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芙蓉》2025年第1期|石鐘山:德械師
來源:《芙蓉》2025年第1期 | 石鐘山  2025年05月14日08:17

1937年淞滬會戰,吳淞口的陣地上,一片狼藉。

日軍從海上艦艇起飛的飛機,對德械裝備的第八十七師一團的陣地進行狂轟濫炸,八十七師的一個整編團,拉上陣地還不到十天,就只剩下眼前這十幾號人馬了。吳淞口的陣地不能丟失,這是日軍海軍登陸,支援淞滬會戰的一個必爭之地。日本人出動了幾十艘艦艇,從軍艦上起飛的飛機,像蝗蟲一樣,向吳淞口撲過來,丟下了無數枚炸彈。吳淞口的陣地上,硝煙四起,火光沖天,八十七師一團,在這里堅守了九天之后,終于接到了后撤休整的命令。

接替一團陣地的是德械八十八師二團,當二團的人馬奔赴陣地時,眼前的景象還是讓他們大吃一驚,這里幾乎被日軍的飛機炸平了,早就修建起的掩體和戰壕,已經不見了蹤影,到處都是焦土和亂石。八十七師一團幸存的十幾名士兵,滿身焦黑,缺胳膊少腿地立在他們的面前,這十幾名傷兵給他們帶來了強烈的震撼,戰斗還沒有開始他們已經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八十八師二團的士兵列隊為這十幾名士兵送行,十幾名士兵相互攙扶著,跌跌撞撞地從二團士兵們面前走過。副連長張所一眼看到了殘兵隊列里的于重陽。他的目光透出惡狠狠的兇氣,似乎想用眼神把于重陽活剝了。于重陽走到他的面前,頭下意識地抬了一下,正和張所的目光碰在一起,顯然于重陽也認出了張所,他很快又把目光避開了,攙扶著一個受傷的士兵,趔趄著身子向前走去。

不是冤家不聚頭,副連長張所發現于重陽之后,目光便一直沒有離開他的身體,他下意識地握緊了懷里的槍,此時只要他把槍口斜調過來,輕輕地扣動扳機,他相信于重陽就會倒在他的槍口之下。在他的心里,于重陽已經死過無數回了。張所做夢也沒想到會在這里碰見他的仇人于重陽,冤有頭債有主,有仇不報,是時機沒到。自己的仇人于重陽,就在自己的面前咫尺的距離。十幾名傷兵,馬上就要從他們面前走過去了,隊列里的連長突然間下達了命令:向友團的戰友敬禮!連隊所有人都舉起了手臂,隊列里的張所也不例外,他下意識地舉起了自己的右手,扭過頭盯著那幾個傷兵向遠處走去。此時他復仇的意念,已經離開了軀體,一直追隨著于重陽。

遠處的海面上,突然響起了日軍的飛機轟鳴聲,隊列里的長官突然間命令道:散開隊形,保持戰斗狀態。瞬間,隊伍立馬四散到了陣地上,他們是一支訓練有素的德械師,在戰爭沒有爆發前,經過了嚴格的訓練,每個士兵手里都配備著先進的德式武器。剛進入陣地就受到了日軍的挑釁,機槍手把機槍槍管沖向了天空,所有人的目光都定在了天空。剛開始是十幾架飛機向他們飛來,后續又有鋪天蓋地的無數架戰機向他們撲來,天空中那一架又一架日軍戰機,像一只又一只老鷹,他們匍匐在陣地上,就像一只又一只待宰的小雞。數不清的炸彈從天空中落下來,在他們的身前身后爆炸。張所看到自己的戰友,在爆炸中身體飛了起來,又落到遠處。陣地上四面八方響起了密集的槍聲,他們胡亂地向天空射擊。

這樣的戰斗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步兵手持常規武器,面對日本海軍的飛機,他們有力氣使不出來,日本人的飛機狂轟濫炸一頓之后,又掉頭飛向了海面。他們手持著各種武器,仍面對著空蕩的天空,這時他們才意識到,手里的武器面對日軍的戰機,比燒火棍也好不到哪里去。

