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學之光 影視閃耀——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推介會”在上海舉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羅建森  2025年06月22日11:11

今年是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也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文學作品向來是影視創作的可靠基石和靈感源泉,從文字到影像、從紙張到屏幕,文學轉化影視的浪潮洶涌澎湃,不斷型塑出二者深度融合的獨特景觀。6月21日,“文學之光 影視閃耀——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推介會”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舉行。活動旨在深入探討文學與影視相生相伴的緊密聯系,挖掘優秀文學資源的影視潛能,推動更多優秀文學作品實現影視轉化,為影視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創研部主任何向陽出席活動并作主旨發言。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電影局局長潘敏,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崔朝陽,導演、編劇、制片人謝飛,中廣聯合會電視劇導演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導演閻建鋼,上海市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孫甘露,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徐則臣,吉林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亮,中國作協創研部副主任納楊,上海市作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畢勝,中國影協副主席、導演張冀,北京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石一楓,作家馬伯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編劇、制片人梁振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電影劇作教研室主任楊蕊,騰訊視頻總編輯張恒,愛奇藝執行總編輯梁萌等出席活動。活動由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包宏烈主持。

此次活動是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30屆上海電視節“跨幕敘事者:從IP到影視”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中國作協社聯部、中國作協創研部、上海市作協、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共同主辦,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上海文學創作中心、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協辦。

邱華棟致辭

邱華棟在致辭中表示,文學與影視攜手并進,不僅能讓文學作品搭上現代傳播的快車,更能讓好故事煥發新的生命力。文學作為人類精神世界的深邃表達,承載著時代的記憶、情感與思考;影視則以具象化、沉浸式的視聽語言,讓文學作品突破文字邊界,觸達更廣泛的受眾,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回顧中國影視發展的歷史長河,不難發現那些經典的文學改編影視作品,早已成為幾代人記憶中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文學與影視的融合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傳播媒介的日益多元,文學與影視的融合必將迸發出更強大的創造力。在新時代的實踐探索中,二者的深度融合必將催生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將以更豐富的形態、更廣泛的傳播,記錄時代、反映生活、啟迪心靈,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食糧。中國作協始終高度重視文學與影視的融合發展,期待能與影視界同仁攜手同行,共同書寫文學與影視融合發展的新篇章,在實踐中推動產生更多優質文學作品和熱播影視作品,讓文字啟迪光影,讓畫面傳承思想,為繁榮發展新時代文學和影視事業、推動文化強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潘敏致辭

潘敏在致辭中談到,文學與影視從來都是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相互滋養的關系,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內涵、豐富的情感表達,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與深厚的文本基礎,杰出的影視改編則以其獨特的視聽語言、廣泛的傳播效應,賦予經典文字鮮活的生命力。這種共生共榮的關系是新時代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規律,也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路徑。充分釋放文學作品的潛能與價值,積極推動其融入現代傳播格局、賦能影視創作,對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熱切期盼各位專家能夠充分利用推介會這一平臺,深入交流、碰撞思想,發現蘊藏于文字之中的光影魅力,共同努力促成更多具有時代高度、思想深度和藝術溫度的改編加速開花結果。

馬文運致辭

馬文運在致辭中說,文學是影視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與保證,只有讓影視藝術創作回歸文學,影視作品才能擁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藝術價值。今天我們聚焦推薦“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正是要為優秀作家作品和一流影視團隊搭建一座橋梁,讓文學與影視進一步交融碰撞、相互賦能,引導文學與影視同心同行、互相促進,讓文學的光芒通過影視的閃耀照亮更廣闊的受眾,助力推動電影和文學與時代共舞、與人民共情,講好中國故事,以鮮活的形象和生動的故事反映歷史和當下生活,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文藝新范式。

何向陽作主旨發言

謝飛作主旨發言

孫甘露作主旨發言

馬伯庸作主旨發言

包宏烈主持活動

何向陽、謝飛、孫甘露、馬伯庸分別以“文學與電影:百年共生 雙向賦能”“從電影回望文學”“歷史文學的‘當下性’思考”“站在文學肩膀上攀登”為題作主旨發言。

“自《詩經》開始,中國文學至今已有三千年歷史。1905年中國電影誕生,為中國文學的長足發展和廣泛影響插上了翅膀。文學借由膠片一旦獲得新的樣態,生命新一輪的成長便開始啟動。”何向陽表示,文學為電影提供了不朽的精神母題,電影為文學拓展了無限的藝術天空。二者百年共生的歷史是新一輪合作互動的起點,新時代長篇小說以其容積、體量與深度,顯現出文學為電影賦能的優勢。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新近推出56部深具影響的長篇,連同今天發布的最具轉化價值的文學作品,如若能和電影人碰撞出靈感火花,無論于文學、于電影,都會催生文學新質,抵達藝術高峰。“文學是人學”,文學為電影提供了直抵人心的精神密碼;電影也是“人學”,電影是文學通向人心的重要橋梁。“一些時刻,我們通過電影去尋找那部文學之書;一些時刻,我們閱讀文學,會向往賦予它新的藝術能量。此刻,愿我們如我們的前輩那樣攜手同行,讓文學與電影彼此照亮,共同書寫震撼世界的中國樂章。”

