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抗戰文藝作品巡禮 五月的鮮花
來源:人民日報 | 羅雪村  2025年05月10日08:54

五月,唱起這首歌——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

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

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

他們曾頑強的抗戰不歇!

…………

想到父親唱這首歌的年代。

1938年,冀中,父親參加了抗日軍隊,那年他才10歲。

小時候看電影《地道戰》《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以為戰爭就是電影里的那樣子。

直到父親暮年,我才聽到他親歷的戰爭。

“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人對冀中抗日根據地不斷掃蕩、封鎖……后來,我們這支游擊大隊編入八路軍第三縱隊第二十九團。”

父親跟著部隊在冀中霸縣、永清、安次、固安、武清一帶打游擊戰。他說那會兒幾乎天天打仗,死人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他就眼瞅著身邊的戰友馮連普、黑棗被日軍一顆炮彈炸得血肉橫飛。

因為他小,就做戰地鼓動宣傳,到戰壕里喊口號、唱救亡歌曲,沒有離開戰場。

講起唱救亡歌曲,“你別看戰爭那么殘酷、艱苦,吃不飽飯,睡不了覺,行軍走那么遠,頻繁地打仗,就那樣,人們的情緒仍然高漲極了。我們一到新地方,只要沒有敵情,或在當街、場院,或在趕集的空場上搭個土臺子,我就站在上面用真嗓子唱,什么伴奏也沒有,可是有感情!”

對于父親,那是一個唱歌最多的年代!

那時候他唱的歌有《歌八百壯士》《流亡三部曲》《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還唱過《五月的鮮花》,是從抗大第二分校和東北流亡學生那兒學唱的。

“我喜歡這首《五月的鮮花》,覺得它和別的救亡歌曲不大一樣,很抒情,也很悲壯!”年邁的父親又一次唱起: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

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

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

他們曾頑強的抗戰不歇!

…………

他的眼角溢出淚水,聲音沙啞、顫抖,卻有一種深沉的力量。

“那時候的歌兒真打動人,我唱著唱著就哭了,戰士和老鄉們也跟著掉淚。唱完你看那街上,無論是動員當民夫,還是動員當兵,老鄉就呼啦啦真跟著來呀,有的還牽著自家的牲口,有的老頭老太太拿著鐵鍬、鋤頭跟著來挖戰壕……”

冀中是敵后作戰最殘酷的地區之一。父親講,他們武器不行,大多是“漢陽造”“斜排子”,還有“老套筒”“獨一撅”之類雜牌槍;還有一種槍,栓拉不開,得用腳蹬,子彈也少,好多戰士沒有刺刀……而初期的日本兵訓練有素,裝備也好,都戴著鋼盔,上著刺刀。

“戰斗前,我們到戰壕里,一唱起救亡歌曲,戰士們那個激動呀!有戰士就說:嘿,你看他,這么點兒小孩都不怕死,咱們二十幾的漢子也不能裝熊呀!戰士們的士氣真就鼓起來了,就知道不能做亡國奴,寧死不投降。

“我們那會兒就起這個作用。

“當眼瞅著鬼子沖上來,戰士們急了,上去肉搏,拿槍把掄、拿石頭砸、拿大刀砍,還有用牙咬的,那真是不要命了。”

當年的第二十九團政治處主任蔣崇璟伯伯告訴我:“你爸爸那時很小,作用很大,到連隊教歌,氣派好大(他說著舞動雙臂學著打起拍子),很有名氣的。他很勇敢,一個小孩兒,個子小,踩著個桌子唱救亡歌曲,打起仗來跟我們一塊兒突圍,不容易呀……”

我問過父親,《五月的鮮花》曲作者是誰?

他不知道。

我也只知道詞作者,他是一位有名的詩人。

而一首歌曲能夠傳唱久遠,也在于能撥動情感的旋律。

那曲作者是誰呢?

直到近年才得知,為閻述詩先生。

他1905年生于沈陽,畢業于燕京大學。

1936年,愛國進步話劇《阿銀姑娘》排演,因劇本序曲只有歌詞,便找到閻述詩譜曲。歌曲《五月的鮮花》一經演唱,很快傳遍大江南北,感動激勵了無數中華兒女。

1959年,這首《五月的鮮花》被選作電影《青春之歌》的插曲,至今仍是人們追懷志士仁人時歌唱的經典。

閻述詩一生在沈陽、北京的學校專心執教,淡泊名利,與世無爭。

作家肖復興在北京第二十六中學念書時聽過閻述詩老師講授的數學課,說他講課的聲音特別動聽,像音樂在流淌……但他不知道這位數學老師曾是位音樂家。直到1963年閻述詩老師逝世后,學校辦了一期紀念板報,他在板報上看到詞作者、詩人光未然寫的悼念信,表達對這位“未曾謀面而心靈互通”的作曲者的欽敬之情。

在閻述詩墓碑上,師友們刻下“卅年辛苦育英才堪為師表,《五月》歌聲鼓斗志永留人間”。

閻述詩的一生可謂絢爛至極,歸于平淡潔凈。

我畫了一幅閻述詩先生像。

他看上去那么謙遜、溫情;他的眼神又那么深邃、堅定!

又是五月芳菲時,唱起“五月的鮮花……”就像回到父親那個唱歌最多的年代。

回想像閻述詩、像父輩這樣默默無聞的萬千中國人,他們在民族垂危的時候,沒有茍且,而是頑強抗戰不歇!

正因為有他們,才有永遠盛放的《五月的鮮花》,才有不倒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