張所看到敵機飛過后的陣地上,一片混亂。剛才還在朝敵機射擊的兩名機槍手,身體和懷里的機槍已被炸得分離了,被炸壞的機槍癱倒在一邊,機槍手的四肢分離開來。敵機轟炸飛過之后,硝煙和塵土經久不散,整個陣地被蘑菇云籠罩了。

驚魂未定的他們,接到了長官的命令,就地挖掩體。陣地的土早就松軟了,面對著頭頂敵機,他們就像一群驚魂未定的小雞,盲目地尋找著藏身之地。他們知道這種行為,完全是下意識的動作,但他們仍然在拼命地挖掘著,似乎只有這樣,才會給他們帶來一份安全的保證。他們不知道敵人的飛機何時還會再飛過來,他們和時間賽跑著。

張所站在挖好的掩體里向遠處望去,此時陣地上的硝煙和塵土已經散去,空氣中留下一股焦煳的氣味,他的目光能望到遠處了。于重陽就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走向遠方的,他恨自己沒有報仇。就是一念之間,他不知道如果敵人的飛機不在這時候趕來,自己會做出什么樣的舉動。此時的他望著遠處一條土路,那是他們通往陣地的必經之路,他們是昨天接到趕赴吳淞口的命令的,他們從圍剿城里的日軍的陣地上撤退下來,急行軍趕到了吳淞口。沒想到在這里會碰到他的仇人。他有些悵然若失,為于重陽在他眼皮子底下消失,他心有不甘,不知何時再和自己的仇人相逢。他開始懊惱自己了。

就在這時他的視線里突然出現了幾個人影,幾個人一路相扶相攜著,一點一點地向陣地走近,他突然發現,出現的這幾個人影,就是剛剛撤退下去的那幾個一團的傷兵。于重陽的身影又出現在他的視線里,他以為自己在做夢,揉了揉眼睛。連長走上前去,迎著那幾個傷兵。于重陽走到連長面前,舉手敬禮道:長官,我們撤不下去了,后撤的路線,被日本人封死了。

連長望著眼前的十幾名傷兵,嘴角牽動著似乎想說什么,又什么也沒說出來。那幾個傷兵眼巴巴地望著眼前的連長,連長這時候才反應過來,用手比畫了一下陣地,十幾名傷兵只能又一次回到原來的陣地上。

張所的心臟快提到了喉嚨口,他不錯眼珠地盯著于重陽。于重陽回望了他一眼,張所從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從容和淡定。這種淡定一下子激起了張所的憤怒,心里想著,于重陽啊于重陽,你怎么能裝作沒事人一樣。他下意識又握緊了懷里的槍,手指扣動在扳機上,槍口瞄向了于重陽。

張、于兩家是鄰居,張所的父親是甲長,于重陽的父親是保長,一甲十戶,十甲一保。張父的甲長,還是于父封的。于保長在鄉里有人,王鄉長和于保長是連襟關系,也稱為一擔挑。一擔挑成了鄉長,于父自然就成了保長。

張、于兩家因為是鄰居,平時關系處得也不錯,你家做好吃的了,送他家一碗,他家又還回一盤,日子和睦,又是甲長和保長的關系,有什么事兒經常在一起碰頭,遇到順心如意的事兒,甲長和保長兩個人還會在一起喝上幾杯。因為兩個人的關系,兩家人也都是和平相處。張所和于重陽是一起長大的玩伴,兩人一起下河摸蝦,又上樹掏鳥窩,兩個孩子在兩個家庭的和睦相處中建立起了友誼。

事情的起因是于保長家翻蓋房子,起初兩家都是三間房,并排而立,粗心人甚至分不清兩家房屋的差別,保里有人來辦事兒,經常找錯門兒,把張家當成于家。

于保長翻蓋房子時顯然動了心思,房子蓋得又高又大,還向前移了半米。這樣一來,于保長家和張甲長家就有了區別。鄉里有個風俗,蓋房子一般都不能超過鄰居家的房屋的高度,更不能比鄰居家靠前。鄉下人相信風水。別人家的房屋比自己家的房屋高大又靠前,顯然是想把自家的風水據為己有的意思。