“說我的影視創作是站在‘文學的肩膀上攀登’,完全正確。”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杰出代表,謝飛有多部影視佳作都改編自文學作品。他談到,當前人類已經從“文字寫作”進入“視聽寫作”時代,AI等新興科技的發展會大大降低影視劇的拍攝成本,一個人也可以成為一個“制片廠”。但當AI改變了電影的拍攝策略和技術方式,電影人是在攀登還是被“吞噬”?這是今天的影視人必須要思考和回答的時代課題。“作品能夠有市場、有收入,固然是好事;沒多少人理會、沒收入,也不用怕,只要是好作品,也可以像曹雪芹、梵高那樣,只給自我以及好友、知音們欣賞,照舊能流傳千古。文學與影視,兩種人類最特別的藝術創造形式,永遠會是世界歷史文化中耀眼的閃光點。”

孫甘露從電影《愛瑪》切入談到,文學和電影的聯姻是貫穿始終、無處不在的。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學的發展都內在于中國社會的歷史發展之中,尤其自新中國成立以后,電影的歷史和文學的歷史一直相生相伴,一系列文學作品的改編充分反映了一個時期文學對各個領域的影響,也反映了電影對一個時代精神生活的敏銳反映,兩者的呼應和互動,在微觀上甚至影響了小說和電影的敘事方式。同時他談到,文學的創作和電影的創作都有其自身的藝術規律,不能把改編簡單理解為不同敘事方式的轉化。小說的敘事和影像的敘事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它們不僅僅是敘事手段,更是我們觀看與理解世界的方式。文學與影視從業者都需要深入地感知時代、感知社會、感知人,對時代中的種種變化作出屬于自己的回應。

馬伯庸現場分享了自己在陜西參加活動時的一段親身經歷。在陜西歷史博物館,他受邀講述了一個關于玄奘大師歸鄉探親的故事,面對父母頹圮風化的墳墓,已是高僧的玄奘痛哭流涕,許多在場的年輕人被他的講述深深觸動。“為什么玄奘的故事能感動現在的年輕人?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無論社會和科技如何發展,有一樣東西永遠不會變,那就是人性。”他談到,歷史分為兩種,一種是檔案歷史,是枯燥的客觀記載,另一種是“真歷史”,需要用當代人的眼光去理解和激活。歷史文學的“當下性”,不是指要把現在的理念強行放到古代去,而是要在歷史中找到能夠和當代人情緒相通的題材,“只有找到古今之間人性的共鳴之處,才能在歷史文學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深刻,寫出更多讓當代讀者感同身受的古代故事”。

邱華棟、何向陽向謝飛頒發紀念牌

“尊敬的謝飛先生,您以優秀作品點亮了萬家燈火,讓膠片光影賦予了故事生命。我們以文學的名義,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為感謝謝飛在文學改編影視領域作出的貢獻,邱華棟、何向陽代表中國作協向謝飛頒發特別紀念牌,致敬這位“文影雙馨”的老藝術家。

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推薦榜發布

薛舒介紹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上海作家作品特別推薦榜

主旨發言環節后舉行了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推薦榜發布儀式,邱華棟、何向陽、潘敏、謝飛、閻建鋼、孫甘露、馬文運、張冀、梁振華共同發布榜單。該榜單由中國作協社聯部、創研部從千余部作品中進行篩選,經過專家評審,最終遴選出最具影視改編潛力的60部優秀作品,其中既包括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入選作品、茅盾文學獎申報作品、魯迅文學獎申報作品和全國著作權保護與開發平臺登記作品,也包括人民文學雜志社、中國作家雜志社、小說選刊雜志社、作家出版社的推薦作品。現場還發布了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上海作家作品特別推薦榜,上海作協副主席、《萌芽》雜志社社長薛舒介紹相關情況。

楊蕊介紹北京電影學院“文學與電影共創計劃”項目成果

活動現場展示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與電影共創計劃”項目成果,楊蕊介紹相關情況。

圓桌論壇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以“新時代文學與影視相伴生長”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論壇由楊蕊主持。閻建鋼、張冀、徐則臣、石一楓、梁振華、張恒、梁萌等嘉賓圍繞論壇主題展開深入對談,探討近年來文學作品改編影視的成功經驗,分析文學與影視創作如何更好反映生活現實、傳遞理想情懷、激發情感共鳴,網絡時代的影視行業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對文學創作又產生了何種影響。

大家談到,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影視創作,都需要先錨定與時代息息相關的核心主題,只有在主題思想與表達風格上形成個人的主體意識,才有可能在多元化的創作中實現有效突破。優秀文學作品為影視的長足發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影視從業者需要從文學中去深度汲取人物塑造、敘事邏輯等方面的經驗和養分,以此賦予影視作品更為持久的生命力。同時大家談到,文學作品的影視改編需兼顧原著本身的思想性與改編思考的主體性,改編者需要具備“二次創作”的功力,既要吃透原著本身的精神內核,又要推動這種內核與當下社會形成精神碰撞,增強其延展性。特別是年輕一代創作者,既需要增強自身的文學素養,又要深入去觀察和了解當下時代的獨特性所在。

附:最具轉化價值文學IP榜單(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