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證了幸福的事業” ——懷念波蘭語翻譯家林洪亮
林洪亮,江西南康人。中共黨員。1960年畢業于波蘭華沙大學語文系。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曾任東歐文學室主任、歐美同學會理事。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著有評傳《密茨凱維奇》《顯克維奇》,主編、合作主編有《波蘭戲劇簡史》《東歐文學史》《東歐當代文學史》《東歐戲劇史》,譯著有長篇小說《你往何處去》《十字軍騎士》《火與劍》《人民近衛軍》,著有短篇小說集《第三個女人》《燈塔看守》等。曾獲多個波蘭文化功勛獎章與“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林洪亮于2025年4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特刊此文以示紀念。
記憶之中的2014年夏天異常炎熱。那是一個充滿了布魯諾·舒爾茨意象的中國式夏天,路人仿佛在某種低濃度的金黃色溶液中行進,戴著假面具,慢鏡頭般動作徐緩。那個下午,社科院外文所的走廊似乎又長又陰涼。我第一次與林洪亮老師見面,應該是在一間職工活動室里,我們事先聯絡過,我說明了來意。我以譯者身份將《沙漏做招牌的療養院》譯稿交予林洪亮老師,請求先生為之校訂,又以圖書編輯的身份邀約,期盼他選擇我當時所在的漓江出版社,印行他的最新譯作。于是,林老師成為我那本譯作的校訂者,我們兩人的姓名與“布魯諾·舒爾茨”共同印在了鳥羽覆蓋的五彩硬皮封面上。而林老師翻譯的《中非歷險記》也由漓江社于兩年后出版。
2014年夏天,我攥著一份不完整的陳舊通訊錄,游走于外文所各科室。林洪亮先生,聲如其名。他穩健、沉毅、不茍言笑的硬漢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林老師愛喝酒,即使在自家簡單吃飯,杯中物也不可或缺一時。他樂于獨酌,并不怎么勸我同飲。他很勤奮,85歲高齡仍筆耕不輟。除非已安排行程,否則每日上午必伏案翻譯兩三頁原文,雷打不動。那一代學人皆需具備鋼鐵的脊椎、堅韌的意志,方能熬過漫漫嚴冬,步入一個雖遲卻十分悠長的果實累累之季。2016年,我繼續翻譯《肉桂色鋪子及其他故事》,繼續魂蕩神搖,其間依舊頻向林老師請益,并在此書《譯后記》里表達了感謝之忱。
林洪亮老師坦承,現代主義文學,于他而言,已是不易接受。在林老師的波蘭文學地圖上,米沃什、辛波絲卡并不比亞當·密茨凱維奇更高明,貢布羅維奇則難及亨利克·顯克維奇宏大淵深。我的書架上還擺放著前述作家、詩人的若干著作。依稀記得,閱讀《火與劍》的日日夜夜,我手不釋卷,字里行間處處可見作者敘述的激情,這激情同樣也是譯者林洪亮的激情。世界太廣闊,有時候人與人相識相知,因緣微妙。我大概從未告訴林老師,他和我近乎傳奇的高中班主任年紀相仿,且同為客家人士,這無疑在我的內心增加了親近感。
十余年間,林老師陸陸續續譯了許多詩集。很奇怪,我藏有兩冊一模一樣的《密茨凱維奇詩選》,語文出版社于2006年印行,版本堪稱奇特,網上根本找不到,其中一冊為林老師題贈。而市面上讀者能購買的版本,乃由四川文藝出版社于2017年印行。林老師向我透露,他決定以龜速翻譯192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符瓦迪斯瓦夫·萊蒙特的代表作《農民》,這部巨著若全整譯出,字數將多達一百萬。林老師說,不曉得上天是否眷顧,允許他在有生之年做完這項工作……
2018年前后我去拜訪林洪亮老師,還能見到他妻子文美惠老師。文老師是魯德亞德·吉卜林許多作品的譯者。我所讀的《叢林故事》《吉卜林短篇小說選》等書即出自文老師譯筆。文老師視力欠佳,讀書看報須持放大鏡。她友善、慈愛、滿足的笑容,似乎向訪客表明塵世間無有悲戚苦楚。然而,這對翻譯家伉儷經歷過許多風風雨雨、起起伏伏。
2023年三四月間,我出了本小說集《南荒有沛竹》,林洪亮老師聽聞,發來祝賀短信。原想等春暖花開,前去拜望林老師,奈何當時疫情反反復復,我幾度咳嗽發燒,輕易不敢登門,以免傳染老先生。11月上旬,林老師又發來短信,垂詢近期狀況:“你仍居家寫作?”當時我生活變故,自顧不暇,語多搪塞掩飾。2024年2月某個早晨,我坐車路過勁松,不知為什么,忽覺一股熱力從心頭涌起。我立即給林老師發短信,問他當天是否空閑,能否一見。下午,終于又一次見到林洪亮老師。這次交談時間不長。唯一原因是,林老師已不復早年健朗,深險的病灶彼時正滾動于他腹腔某部位,令他衰弱,顯得中氣不足。林老師又送我幾本書,包括一部精裝版《顯克維奇中短篇小說選》,厚達七百余頁,封面設計極典雅。此外,林老師還打印了一份他本人的創作、翻譯年表,將它交給我。五月末,林老師發來消息,說他大病一場,正慢慢恢復。七月初,我以短信問候,林老師讓我將自己所寫除《祖先的愛情》之外的全部作品快遞寄去,他要翻一翻。九月下旬,適逢中秋節,我與林洪亮老師再度相晤,但見面的時間更為短暫,僅十五分鐘左右。林老師贈我一套《波蘭詩選》,合譯之作,分上下兩冊。他氣色似乎還好,思維清晰如往常。然而我提醒自己,半年內得再來一趟。告別后,林老師次日又發來消息:明天開始降溫,注意添衣。
2025年4月4日,我清早獲悉西班牙語翻譯家趙德明先生辭世,不由念及林洪亮老師,不由揪心,隨即發短信:“林老師,您近來可好?明天,或者后天,如果您方便,我想去看看您……”等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收到一條回復,是由林老師的兒子代寫,稱林老師身體不適,近期無法接待。我只好請林老師多保重。不料,4月9日看到一則訃告:“林洪亮先生,于四月三日晚間九時,因病在京辭世,享年八十九歲……”
今日追想,林老師懇摯待我,視我為尚可一談的晚輩、同道,亦且不吝夸獎,備加勉勵。林老師硬漢外表之下,藏著一顆多么敏感又溫柔的心啊。毋庸置疑,林洪亮老師的底色是堅毅,是修行者般的自律。老先生坐在書桌前執筆提字的形象,每每令我感念。應當說,暮晚而持之以恒,尤堪贊佩,殊可欽羨。親愛的林老師奮斗至終,他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他的翻譯事業是幸福的事業。
(作者系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