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白求恩1938年在武漢
來源:《文史天地》 | 孫君恒 王玉錚  2025年06月11日08:48

白求恩(1890—1939年),加拿大人,醫學博士,胸外科專家,中國著名的國際友人。1937年,47歲的白求恩結識了中國名人、中華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領導人之一的陶行知。陶行知向白求恩介紹了中國的抗日戰爭形勢,希望他來中國幫助抗戰。隨后白求恩向加拿大共產黨申請前往中國,得到批準。

1922年的白求恩

1938年1月8日,48歲的白求恩率加(加拿大)美(美國)醫療隊乘船到香港,再乘飛機到達武漢,轉赴延安。根據加拿大白求恩紀念館、1938年《新華日報》、武漢市第五人民醫院白求恩紀念館和漢陽天主教堂白求恩舊居史料,我們發現,白求恩1938年在武漢一個多月硝煙彌漫且緊鑼密鼓的救死扶傷經歷可與他在華北做手術的動人故事相媲美。在202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更加懷念白求恩舍己救人的國際主義精神,想分享他在武漢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一、加美醫療隊三人到武漢

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為標志,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7年底,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組織了“援華委員會”,1938年1月8日,派以白求恩為首的加美醫療隊帶著醫藥器械,乘“亞洲皇后”號郵船,從加拿大溫哥華啟程,于20日到達香港。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安排加美醫療隊在國際友人、美國著名女記者史沫特萊的幫助下,三天后從香港飛往武漢。

白求恩一行,之所以不遠萬里趕到武漢,直接原因是1938年的武漢是中國抗戰的戰時首都(“東方馬德里”“東方芝加哥”),乃當時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保衛大武漢”的口號蜚聲世界。白求恩想來看看真實的中國面貌,發揮自己的醫療專長,更重要的是反對法西斯,親身實踐共產黨員的革命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白求恩在來中國的旅途中給友人寫信說:“我為什么要到中國去?請閱讀艾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艾格妮斯·史沫特萊的《紅軍在長征》以及伯特蘭的《中國的第一步行動》。我現在特別高興,特別快樂!”

白求恩的隨行人員為:瓊·尤恩(1912—1987年)、帕森斯,后來增加了理查德·布朗。

瓊·尤恩的父親是加拿大共產黨領導人之一。她在加拿大圣約瑟夫醫院護校護理專業畢業,1933—1937年到中國山東省的濟南、淄博、無棣做醫護工作,勤奮學習漢語,熱心為病人治療,同中國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熟悉中國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掌握了漢語,與中國人交流無語言障礙。1937年7月,尤恩剛從中國山東回到加拿大多倫多的老家,在圣約瑟夫醫院的外科手術醫療部找到一份酬金較為優厚的差事,且已是26歲的大姑娘,該考慮個人婚事了。但當讀了美國著名進步女記者、中國人民的友好人士史沫特萊寫的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報道,特別是讀了史沫特萊《呼吁醫生和護士去中國》的公開信后,為了援助中國抗戰,她毅然接受加拿大共產黨的建議,作為加美醫療隊的護士和翻譯跟隨白求恩前往中國。她一心一意輔助白求恩,聯系救助醫療物資,不辭辛苦。(張文琳《國際友人在西北與華北》)

白求恩1938年1月8日啟航中國留言(加拿大白求恩故居紀念館藏)

1939年6月初,尤恩離開新四軍總部,返回加拿大。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外交家王炳南的關照下,尤恩女士在古稀之年再訪中國。晚年她寫下回憶錄《在中國當護士的年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和白求恩的情況。1987年,尤恩病逝于加拿大維多利亞市。1988年5月,在河北唐縣的晉察冀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尤恩骨灰安放儀式,她長眠于白求恩墓旁,敘說著一個國際友人的中國情結。

美國大夫帕森斯是外科醫生,和白求恩同時到達武漢。帕森斯一意孤行,留在武漢,沒到延安,更沒有到晉察冀抗日前線,他在武漢私自扣下了援華的經費,造成了加美援華醫療隊的實際分裂,白求恩率領的加美醫療隊成為真正的加拿大醫療隊。帕森斯有酗酒問題,被診斷出酒精中毒,旋即返美,后在紐約醉死,實際上沒有參加中國抗戰醫療服務。

