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學賦能思政 閱讀成就夢想 ——吉林文學思政課在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首講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萌  2025年06月17日11:15

6月13日,在萬木蔥蘢、生機勃發的季節,吉林文學思政課走進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這堂文學思政課以“青春”為主題,通過“青春的文學”“青春的歲月”“青春的我們”三個篇章,讓吉林文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

青春筆墨:青年作家書寫時代新聲

“青春的文學”聚焦青年創作力量。三位活躍在創作一線的青年作家通過主旨演講的形式,分享了他們對青春與創作的獨特體悟。

網絡作家張天笑講述了她四個階段的創作歷程:從早年沉迷于奇幻探險、青春言情小說,到大學時期確立文學志向、決定以文學為畢生事業,而后經歷人生轉折——因為失去親人而試圖以文字抵御巨大悲傷,創作了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忍冬醫然》,并從中領悟到“相比才華和天賦,毅力和堅持更加重要”,再到如今作為創意寫作專業的研究生和職業寫作者,她視創作為連接“此岸”現實與“彼岸”理想的航道。她認為創作需兼顧精英化意識和商業化思維,在本心與市場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創作既不懸浮于云端,也不沉沒于泥沙。

“我爸媽都是工人,爺爺奶奶也是,從祖上到今天就出了我這么一個文人,我小時候的理想是做科學家或者當籃球運動員。”劇作家劉策這樣開頭。他幼年受VCD港片啟蒙,靠省飯錢租碟觀影;高考發揮失常入讀經濟學,偶然聽了北京電影學院的一門賞析課,決定退學重考,卻逢當年北電導演系停招;歷經挫折與失敗后方認清自己所長,毅然走上編劇之路。從業十余年創作了近八百萬字,電影、電視劇、動畫都有。他坦言“這些作品有拍成的,也有沒拍成的;有播出的,也有因各種原因無法播出的。雖然創作背后充滿悲苦煎熬,但委屈與挫折終化作前行之光”。最后,他引用《一代宗師》的臺詞“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與大家共勉,堅信“只要堅持下去,光亮就會照進來”。

青年作家王薇分享了她在文學創作上艱難跋涉的心路歷程。她從魯迅文學院出發,為追求更深刻的“靜水深流”的表達,從情感專欄轉型為純文學創作。十年的時光里,她將圖書館視為連接現實與文學“平行時空”的結界。她認為寫作是一種極致的孤獨,像在無人之境生火——既怕沒人看見,又怕被人看見。但在文學的時空里,能夠彌補現實世界的缺憾,可以重返一段時光,說出在現實世界里永遠沒有機會說的話。最后,王薇引用艾麗絲?門羅的一句話,她說“故事不是生活的影子,而是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她期待在文學的平行時空里與大家再次相遇。

歲月燈塔:前輩作家照亮文學航程

“青春的歲月”由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現代傳播研究院院長、作家協會主席周剛主持,他與編輯家宗仁發、詩人任白、作家楊逸圍坐暢談,追溯充滿理想與激情的青春歲月。

作家訪談·青春的歲月

針對職業規劃,宗仁發對編輯專業的同學們說,首先要有愛好,喜歡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對于喜歡的事情,一輩子可能只做一件。“我年輕的時候有三條路可以走:寫作、從政、當編輯。最后覺得最適合我的是文學編輯,于是就選擇了這個職業。”他提醒青年學子,要努力尋找機會、善于把握機會、有勇氣選擇機會,才能在喜愛的事業中做得更好。

任白解讀了寫作與閱讀的意義:“寫作對每個愛好者來說,最大的好處是讓人變成‘意義’的追尋者。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過’,寫作者就是通過寫作梳理省察自己的生活,選擇其中有哪些是值得反思的。另外,比寫作更具普遍意義的是閱讀。”他建議同學們在學校這個建構人生愿景的重要階段多讀經典作品,“可以讓自己有更寬闊的視野、更深摯的熱情、更強的抗壓韌性和更有超越性的價值標準,為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心理建設。”

楊逸分享了她對于理想和堅守的獨特感受:“我理解的理想是目標、人生方向,堅守包含順境中對理想的追求和逆境中對理想的守護兩個層面。”她認為“雖然文學創作最初從自身出發,但真正好的文學一定是由己及人,安慰他人的心。文學的底色應該是溫暖和充滿愛意”。她告訴大家,“沒有堅持過、努力過的理想,一定不會實現;但只要堅持過、努力過,就一定會有收獲。”

經典誦讀:青年學子激揚青春斗志

在“青春的我們”篇章里,吉林工師的青年學子以飽滿的熱情誦讀跨越時空的文學經典,全場激蕩著青春豪情。從毛澤東氣吞山河的《沁園春·長沙》、梁啟超滿懷憂憤與期望的《少年中國說》,到裴多菲愛的宣言《我愿是激流》,再到深情記述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精英北上吉林、為黑土地注入文化血脈的《先生向北》,鏗鏘的誦讀聲,將歷史的回響、家國的情懷、理想的熾熱與奉獻的無悔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師生。

經典誦讀·青春的我們

活動在王蒙《青春萬歲》序詩的高亢聲中圓滿結束。本堂吉林文學思政課以文學為載體,通過傾聽青年作家創作初心、回望前輩作家奮斗歲月、激發莘莘學子昂揚斗志,成功實現了一次青春與文學的深情對話,更是一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生動實踐,為深入挖掘文學人才、大力培養后備力量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