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啄木鳥》2025年第6期|吳藝  崔順成:人民城市“護苗人”——記“最美基層民警”陳梁順
來源:《啄木鳥》2025年第6期 | 吳藝 崔順成  2025年06月10日08:06

小編說

他是人民城市“護苗人”,用58次敲門喚回迷途少年;他是社區里的“知心警官”,以真情點亮千家萬戶的希望。從“網癮少年”逆襲,到“輟學少女”回頭,民警陳梁順扎根基層,創新社區治理,讓執法有溫度,讓城市有溫情。從他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新時代社區民警如何用愛與責任織就平安網,為“人民城市”建設譜寫暖心篇章!

人民城市“護苗人”

——記“最美基層民警”陳梁順

吳藝  崔順成

東海之濱,潮涌浦江。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們見到了本文的主人公陳梁順。三十多歲的年紀,清清瘦瘦的身材,笑容可掬的親切笑容,再加上那頭好像不費點兒力氣整理永遠倔強地朝不同方向發展的頭發,第一感覺,這是一個既年輕又成熟、充滿陽光又頗有故事的青年資深民警!

見我們還在留連對他的印象時,陳梁順已伸出了溫暖的手,自我介紹道:“你們好!我是民警小陳!”

接待室的墻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十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首先映入眼簾。

“這是六年前習總書記提出的重要理念,它將城市和人民牢牢聯系在了一起。”陳梁順見我們被這兩行字吸引,介紹了起來。

“六年前?你的工作室好像正是落成在那時?”我們仿佛不經意間發現了“人民城市”這一提法和陳梁順工作室之間、總書記的理念和年輕民警工作之間那根無形的紐帶,忍不住興奮起來,“人民,這個概念很大……可以分享一下選擇以青少年為工作重點的原因嗎?”

找到了故事的源頭,我們話鋒一轉,迅速切入主題。

并非偶然,那時的他曾經陷入深深的思索:如何將個人追求融入“人民城市”建設的滾滾浪潮中呢?“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他們的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的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總書記的話在他耳畔回響,讓他深受啟迪,他由此深刻理解了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青年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于是,他以幫扶青少年健康成長為切入點,扎根基層一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致力于超大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用心用情守護一方平安、情暖萬家燈火。

“至于怎么會建立工作室的,源于我的第一次護苗行動……”和熙的陽光里,民警小陳打開了話匣。

58次敲門,

換回網癮少年的逆襲人生

“陳警官,我要你把他關進去!”2020年的一個春日,陳梁順冒雨趕到老桂家時,現場已經劍拔弩張。

一邊是恨鐵不成鋼、急白了頭發的老桂,在不停地列舉兒子頂嘴、動手打長輩等種種劣跡,要求民警嚴懲自己的親生兒子;另一邊,初三學生小桂把自己關在屋里不吃不喝,已經絕食了51個小時。

陳梁順了解到,老桂中年得子,向來對兒子寵溺有加。春節時小桂用壓歲錢偷偷買了個手機,自此迷上了“手游”,學習成績直線下滑。老桂勸說不成,強行斷網,家庭矛盾徹底激化。而此前,小桂已經絕食抗議過4次。

“救人要救心”,陳梁順深知,如果此時強行破開房門,或許可以解眼下之急,但孩子的心門可能徹底關閉,必須進行軟處理。

陳梁順拉來一張小木凳坐下,隔著房門和孩子聊起了天。起初小桂根本不搭理他,陳梁順一點一點試,直到聊到他喜歡的游戲后才有了點兒回應。聽到陳梁順說自己也喜歡打游戲,還曾打過全國比賽時,小桂一下子來了興趣。就這樣,兩人隔著門聊了一個多小時,最終,小桂打開房門,想要見一見他的“知音”……