于保長蓋房子打地基期間,張甲長提了一壺酒過來交涉,他站在房屋的地基上,轉著身子紅頭漲臉地說:那個啥,你家的房子是不是太靠前了,都比我家的房靠前差不多一步了。于保長叼著煙,瞇著眼睛沖張甲長說:我家老大這不是要結婚了嘛,這你也知道,家里馬上就要添丁進口了,房子不能不蓋大一點,你別挑這個理兒,等你家蓋房子跟我家靠齊不就行了。

張甲長暫時還不想翻蓋房子,家里就張所這么一根獨苗,這一年才16歲,離娶媳婦兒的年齡還差那么一大截。那一天張甲長提著那壺酒猶猶豫豫地最后還是拎回了家里,本想說服于保長把房子的地基縮回去一截兒,兩個人還能跟以前一樣在一起痛飲幾杯,沒想到于保長壓根兒沒給他面子。

讓張甲長沒有預料到的是,于保長家的房子蓋完之后,不僅比他家的房子靠前了大半米,還比他家的房子高大了幾尺。自家的房子和于保長家的房子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小弟弟。這讓張甲長一家感到很憋屈,張甲長和于保長再次見面時都會弄個半紅臉兒,于保長還像以前一樣大大咧咧地和他打著招呼,張甲長的心里很不舒坦,每次見于保長和自己打招呼都支支吾吾的,兩人的關系不再像以前那么融洽了。

兩家人自然也漸漸地拉開了距離,再輪到兩家各自做好吃的時候,不再相互贈送了。張所和于重陽兩個年齡相當的孩子,受到了各自家里大人的影響,也很少往來了,每次出門都是各走各的。兩個孩子有一次放牛,張家的牛把于家的牛給頂了,要是放在平時,兩個孩子一定會齊心協力把打架的牛分開,然后坐在山坡的草地上,商量著放完牛之后去哪里瘋玩兒。這次卻不一樣了,牛頂架成了兩個人矛盾的導火索。于重陽拿起鞭子,把張家的牛打了。張所不干了,于家翻蓋房子就把他們張家欺負了一道,這次又打他家的牛。張所和于重陽兩個人就在山坡上打了起來。張所的鼻子被打流血了,于重陽的臉上挨了幾鞭子,留下了血印子。天黑的時候,兩個人把各家的牛趕回了圈里。張所回到家里鼻子還腫著,張甲長看到了,問清了緣由,拉著張所的胳膊就找到了于家。于保長見了自家的孩子臉上的血印子,也正氣不過,一個甲長一個保長就吵吵嚷嚷起來,各說各的理,引得兩個家里的女人,隔著墻頭也罵了起來。因為有兩個女人加入了這場爭吵,場面一下子就熱烈起來,吸引來了不少鄉里鄉親看熱鬧。讓鄉親們沒有想到的是,張、于兩家本來是這么要好的鄰居,一個是甲長,一個是保長,兩個人平時工作也多有擔待,竟然全家出動吵得不可開交。兩個孩子也劍拔弩張,兩人四目相對,在院兒外的空地上竟然又一次動起手來。鄉親們就上來勸架,他們都是平頭百姓,面對著甲長和保長,深了不是,淺了也不是。鄉親們和風細雨的勸架方式,并沒有阻止張于兩家的吵嚷。兩個孩子在院外動手,一時也分不出勝負,打得滾在地上,一會兒你在上,一會兒我落下風,最后還是于家的老大于九陽走上前來幫了他弟弟一把,把張所摁在了地上。有哥哥于九陽的幫襯,于重陽徹底占了上風,騰出兩只手,在張所的身上上下其手。于九陽是于家的老大,已經20歲了,不論走到哪里都是大人的模樣。張甲長見自己的兒子吃了虧,不再和于保長爭吵,從自家院子里拿出一根木棍,一下子把于重陽從自己的兒子身上掃了下去。于九陽見弟弟吃了虧,又哪肯示弱,也抄起一根木棍和張甲長對打起來。于保長就在一旁添油加醋地喊叫著:反了,反了,沒有王法了,居然敢欺負到老子頭上。于是也提著一根木棍加入了對張家的混戰。

