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幼”的意涵
來源:新民晚報 | 徐夢嘉  2025年06月04日12:00

六一兒童節,談個與兒童有關的字“幼”。

幼,從幺從力,先分開解析。《說文解字》:“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凡幺之屬皆從幺。”白話文:幺,細小。字形像嬰兒剛出生的樣子。所有與幺相關的字,都采用“幺”作偏旁。《說文》編著者沒有見過甲骨文,他的解析是臆想的。幺(圖一),甲文字形是絲的一半,實“糸”的初文,造字本義:一根或一束細絲為幺(午的甲文與幺屬于同形別源,聲意殊異),兩束或一組絲縷為“絲”。文字演變看,幼中的幺不是初生之形說而是束細絲,因為從漢字演繹的歷史可以忖度推斷,甲骨文雖然被湮滅數千載,但它的基因不會完全消失,而是已留存于漢字的軀體中。

我國的養蠶業及火烤蠶絲加工技術在商代已很成熟,甲文的“幽”表示火苗熏黑了“幺”,于是“幺”在商代就指深暗的顏色,西周時期“幺”字表示深黑色。黑的幺帶出絲線與染色工藝相關。東周晚期“幺”分化出“玄”字,上面的“亠”形是絲線結頭。千百年來“玄”字表示深黑深紅等深沉的顏色沒變。黑暗看起來深不可測,玄遂引申出深奧模糊玄妙之意。

幺為小,至今多子女家庭中最小一個孩子可叫老幺,保留了甲文原始語義。幺也為小數目1的一個讀音,避免與7的讀音聽混。玄又為繩(幺的衍義)懸掛物體的懸之古字。

力,定義為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和發生形變的外因。如此奧理,先人用兩畫的“力”表達,此字始見于殷商甲骨文(圖二),學界一般識定,力是原始的農具耒形,用耒耕作需有力,故引申為氣力的力。力字由力量又特指體力勞作,引申表示力量,漢字“男”即男人持耒(力)在田間勞作。又引申泛指一般的能力、效能。用作動詞,表示盡力去做。力是漢字部首之一,凡與力氣、力量有關的字基本從力,如:勤、勉、助、勞、動等。我潛精研思后理據重構,認為在甲骨文中,力不僅表示一種耕地的農具耒,也是手臂與手的形狀,操作農具耒的關鍵需臂與手同時發力,金文力(圖三)字體更傾向此形。先人造字應該出于兩個角度。因此力屬農具耒之力與臂手形之力共形。

現在再來談幺力組裝出的“幼”(圖四,甲文)。有學者認為幼中“力”,依然指農具耒,表示幼童力氣小不能操作農具耒,此說推不出幼童力氣小的論斷。我認為幼之力還是手與手臂的形狀,手與手臂有了幺的“注釋”才表示是力氣小的幼童肢體。王筠《段注箋》:“幼從力從幺,言其力微也。”于是幼童力氣小有了“年少”衍義。《說文解字》幼:“少也。從幺從力。”《說文》的“年少”義是將衍義訓為本義了。

有幼的成語不少:扶老攜幼、長幼有序、尊老愛幼……其中“黃絹幼婦”需要導讀一下,這是二字隱語:黃絹指色絲,是絕字;幼婦指少女,是妙字。出自《世說新語·捷悟》。還有出自戰國孟子的八字成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涵:要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別人家的孩子。祈愿在明媚的陽光下,祖國可愛的幼童會像春天幼苗一樣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