陳梁順出生于軍人家庭,家附近就是中共一大會址,身為軍人的父親從小就給他講革命先烈的故事,在他心田種下了忠誠的種子;學生時代他就光榮入黨,工作后還主動報名加入中共四大紀念館青年民警志愿講解隊,在一次次講解中堅定了自己“忠誠為民”的信念和初心。小桂的事讓他感悟到,社區是個“同心圓”,“圓心”往往就是孩子。一旦“圓心”發生偏移,社區就難以“圓滿”。而其中,青少年的成長問題尤其需要關注,他們有的在性格發展上有偏畸,有的在品德發展上有缺陷,還有的甚至已經游走在違法犯罪的邊緣。歸根到底,他們“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此后,80后陳梁順與00后小桂展開了一場“拉鋸戰”。大清早地跑到桂家盯著小桂起床上學,大半夜地從家里緊急出動平息父子矛盾。短短一個多月,他就上門40多次。當陳梁順第58次登門時,父子倆終于能坐在同一張桌前敞開心扉,平靜對話。

“你如果是只鷹,就給我把翅膀揮舞得用力點兒,不要只在地上爬。”陳梁順的話深深震撼了小桂。

此后,在陳梁順的幫助下,小桂重拾信心,中考成績暴漲150多分,從昔日的全年級倒數第二,到成功考入市重點高中,幾年后又順利考取某大學網絡工程專業,人生命運得以改寫。

對小桂的幫扶暫告結束,但兩人的情誼卻沒有畫上句號。只要小桂遇到學業問題、家庭關系甚至情感困惑等問題,都會習慣性地請教陳梁順。陳梁順送給他兩個鑰匙掛件,是一男一女兩位警官的卡通形象。有一次,小桂在朋友圈曬圖,陳梁順送給他的那個男警官卡通掛飾被系在他的鑰匙串上,并配文說“沒有你帥,但猶如你在”。

陳梁順的故事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各大主流媒體報道和點贊,讓他一下子火爆出圈。越來越多的家長甚至連外地家長也慕名趕來求助。此后,一個個“警察與少年”的故事不斷上演:一個曾對家人持刀相向的“輟學少女”,在陳梁順的勸導下迷途知返、重回校園;一個學業跟不上、一度自暴自棄的“躺平青年”,被陳梁順鼓舞打動,奮起直追并順利考上心儀大學……2020年以來,他見面約談100多個家庭,重點結對幫扶25個孩子,而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溝通并幫扶的更是數不勝數。

對于社區民警來說,有一種忠誠叫一心為民。陳梁順用心理解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豐富內涵,所以始終懷著對群眾最質樸、最深沉的感情,時刻將群眾的安危冷暖、急難愁盼放在心上,盡心竭力為群眾解難事、干實事、辦好事。在陳梁順看來,一個社區民警每天處理一地雞毛般的小事,就是繡出城市治理實景圖的縷縷絲線。以人為本、人民至上,以真心換真心、以真情換真情,將忠誠為民書寫在一次次登門走訪、一次次尊重理解、一次次耐心勸導、一次次鼓舞激勵之中,全心全意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遮風擋雨,照亮了更多“小桂們”的人生路。

帶領“社區少年服務隊”,

共同點燃希望之火

陳梁順與小黃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派出所的留置室。一墻之隔的接待大廳里,71歲的陳阿婆正被“犯了錯”的外孫嚇得渾身顫抖、泣不成聲。

2023年3月8日凌晨,蹲守盜竊團伙的民警帶回一群小混混兒。該所的服務隊隊員發現其中有名中學生,便第一時間通報了陳梁順。

“人生的關鍵幾步路,我想幫幫他。”貌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是一位人民警察對群眾的鄭重承諾。雖然這一次小黃夠不上處罰,但陳梁順了解到,小黃從小父母離異、由外婆獨自撫養長大,也曾是重點中學的好學生,但在進入青春叛逆期后誤入歧途,開始與社會閑散人員交往,進入高三之后成績一落千丈。

讓陳阿婆感動的是,從那天起,陳梁順和隊員們就成了他的編外家人,頻頻上門。一開始,小黃見他們來,都假裝睡覺。可陳梁順并不著急,他先是耐心地和陳阿婆拉家常,聽老人回憶養育孩子的艱辛、講述孩子成長的快樂……陳梁順走后,小黃起身,拉著外婆的手說:“您這么辛苦養我長大,我也會養您到老。”