尤恩《在中國當護士的年月》

加拿大醫生理查德·布朗并未和白求恩同機抵達武漢,而是在武漢與白求恩、尤恩見面后,前往延安,成為白求恩的助手。布朗1938年前已在豫東教會醫院工作多年,他謙遜低調,性情隨和,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白求恩對他的為人和醫療技能贊不絕口,兩人十分投緣。尤恩要到西安等地采購藥品和器械,還要幫助江南新四軍,布朗則在白求恩身邊輔助,兼當翻譯。

白求恩、尤恩、布朗三個加拿大人緊密團結,成為加美醫療隊骨干。他們到武漢,中國各界十分歡迎,漢口的《新華日報》以“加拿大派醫藥隊援華”為題,及時報道了白求恩攜帶1300美金、3萬條繃帶、600件衣服和其他醫療物資來中國武漢的好消息。

二、“保衛大武漢”,結交周恩來

白求恩一到武漢,就聯系了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周恩來安排善于外交的王炳南(妻子為德國人王安娜)具體接洽白求恩,并詳細地落實白求恩在武漢和奔赴延安各方面的事宜。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在周恩來、王明、博古、董必武、葉劍英等的領導下,和宋慶齡、郭沫若等,緊鑼密鼓地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組織群眾捐獻,全心全意投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聯合開展救亡斗爭。在武漢的新四軍辦事處,著名將領葉挺遵照黨的指示,和江南八個省的紅軍游擊隊聯系,組織統一的新四軍,積極投入抗日戰爭。武漢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聯合國內外正義的力量,群策群力,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白求恩看到了中國抗戰的激烈,對中國人民的遭遇充滿同情,同時也充滿信心。

白求恩在前線與八路軍哨兵

白求恩剛到武漢,暫住在漢口著名主教魯茲(1870—1945年)的家里。魯茲故居位于漢口鬧市區英國租界內,鄰近長江碼頭、江漢路和中山大道,周邊的商業店鋪、影劇院、酒吧、俱樂部等應有盡有,十分便利。魯茲的洋房,有十多個房間,有寬敞的會客廳,裝修豪華,溫馨舒適,儼然一個小型會議中心,成為國際人士的集中新聞中心和暫時接待站,木頭樓梯時刻有來來往往的腳步聲,人聲鼎沸,足見活動頻繁。白求恩、史沫特萊等都在此歇腳居住過。魯茲在武漢多年,廣結善緣,是周恩來的老朋友,被國民政府、共產黨人和國際人士普遍認同,積極協助保衛大武漢的偉大壯舉,對白求恩的生活起居關照特別多。

八路軍辦事處由王炳南具體負責與白求恩聯系。一天晚上,王炳南帶著白求恩及加美醫療隊的其他成員,來到八路軍辦事處周恩來的辦公室,受到周恩來熱情接見,雙方進行了友好交流。白求恩對周恩來的翩翩風度印象深刻,相見恨晚。多年后,同行的尤恩仍記憶猶新:“周先生風度翩翩……他具有領袖人物超凡的感人魅力,加上他會講幾國語言,這使他在任何人面前都能應付自如。”周恩來向他們介紹了中國的抗戰形勢和武漢時局,表達了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和游擊戰策略,重點說明了八路軍抗日斗爭和缺醫少藥的真實困難,期待白求恩到前線發揮外科醫生的重要作用。他們還與前來武漢辦事的八路軍衛生部部長姜齊賢見面,知道了抗戰前方藥品嚴重不足、器材十分短缺,便和尤恩一起奔波于武漢三鎮,加緊采購醫療器材和藥品,準備送往前線。

三、武漢戰火,緊急手術

1938年的武漢,戰火紛飛,岌岌可危。日寇為了占據武漢這個“東方芝加哥”和戰時首都,喪心病狂地狂轟濫炸。武漢三鎮中,漢口遭遇空襲后成為大片火海;張之洞創辦的武器制造基地漢陽兵工廠,因“漢陽造”步槍赫赫有名而首當其沖,成為日本空軍轟炸的主要軍事目標;在武昌,蛇山和武漢大學珞珈山防空洞成為市民空襲避難所。武漢駐軍和老百姓在日軍大轟炸中死傷累累,墻上、樹上都是彈片和崩裂的肢體,這地獄般的慘狀前所未見,令人目不忍睹。白求恩無比憤怒,他立即寫出英文紀實作品《在漢口》,控訴法西斯殘暴行徑。

