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儒家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異彩 ——讀王筱喻長篇報告文學《天下大同》
王筱喻的長篇報告文學《天下大同》,是一部思想性、學術性、藝術性兼具的優秀作品。講述以孔子學說為中心的儒家文化在當代的復復興,與一般講述人物故事的報告文學不同的是,它講述的是一種思想、一門學說、一種文化,其寫作難度大大增強。作家以非凡的思想勇氣和執著的探索精神,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呈現出一部優秀的長篇報告文學,確實值得欽佩。
作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深入思考和發掘以孔子思想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大意義和獨特作用,體現了鮮明的思想性,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命題,為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了基本遵循,也為新時代如何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作者以強烈的政治敏感性和深邃的思想洞察力,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曲阜之行這一重大事件深度開掘,體現出報告文學作家的傳統文化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反映出一個作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過程中的創作自覺和家國情懷。作品重點探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道統的儒家文化,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積極探討復興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規律。孔子思想是我們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孔子思想中的“天下大同”“和為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義禮智信”等思想,對于今天的我們依然有著積極的意義。
作品以嚴謹求實、耐心細致的態度,梳理了兩千多年來儒家文化的發展脈絡,具有厚重的學術性。我愿意借用“學者散文”的稱謂,稱之為“學者報告文學”。這是一種難度極大的寫作。孔子思想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文化思想學說,成為封建社會占據統治思想地位的倫理道德,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道統”。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個相當完備的思想體系。作品以嚴謹的學術態度,集文、史、哲于一體,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記述了“儒家思想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呈現了儒學在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思想體系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作品結構巧妙,語言精致,刻畫人物栩栩如生,講述故事生動感人,呈現出高超的藝術性。這部作品在結構布局上不落俗套,大膽跳躍穿插,創新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讓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作品的四個部分,分別以“天地人和”四個字來命名,顯示出作家的匠心獨具。天地人和,出自于《莊子·外篇·天地》,原文是:“天地人和,禮之用,和為貴,王之道,斯之美。”天地人和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處世觀念。作家以此四字來結構作品的四個部分,表達的正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敬重和傳承。作品用儒學精神書寫儒學發展,以儒家風范刻畫儒學人物,演繹出“仁義禮智信”、知行合一的大儒風貌。作者以“仁義禮智信”的儒家風范塑造主人公,生動刻畫了他們孜孜不倦的情懷與使命擔當,創新性地對人物進行了儒家傳統意義上的個性化的品質提煉,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度和藝術張力。
(文章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