每個孩子都像一把鎖,都有一把獨一無二的鑰匙。陳梁順帶領隊員們用心尋找一把把合適的鑰匙。

小黃的鑰匙是尊重。小黃18歲生日這天,陳梁順帶著幾位隊員,拎著蛋糕上門為他慶生。這一次,小黃終于從自己的屋里走了出來,在大家的祝福聲中,吹蠟燭、許愿、切蛋糕……陳梁順他們離開后,小黃哽咽地對外婆說:“這么多年來,都是我們兩個人過生日,今天來了這么多警察哥哥、姐姐,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來自他人的尊重與真誠以待,感覺自己像個人了。”

與此同時,陳梁順專門就小黃的幫扶進行了分工,讓具有心理咨詢師資質的隊員負責小黃心理疏導,引導他心態上積極向上;讓精通法律的隊員給他釋理說法“敲木魚”,講清楚其行為的潛在危害;而他則負責陪師范專業畢業的隊員一起為小黃輔導功課,幫助小黃挖掘興趣志向。

隊員們各展所長、共同努力,終于幫助小黃走出人生歧途,成功考上理想大學。

一個人的領跑,逐漸發展成一群人的接力奔跑。

2021年,為推廣陳梁順的幫扶好經驗、好做法,嘉興路派出所成立“陳梁順工作室”;2022年,虹口分局在所有派出所成立由黨總支書記牽頭、團支部協助落實的社區少年服務隊,吸納了112名擁有心理咨詢、法律、教育等專業背景的民輔警隊員。

身為領頭人,陳梁順帶領隊員主動排摸發現轄區里存在心理健康隱患、家庭矛盾突出、沾染不良習氣等問題的青少年,主動介入幫扶;依托輪值輪訓平臺,采取“上門送教”“跟班作業”等方式,為隊員們傳授做青少年工作、處理親子矛盾的方法技巧,提升幫扶效能。不少曾經接受過陳梁順幫助的人,也主動加入隊伍。小桂如今已成為陳梁順的得力助手,經常以“過來人”的身份去開解那些和他過去一樣叛逆的孩子;一個“雞娃媽媽”在陳梁順的幫助下重塑親子關系,聽取其建議專門學習了兒童心理學知識,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并表示“只要陳警官有需要,我隨叫隨到”。

陳梁順帶領分局社區少年服務隊已向300多個家庭傳授溝通技巧,提供成長建議1500余條,收到家長送來的錦旗、來電、感謝信等250余件(條);先后結對幫扶50余名青少年,已有37人完成幫扶、3人順利考入大學。目前,上海全市350余家地區派出所悉數建立社區少年服務隊,有1900余名民警、2200余名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形成覆蓋全市的關愛幫扶網絡,排查發現、結對幫扶問題青少年650余人。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陳梁順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在于人民幸福,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更推動形成長效治理機制。他以幫扶青少年為支點,給許多家庭帶來新的希望,撬動超大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將忠誠為民的火種遍撒街巷阡陌,深植百姓心田。螢火雖微,可照曠野。身為一名黨員民警,陳梁順的理想很樸實,就是居民群眾能夠安居樂業,幸福安康。他以自己為火種,把青春的色彩印染成紅色的理想,帶頭融入超大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時代大潮,從陳梁順工作室到社區少年服務隊,在理想的旗幟下,追隨者的隊伍不斷壯大。

25本工作手冊,

記載著“不一樣”的成長故事

工作多年,陳梁順有25本鼓鼓囊囊的工作手冊,每一本上面都記錄著一個被幫扶孩子的點滴進步。隨手翻開一本,里面珍重地夾著一份特別的學生作業——四年級學生小徐的“好事記錄本”,稚嫩的筆跡工整地記載著這個孩子點點滴滴的善舉。

初見小徐是在一所小學的校長辦公室里。當時,這個剛滿10歲的孩子有些唯唯諾諾,看到身著警服的陳梁順出現后,嚇得縮在了父母身后。就在不久前,小徐偷偷往同學小顧的保溫杯里撒尿,小顧父母得知后,事情就鬧大了。

“這么小就往別人杯子里尿尿,長大了還不得吃官司啊!”

