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秘訣
我工作的單位被大家開玩笑叫作“清水衙門”,卻多高壽的人。老徐是其中一個。
老徐一生過得很平常,沒有大起大落。歷經社會滄桑,基本上毫發無損。單位撤銷,下放農村的十來年,他也是隨遇而安。遷回省城,一切又恢復了常態。老徐從不好高騖遠,快退休的時候才當上編輯部的一個組長。
退休后的老徐專心居家養老。單位辦公場所再也見不到他的影子,院子里的任何扎堆他都不參加,生怕被那些愛發牢騷的老頭老太搞壞了心情。閑空時他唯一的愛好是看電視,廣告片、肥皂劇、神劇,見什么看什么,困了,就仰在沙發上鼾聲如雷,很有福氣。讓他百思不解的是,最近一些時這樣的福氣好像忽然消失了。本來他已把看電視的興趣集中到了養生節目,為的是讓福氣長久。但恰恰就是這些養生節目,打破了他晚年生活原本的平靜。有一天我們在路上相遇,他愁眉苦臉地對我感嘆近來日子的糾結:
一生沒有沾過煙酒茶,但飯總要吃的。飯只能吃七成飽,今天多貪了一口;吃下去的一塊紅燒肉,事先切大了,脂肪、膽固醇肯定超標;“一天一蘋果,醫生不找我”,今天忘記買蘋果了;早上一杯水的水溫偏低,搞不好損了陽氣;大雨一整天下個不停,步行肯定達不到步數了;為了消除農藥殘留,蔬菜要開著自來水龍頭至少洗六遍,那水費豈不是比菜價還高?一匙鹽有多少克?一旦不小心菜做得偏咸了,這一夜的覺就算毀了,不知道明天去醫院會不會查出腎炎?隔夜的飯菜不能吃,萬一有了剩飯剩菜還真的倒掉?那不是暴殄天物?狠狠心煮過吃下,就像吞了毒藥,惴惴不安,說不定哪天就誘發出了癌癥?還有這菜和那菜是絕配,那菜和這菜是禁忌,怎么記得住?記在本子上了,難道天天去翻……總之是惶惶不可終日。
聽罷,我禁不住哈哈大笑,傻了吧唧問:閣下芳齡幾何?
老徐是個毫無幽默感的人,實實在在地回答:虛度八十矣。我說,您老人家活到如此高壽還這么精明,您自己就是養生的教科書啊!您怎么活過來的就該怎么活下去,難道八十年還證明不了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行性嗎?。
老徐一向對我頗為信任,開顏道:也是,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我都這把年紀了,還跟著瞎操心些什么!
我趕緊說明,上了年紀,注意健康問題是必要的,關鍵是擺脫無謂的糾結。我舉了我所住小區的劉老為例:劉老已是八五高齡。他一輩子粗茶淡飯,無從談忌口;一輩子辛勤勞碌,也無從談健身。身體說不上強壯,但很少生病住院。每天騎著一輛車輪和擋泥板銹跡斑斑、車后架全沒影兒的單車進進出出,車把手上,米面菜蔬、油鹽醬醋,叮叮當當。他優哉游哉地在曲里拐彎的小區扭來扭去,一面跟熟人嘻嘻哈哈。
大家打聽他的養生秘訣,他讓對方附耳過來,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做——家——務。”
劉老老伴年輕時生過大病,一直恢復得不好。兒女都在外地,他全心全意地當起了“二十四孝男人”:買菜,做飯,煎藥,洗衣服,掃屋子,一手承擔。偶爾讀書寫文章——以前這些是工作,家務是“業余”;現在家務是工作,這些是“業余”。
小區有位醫校教師說,劉老的“家務養生”是有道理的。一個人每天站5個小時燃燒掉的脂肪是坐著的3倍。把他一天的家務勞動折算成“千步運動量”,足夠體育標準了;每天吃什么,怎么搭配,怎么把簡單的材料做出好口味,這是很有趣味的腦部運動;站姿有節奏地上下擺動腿部,坐姿有節奏地聳動頸部、肩部,都是很不錯的運動。光是淘米,如果左右手輪流進行,就帶動了肩部的平衡擺動。國外一所研究機構列出了家務活的能量消耗表,每周通過家務消耗2000卡路里熱量,患心血管病死亡的可能性就會比不做家務的人低75%,壽命也可延長5-10年。
對劉老的“家務養生”秘訣,有人信,有人不信,我本人是絕對信的。無論如何,他老人家活得精精神神,是不容置疑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