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穆旦傳:新生的野力》:詩人傳記寫法的縱深嘗試
來源:文學報(微信公眾號) |  許金晶  2025年05月27日08:51

1

詩史互證:詩歌與生平的深度對話

鄒漢明在傳記中有機地將穆旦的生平與詩歌創作交融在一起對照論述,實現了“詩史互證”的精準分析。這種分析方法,既是對穆旦詩歌作品的文學本體鑒賞解讀,也是將其作為穆旦生平一手史料的生命軌跡還原,真正打通了詩歌與人生之間的壁壘。

從文學本體角度,作者深入剖析穆旦詩歌的意象、語言風格、結構形式等藝術特色。“笑”與“戰火”“死亡”等各類戰爭場景,成為穆旦詩歌中最為頻繁出現的意象。這些意象不僅是對當時身處戰亂之中的中國與世界的直觀反映,也體現出他在艱難歲月里的一種詩人化的浪漫主義與復雜心緒。

詩歌在這部《穆旦傳》中,同樣被作為呈現穆旦生平的一手史料來使用與研究。在鄒漢明對穆旦詩作的精準分析下,穆旦所處時代的多重歷史光譜,得以清晰呈現。在抗戰救亡的宏大敘事下,鄒漢明沒有回避詩人與左翼文學潮流之間的微妙關系:一方面,《蛇的誘惑》等詩作對“小資產階級”的戲謔解構,顯示其對革命話語的有限接納;另一方面,與卞之琳關于“新的抒情”的爭論,又暴露其拒絕讓詩歌淪為宣傳工具的立場。這種復雜性在其遠征軍經歷后到達頂峰——當穆旦寫下“豐富,和豐富的痛苦”時,他已將個人生命創傷轉化為對現代性悖論的終極追問。

這種雙重視角下的精準分析,讓讀者在欣賞穆旦詩歌藝術魅力的同時,也能透過詩歌看到他背后的那個時代,看到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奮斗與成長。詩歌不再是孤立的藝術品,而是成為連接穆旦個人生命與時代歷史的橋梁,使讀者能夠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穆旦詩歌的價值與意義。

2

以“社會關系的總和”還原傳主生命軌跡

在面對穆旦本人部分時期一手原創史料相對匱乏的困境時,鄒漢明并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另辟蹊徑,深入剖析和還原穆旦當時的社會關系網絡。他像一位勤勉的考古學家,從穆旦與親人、師友、同事等緊密交往者留下的書信、回憶錄、日記等文獻資料中,挖掘出那些被歲月塵封的生活碎片,再憑借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合理的想象力,將這些碎片精心拼湊,呈現出穆旦當時兼具歷史現場感的生活圖景。

在這些社會關系網絡中,不同類型的社會關系的史料,指向的是穆旦生命狀態中的不同面向。之于師友,通過包括吳宓等老師的日記,以及楊苡、鄭敏、王佐良等同學、校友的回憶等,鄒漢明能洞悉穆旦在學術上的成長軌跡和詩歌創作的交流環境;而在同事方面,羅友倫、杜聿明等穆旦從軍期間的領導和同事的相關文獻,則為鄒漢明提供了戰時穆旦生命軌跡的重要線索。

鄒漢明借助這些豐富的社會關系網絡,將穆旦從歷史的塵埃中喚醒,讓讀者看到的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詩人形象,而是一個生活在復雜社會關系中、有血有肉、鮮活立體的人。這種還原式呈現,不僅豐富了傳記的內容,更讓讀者能夠從更廣闊的視角理解穆旦的生活背景和創作源泉,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與穆旦一同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

3

圖像證史:照片里的生命密碼

值得一提的是,鄒漢明在傳記中還巧妙運用“圖像證史”這一研究方法,將穆旦不同時期留存的照片作為解讀其生命狀態的重要切口。這些照片,宛如歲月的碎片,被鄒漢明精心拼接,化作理解詩人內心世界與生活境遇的鑰匙。

“笑”成為鄒漢明通過照片、探究穆旦生命與心路歷程的核心關鍵詞。為還原“穆旦”的笑,他收集詩人從1935年至1954年的數十張照片,發現其笑容一直保持一種鮮明的燦爛的微笑狀態;而這種狀態恰恰在其之后遭遇重要風波后,轉變為“閉緊嘴巴的嚴厲”,乃至去世之前的“抗議的大笑”。這種以臉龐表情之長時段的細微變化、來考察傳主生命狀態的研究方法,體現出鄒漢明在視覺史料解讀方面的敏銳意識與不俗功力。

通過這種方式,照片不再是靜止的圖像,而是成為解讀穆旦生命軌跡的動態線索,與他的詩歌作品相互映照,讓讀者能夠更直觀、更深入地感受穆旦在不同時期的生命狀態和詩歌創作背后的靈魂律動。

(作者系書評人、梅園經典共讀小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