“你憑什么胡說八道,把我兒子當犯人?”

……

一進辦公室,兩家人“火力全開”的陣仗著實讓陳梁順吃了一驚。

“事件已經從兩個孩子間的矛盾升級成兩個家庭之間、家庭和學校之間的糾紛。”陳梁順告訴我們。這些年,他在工作中發現,量大面廣的矛盾糾紛很容易轉化為打架斗毆、故意傷害等案件,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在源頭上定紛止爭,就能一定程度上防止一些小風險、小隱患轉化成影響城市平安的大問題、大案件。

近年來,由公安牽頭的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已在上海全市落地生根,新時代“楓橋經驗”正在開花結果。依托“三所聯動”機制,陳梁順積極協調各方,主持校領導、校外輔導員、人民調解員和律師共同參與了這一事件的調解。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調解并非一帆風順。陳梁順卻不放棄,他相信,“人心都是肉長的,將心比心才能打開心門”。帶著這樣的堅持,陳梁順在下班后一次又一次敲開了兩家人的門。得知小顧數學成績不好,他主動幫孩子輔導數學題;徐爸爸身份證遺失,他主動幫忙掛失補辦……就這樣,兩家人逐步與他建立起信任,愿意坐到調解桌上對話,他們說,“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們相信陳警官”。

在與孩子聊天的過程中,陳梁順了解到,小徐的惡作劇其實緣于他內心渴望被關注的心理需求。因此,他向小徐提出要求,每周至少做一件好事,并記錄在冊。之后的每周五下午,陳梁順都會去學校“檢查”,將孩子的點滴進步同步報告給老師和家長。在做好事的過程中,小徐收獲了感謝和表揚,變得越來越陽光自信,助人為樂代替惡作劇成為他的日常。看到孩子的變化,小顧父母最終決定既往不咎,兩家人和好如初。

那本記錄冊也一直夾在陳梁順的工作手冊里,從來不舍得丟棄。這些手冊見證了一起起矛盾的圓滿化解,也記錄著一個個孩子的成長蛻變,更讓群眾對“遇事找法、法在身邊”有了切身體會,對公平正義有了尊崇和信仰。

歷史的畫卷在前赴后繼中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接續奮斗中書寫。陳梁順清醒地知道,身處大有可為的創新之城,面對公安現代化的時代考驗,必須永不懈怠、精益求精,才能走好新時代的“趕考之路”。他主動在“省級主責、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職能體系中準確定位作為社區民警的職責,充分發揮“三所聯動”機制牽引作用,整合社會資源力量,讓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在社區工作中結出累累碩果。

“法治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文明的秩序。”無論是在學校開展安全教育,還是到社區進行防范宣傳,陳梁順都會用好“三所聯動”這張“金名片”,努力把各類矛盾糾紛的調解納入法治軌道。此外,他還將更多政府部門、社會力量引入矛盾糾紛調解,不斷擴大“三所聯動”朋友圈。今年以來,陳梁順主動與轄區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區檢察院等開展對接,在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上實現了各部門的無縫銜接。

在陳梁順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由青少年問題引發的涉家、涉校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源頭,在“法、理、情”的共同作用下化干戈為玉帛。2022年以來,陳梁順運用“三所聯動”機制調解社區各類糾紛260多起,調解成功率達100%,110警情逐年下降15%以上。2025年1月,陳梁順被中央宣傳部、公安部評為2024“最美基層民警”;4月,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同期被授予“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的顯著特點,也是陳梁順敢闖敢試、善作善成的秘訣。不求轟轟烈烈,但求無愧于心。他懷揣著平安上海的夢想和對公安工作的熱愛,千方百計、滴水穿石,創新運用“三所聯動”機制,為居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為法治上海增添了絲絲溫情。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民警之愛民,則為之慮周全。陳梁順依然奔波在“護苗”路上,他的身后,我們仿佛看見,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正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