上級精神是示范,深入基層調研是筑基,細審下級材料是鞭策。改文風是個老大難問題,但領導重視就容易推動解決。
三靠硬約束。改文風,離開了硬杠杠,也難見效果。當前,一些地方領導對文風的評價考核,有走過場之嫌。對文風稀爛者,睜只眼閉只眼;對改進顯著者,吝嗇一個“贊”。這般和稀泥,誰還有心氣改?對文風頑疾,領導必須嚴肅問責,板子打疼;對清新典范,重獎重用。同時,盯緊長效,嚴防“回潮”,形成長效機制。唯有如此,合力方成,改文風才能落地生根。文風這面鏡子里,才能映出真材實料,民族復興才能匯聚起萬鈞之力。
(作者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