最后張家寡不敵眾,吃了虧。張甲長的老腰被于九陽的木棍狠狠地打了幾下,張所的額頭也被于重陽用石塊兒砸破了。于家得勝之后,便把門閂插上,回到屋里閉門休戰了。

吃虧的爺兒倆,被自家的女人攙扶到屋內。張甲長扶著自己的老腰,躺在床上哼哼著,想著自己好賴也是個甲長,手下管著十戶人家,自己吃虧,這口惡氣不出,以后還怎么在別人面前指手畫腳。既然動武打不過于家,他就要上告,把于保長告到鄉里去,雖然他知道于保長和鄉長是連襟關系,想必鄉長在人前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偏袒于保長。

第二天一早,張甲長扶著腰就去了一趟鄉里,鄉長姓王,比于保長要年長幾歲。昨天晚上的事兒顯然他已經聽說了,見張甲長沒好氣兒地找上門來,他端了一杯茶,一邊抿著茶一邊看著張甲長。沒等張甲長開口,他就先發制人了,清清嗓子道:張甲長,你看看你,大小也是個甲長,鄉里鄉鄰的,咋就把關系處成了這樣?姓于的也是,為兩個孩子,兩家大人動手,太有失體統了。這樣張甲長你先回去,于保長那兒我會去說,真的不像話。這一保一甲交給你們,讓我怎么能夠放心?

張甲長沒有想到,還沒等自己開口,王鄉長就把這個事兒給斷了,他和姓于的各挨了五十大板。這和他心里預期的結果有著明顯的差異,他不服,他要告于保長一家仗勢欺人,于是就把于保長家如何蓋大房子欺負他家的事兒也說了。

王鄉長把嘴里的茶葉末子吐在地上,頭也不抬地說:這事兒好辦,你家也蓋嘛,蓋更大的房子,你去欺負他。

張甲長沒想到王鄉長這么簡單粗暴地處理這件事兒,來時的路上他也想過王鄉長要偏袒于保長。因為兩個人是連襟,他又想到自己也是一甲之長,在鄉里自己也算是掛了號的,雖然不敢說王鄉長一碗水能夠端平,也不能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張、于兩家的矛盾。這樣處理很明顯就是偏袒于家嘛,表面上兩個人各挨了五十大板,但現實是于家明顯占了上風,這樣的處理結果還是讓他吃了啞巴虧。他還想和鄉長理論,王鄉長明顯有些不耐煩,揮著手說:回去吧,我這還忙正事呢,要是你們兩家是為這點小事兒吵來爭去的,你的甲長別干了,他的保長也得免去。

王鄉長這么說就說到了張甲長的軟肋,從甲長到保長,每年鄉里都是有一些補貼的,日子自然比那些平頭百姓好過一些。要是鄉長真的生氣了,免了他甲長的職,從鄉里再也不能領到補貼了,自己就成了平頭百姓了,日子自然又會難過一些。想到這兒,張甲長把心里的怒氣往回壓了壓,沖王鄉長丟下一句:鄉長你大人大量,我是相信你的,于保長那里你也要說上幾句,否則太不公平了。

王鄉長見張甲長這么說,便也耐下性子,軟著話說:這你放心,我是一鄉之長,歷來一碗水會端平,于保長有什么過錯,我自然會批評他。

那一次張甲長忍著腰傷,扭捏著身子從鄉里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回到家里后顯然是憋了一口窩囊氣,病了幾天。也不知道王鄉長是不是批評了于保長,這次紛爭暫時就過去了。

相 見

20世紀20年代,中國軍閥混戰,中央正規軍數量有限,日本人的威脅就在眼前,于是民國中央政府決定與德國合作,創建由德國軍事顧問訓練、裝備德國武器的師級王牌部隊。德國軍事專家馬克斯·鮑爾被請到中國,幫忙訓練,德國人也急于推銷他們的武器出口。中央政府計劃,用三年到四年的時間,把陸軍統編成六十個師。因為經濟的制約,進口的武器裝備有限,中央政府并沒有完成這一宏大的計劃。淞滬會戰爆發時,總共十個師裝備了德國裝備,但只有87、88、36這三個師,外加一個教導總隊裝備相對來說是齊整的,其他師團還處于德械師的萌芽階段,裝備并不完整。

