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孫甘露:用心淬煉文學經典,奮力攀登文藝高峰
來源:文藝報 | 羅建森  2025年05月23日07:51

孫甘露

上海市作家協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日前在上海舉行。大會選舉產生了上海市作協新一屆領導機構,孫甘露當選主席。《文藝報》記者就此對孫甘露進行了專訪。

記  者:孫老師好,祝賀您當選新一屆上海市作協主席!您現在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樣的?從作家到作協主席,您如何看待這種身份上的轉變?

孫甘露:謝謝《文藝報》。上海市作協自新中國成立之初創立以來,經歷了很多變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7位重要作家——馮雪峰、夏衍、巴金、于伶、徐中玉、羅洛、王安憶先后擔任了自創會至今的歷任主席,他們為上海乃至中國的文學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也為上海市作協的創立和發展付出了心血。作為他們的繼任者,唯有學習他們的精神,以他們為榜樣,為上海的文學事業勉力做一點接續的工作。

記  者:海派文學有著豐富悠久的傳統,您本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家。在您看來,上海文學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鮮明特點?

孫甘露:如果把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歷史,部分地放在上海城市的發展角度來觀察,不難發現,正是上海“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孕育了上海的文學歷史,孕育了上海的作家,使他們在激烈的變化中包容并蓄,并對時代的要求作出積極回應。

記  者:第十次會員大會以來,上海市作協團結引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勇攀文學高峰,傳承發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取得了哪些引人注目的成績?

孫甘露:上屆會員大會以來,上海市作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貫徹落實上海市委宣傳部工作部署,對標中國作協工作要求,團結帶領上海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忠實記錄、熱情謳歌上海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偉大實踐,用情書寫、用心傳播上海作為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發源地的歷史傳統,繪就了一幅綿延壯麗的文學畫卷。引領廣大作家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認真調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等重大歷史關頭奮勇爭先,用高質量的文學作品展現使命擔當,一批優秀作家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和中國作協四大獎項;厚植文學土壤,強化人才培養,通過進一步深化群團改革,持續加強服務力度,提升工作水平;健全基層文學組織,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對區級作協組織和區級文學刊物的資金幫助和人才輸出;精心組織文學交流,穩固建設文學陣地,舉辦上海寫作計劃、上海國際文學周、上海國際詩歌節等活動,邀請數百位國內外知名作家來滬與廣大文學愛好者溝通交流;梳理研討上海紅色文化資源和歷史遺存,組織開展紅色起點創作,讓年輕一代作家借此機會更加深入地學習黨史軍史,加強對上海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歷史脈絡的了解和認識,為豐富上海文學創作面貌提供有力支撐。

記  者:未來上海市作協將會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在組織建設、人才培養、媒介融合、對外交流等方面,會有哪些創新舉措?

孫甘露:上海文學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百年來的文學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大家名家,比如魯迅、茅盾、巴金等,都是在創作、研究、翻譯、出版等各個領域卓有成就。今天的上海,在上海市作協與各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出版機構的合力推動下,涌現出一大批青年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出版人,同時在各個領域深入鉆研、勤奮創作,以其鮮明的風格形成了廣泛影響。此外我們也通過組織一系列高規格的文學活動,與國內外作家、學者展開廣泛聯系和交流,對促進文明互鑒、傳播中國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未來5年,上海市作協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這一戰略謀劃為核心目標,奮力打造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的上海樣本,團結帶領廣大作家堅持人民立場、堅守文學理想、堅定文化自信,用心淬煉新時代文學經典,奮力攀登新時代文藝高峰。

一是聚焦高質量文學創作,打造當代文學創作高地。進一步大力推動新時代都市現實題材創作工程,持續拓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基地建設,優化上海文學影視創投沙龍機制,推進新時代優秀文學作品連環畫創作工程,建立紅色(左翼)文學大數據庫,推進紅色起點和龍華革命英烈系列創作工程。二是鍛造文學中堅力量,積極培育文學新人。爭取創辦文學院,整合上海文學創作中心、上海文學館等資源,拓展青年文學人才扶持計劃,開展青年評論家培養計劃。三是深化國際文學交流成果,加強文化自信。繼續辦好上海寫作計劃、上海國際文學周、上海國際詩歌節等活動,健全譯介力量的聯絡、培養和支持機制,推動上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友好城市文學互動。四是強化第一方陣優勢,加速文學“破圈”“跨界”。繼續辦好《收獲》《上海文學》《萌芽》《上海文化》《思南文學選刊》,優化下屬刊物、網站的矩陣聯動模式;大力推動優秀文學母本與影視、戲劇等藝術門類的轉換,破除文學的小眾趨勢和圈子傾向。五是夯實基層文學架構,提升文化服務產品質效。進一步強化基層文學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上海文學館及巴金故居、作家書店等文學場館的窗口作用,為讀者提供耳目一新的文化新空間;推動“思南讀書會”等品牌讀書活動做強做優,加強“文學走基層”的優質文學產品供給。六是推動優質文學合作,建設中國網絡文學創研高地。優化長三角文學發展聯盟工作機制,優化與新疆作協對口支援合作項目,開拓與青海、福建等省份的交流活動;深化團結引領新文學群體和新文學組織,辦好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上海研究培訓基地、上海網絡文學周和“天馬文學獎”評獎,推動優秀網絡文學作品揚帆出海。七是堅持開門辦作協的工作理念,切實增強作協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實維護和保障作家的正當權益,讓廣大作家體會到“作家之家”的溫馨和溫暖。

記  者:未來上海的文學事業發展會有哪些特別的亮點?您對上海文學事業的未來有哪些期待?

孫甘露: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市作協的前輩們開創了一系列著眼長遠的工作機制,如文學刊物矩陣建設、青年作家隊伍培養等,尤其是近年來網絡作家隊伍建設、網絡文學職稱評審、網絡文學作品評獎等大量工作有序推進,為網絡作家的成長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時,依托上海書展等重大展會活動和上海寫作計劃、上海國際文學周、上海國際詩歌節等品牌活動,在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出版人和讀者之間建立對話平臺,進一步豐富上海閱讀生活,助力推廣優秀文學作品。近年來,上海市作協在上海文學館的建設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其“館中館”巴金圖書館已經率先建成并對公眾開放。建設上海文學館是滬上幾代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希望它能夠成為集文獻收藏、活動交流、展覽展示為一體的新型文化空間,為更好服務上海城市文化建設、更好服務廣大市民讀者,尤其是為研究、展示、宣傳上海文學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也為年輕一代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潛心文學研究和創作營造更良好的氛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全面系統部署,賦予文學新的時代使命。展望未來,我們將深刻領悟和把握文學工作在文化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引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在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方面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推動上海文學事業勇攀高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