白求恩主動承擔緊急外科手術救治任務。他看到武漢的大街上,徐州會戰等前線來的傷兵拄著拐棍,披著血污的棉裝,十分疲憊,特別可憐。日本飛機常來轟炸,空襲警報拉個不停,街頭巷尾亂作一團,漢口商圈瓦礫遍地,漢陽兵工廠被重點襲擊,死傷無數,傷兵和逃難群眾在空襲慌亂中度日如年。

正在給手術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一到武漢,就馬不停蹄地治病救人。他看到了流離失所的兒童,目睹了悲慘的景象——傷兵包扎著被膿血染污的繃帶,無人過問,衣服和被褥十分骯臟,冷冰冰的地上鋪著一層稻草,缺胳膊斷腿、半死不活地蜷縮在那里。白求恩心生憐憫,竭盡全力通過自己的一流醫療技術幫助中國抗戰。隨行的尤恩贊揚道:“白大夫是一位天生的出色的醫生,對人類懷有極大的博愛之心,親自給那些流離失所的、饑餓的孩子們喂飯。他還到軍需官那里,為這些孩子要褲子、外衣等等的東西。”

白求恩在武漢期間,一面前往漢陽天主教堂的長老醫院(今武漢市第五醫院)參與救治空襲后的受傷人員,一面大力采購急需的外科器械和藥品。尤恩的回憶錄《在中國當護士的年月》中描寫了當時的情景:“整個大廳里,滿地都是血污、糞便和嘔吐的臟東西,放滿了自制的擔架,有些傷員還沒有來得及醫治就斷氣了,還有兩個小孩在父母的尸體旁嚇得大哭,場面非常凄慘。我們忙于截肢、止血、取出彈片。血的氣味不好聞,鉆進鼻孔便長時間去不掉,吃飯時更感惡心。但當時,我們都顧不得這些了,因為任務急,時間緊,耽誤了是要死人的。”“見此情景,他們立即進行救治,不分晝夜,緊張工作。”(泰德·阿蘭、塞德奈·戈登《手術刀就是武器——白求恩傳》)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陽天主教堂長老醫院,是天主教會愛爾蘭高隆龐教會所辦,在當時條件尚好,白求恩當時吃、住、工作,都在教會醫院。這里是1938年白求恩援助中國抗日戰爭醫療工作的第一站,被載入史冊。2010年,武漢市第五醫院建成白求恩紀念館,成為武漢市首家醫德醫風教育基地。2023年,漢陽天主教堂恢復了白求恩舊居。

四、告別武漢,奔赴延安,毛主席接見

白求恩在武漢一個多月后,在共產黨的精心安排下奔赴延安。1938年2月22日,白求恩一行離開武漢,穿越豫、晉、陜三省,在戰火紛飛中,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跋涉,醫療隊終于到達延安。

白求恩在漢口乘火車,到鄭州轉車,再去西安。中途他們希望尋訪駐防洪洞縣的八路軍總部,拜見朱德總司令,不料抵達臨汾時,日軍大舉南下,被迫折回,經禹門口西渡黃河。尤恩緊跟白求恩,對中國抗戰勝利充滿信心,為了醫療衛生和適應戰地艱苦生活,她請人把自己心愛的長發剪去。他們遭日機跟蹤轟炸,幾次遇險,敵機的子彈打穿了尤恩的褲腿。

1938年3月22日,白求恩抵達西安。3月底,終于來到中國革命圣地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尤恩的回憶錄,再現了他們見面的難忘時刻。在奔赴晉察冀抗日前線之前,白求恩在延安夜以繼日做了很多外科手術,寫下了不少反映延安抗戰的新聞報道。毛澤東對尤恩流利的中國話感到驚異,問她是從哪兒學來的,她簡要地介紹了到中國山東的經歷。毛主席發現白求恩的樣子很像列寧,尤恩告訴毛主席:“白求恩大夫的后腦勺比起列寧的更好看。”由此他們哈哈大笑,大家暢所欲言,相見甚歡。尤恩說那天“真開心之至”。(瓊·尤恩著,朱雁芳譯《白求恩隨行護士自述》)

白求恩一行從武漢到達延安后,應邀看露天電影。電影放映完后,毛主席簡短地介紹了這三位從加拿大遠道來華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此時有人提出讓加拿大的醫生給大家唱一首歌,白求恩唱了一首流行小調《喬·希爾》,曲調背景是為紀念一位領導罷工運動而被判死刑的美國左翼運動領袖。布朗當場把歌詞譯成中文,全場熱烈的掌聲一時轟動于寶塔山下延河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