淞滬會戰真正拉開序幕,這些裝備精良的德械師才被派往了戰場,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隨身攜帶著精良的德式裝備,受到了上海市民的夾道歡迎。他們被國人和軍界高層寄予厚望,被分散到上海各個戰場上,與日軍展開了殊死鏖戰。

87師一團這一股殘余的傷兵部隊中,于重陽少尉顯然是最高的領導了,其他幾個傷兵除了下等兵,還有幾個中士,可以想見這位臨時的指揮官,在戰場上經歷了數不清的生死,副連長犧牲了,他代替副連長,連長犧牲了,他又代替連長,營長陣亡了,他又代替營長……此時的于重陽少尉是87師在吳淞口陣地上的最高指揮官了。

88師的一部奉命接替87師的吳淞口陣地,按理說,87師僅剩的這十幾個傷兵,完全可以撤出陣地了,可撤退的道路已經被日本人切斷了。無法完成撤離的任務,在于重陽少尉的帶領下,他們只能重新返回陣地。

吳淞口陣地,在敵機的面前,已不能用前后方區分了,日本人的飛機到處轟炸,到處都是前沿。于重陽帶著他的那十幾個傷兵,散落在幾塊石頭后面,陣地上還到處冒著被敵機轟炸過的硝煙。這些經歷過無數次生死的傷兵,他們的眼神是麻木的,望著友軍接替的陣地,他們似乎做了一場夢,夢還沒有醒來,又重新跌回夢里。這是一場關于生死的噩夢,他們麻木地望著天空。此時的天空,日軍的飛機已經退去,它們又回到了戰艦上,休整一番之后又會對吳淞口陣地進行一輪新的轟炸。

張所就是這會兒走到于重陽的面前的,他懷里抱著那支德式沖鋒槍,腰里還別著一把手槍,胸前和腰上掛滿了子彈,在太陽的照耀下,他身上的子彈發著冷冷的光。于重陽望著一步步走近的張所,站了起來。如今兩個一起長大的玩伴、仇人,就這樣意外地在吳淞口陣地上重逢了。兩個人的目光交織在一起,誰也沒有說話,但都從對方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刀光劍影。

先是張所嘩啦一聲拉開了槍栓,一粒飽滿的子彈從槍膛里跳出來,他用另一只手接住,他從未覺得子彈有如此這般沉重,他把子彈放在手心里,目光從這枚子彈上移開又投向于重陽。于重陽的嘴角牽動了一下,什么也沒說,學著張所的樣子也把自己的槍栓拉開,同樣有一枚子彈跳躍出來,他也用手接住。張所把那粒子彈裝進了自己的衣袋兒里,還用手按按,于重陽也學著張所的樣子,把他剛做完的動作做了一遍。

那幾名傷兵似乎不懂得這兩位長官的啞語到底意味著什么。但他們兩個人各自心里明白,兩個人分別留下的子彈,是留給對方的,他們是仇人,在吳淞口陣地上不期而遇,他們要報仇,了結他們兩家的恩恩怨怨。

做完這一切,張所把目光死死地砸在于重陽的臉上,于重陽感受到了對方目光的重量,他歪了一下嘴,吐出半口痰,沙啞著聲音說:我知道會有這一天的!張所臉上露出一絲冷笑,哼了一聲道:知道就好,有仇不報非君子,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接下來兩個人的目光又對峙在一起,他們就像兩頭打架前的公牛,拉開架勢,準備尋找機會和對方拼命。

太陽在海平面上似乎跳躍了一下,照耀著整個吳淞口陣地都明晃晃的。陣地上的硝煙似乎已經散盡了,工兵們在拼命地挖著防御陣地,他們知道在敵機面前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可他們還是在拼命地挖著,這是德國教官教給他們的防御戰術。

張所說完那句話,提起自己的沖鋒槍,轉身向自己的連隊陣地走去。于重陽把目光從張所的身上拉開,投向了天空。他知道敵人的又一次轟炸即將開始了。他轉過身沖自己的殘余舊部道:敵機又要來啦,能不能活命,還能活幾秒,就看你們自己的造化了。那十幾個傷兵木然地把目光投在自己的長官身上,在陣地上這九天的時間里,他們經歷過了太多的生死。他們剛上陣地時,一個滿編團,一千多人,一場鏖戰下來,就剩下他們這十幾個人。熟悉或不熟悉的戰友,一個又一個在他們身邊倒下去,他們一次又一次和死神拉鋸,才幸存下來。對別人的生死和自己的生死他們似乎早已經看淡了,仍然是一副木然的表情。剛開始接到撤退的命令時,他們的眼神曾經活了過來,撤退一步就是生。可他們還沒有完全撤退下陣地,后撤的路線就被日軍封死了,他們只能又回到陣地上。剛活過來的眼神又死灰一樣。

又是一陣他們熟悉的轟鳴聲,敵人的飛機又從海面上鋪天蓋地地飛了過來,陣地上的士兵開始無頭蒼蠅似的奔跑,所有人完全是下意識地在躲藏,他們不知道敵機的炸彈會落在哪里,自己又該跑向何方。陣地上一片騷亂之后,在他們的身后同樣響起了轟鳴聲,他們扭頭望過去,看到了自己的飛機。六架飛機分成兩組迎著敵人的飛機群沖了過去。自己的空軍終于又一次迎戰了。

早在淞滬會戰之初,自己的空軍曾經和敵人有過無數次交手,因為裝備落后,無法和日本裝備的零式戰斗機相比,空軍的勇士們打出了大無畏的氣概,他們以命相抵,從戰爭開始之初,不斷地有戰機被日軍的飛機擊落。戰爭打到如此激烈的程度,空軍已拿出了所有的家底,和日本人的戰機生死一搏。

這一次因為有了空軍投入戰斗,影響了日本飛機對陣地的轟炸,有的日本飛機還沒有飛到陣地上空,就被國軍的戰斗機攔截下來。六架飛機剛和日軍的飛機接觸,就有兩架被擊中了,拉著黑煙兒向海里掉落下去,飛行員都沒來得及逃生,便和飛機的殘骸一起沉入了海底。

所有陣地上的士兵,目光都被天上的慘烈戰斗場面所吸引了,剩下的四架戰斗機,仍不屈不撓地和成群結隊的敵機纏斗在一起,終于有一架敵人的飛機被擊中了,陣地上響起了一片歡呼聲。那四架戰機被成群結隊的敵機死死地纏住,他們看見有一架本方的戰機向一架敵機撞去,它身前身后有幾架敵機同時向它開火,那架飛機似乎要墜落下去,又猛然拉起來,加大油門向它咬死的飛機撞去,敵人那架被咬定的飛機倉皇地躲避,可惜已經晚了,最后兩架飛機相撞,一起墜向了大海。陣地上的官兵為那個勇士惋惜,所有人都發出一聲長嘆。剩下的三架戰機,還沒有來得及撤退,便被敵機從四面八方射出的火力擊中了。它們隨著陣地上的一聲長嘆,向大海墜落下去。

因為有了空軍的支援,這次敵人的轟炸有些倉促,慌亂中朝陣地投下一些炸彈,又向大海深處飛去。陣地上的人們為空軍的戰友感到難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海平面,空軍戰友慘烈一搏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他們。為了淞滬會戰的勝利,他們只能憑肉身死守住腳下的陣地。他們是精銳之師,知道國人把希望都投在了他們的身上,他們不能退卻,就是在陣地上變成鬼魂,也要把敵人拖住。

【作者簡介】

石鐘山,作家,編劇,影視制作人。著有長篇小說《石光榮和他的兒女們》《五湖四海》《問蒼茫大地》等三十六部、中短篇小說三百余篇、電視劇作品《激情燃燒的歲月》《幸福像花一樣》《軍歌嘹亮》等三十余部(一千余集)。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鷹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