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雷:每個人都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后街的鴿子》主要寫一個孩子和老人之間曲折而微妙的關系,以及改革開放初期冰雪消融生機盎然的時代氣息。這個小說主要取材于我童年時的印象,那個年代的鄉村是熟人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復雜微妙,既有傳統中國的家族因素,也經歷過革命年代的沖擊而又復歸寧靜,但也孕育著改革開放的生機勃發。這是現代以來中國鄉村少有的寧靜但又充滿希望的時代,革命的暴風驟雨剛剛停歇,更加劇烈的市場化改革尚未起步,鄉村的內部秩序和村民的內心世界仍大體保留。現在看來,那是一個充滿溫情而又生機無限的年代,每個人似乎都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有幸成長在這樣的年代,并被這樣的年代所滋養、影響與塑造。
小說以兒童的視角,寫“我”與姐姐未來的公公之間的故事,這在鄉村中是一對曲折而微妙的關系,一個是童稚未退的少年,一個是喜歡養狗與鴿子的老頑童,他們可以玩在一起,但又處于尚未結成“親家”的微妙時期,中間便產生了諸多誤會、誤解與喜劇性因素。需要說明的是,這時的鄉村婚姻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形式上仍是傳統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實際上革命所帶來的 “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等現代觀念已深入鄉村內部,更加尊重年輕人的自主權。但另外一方面,年輕人之間雖然彼此相愛,甚至已經訂婚,但在行為交往上卻更加含蓄、謹慎,他們彼此之間很少來往,甚至一聽到對方的名字就會感到害羞,那時我就聽到不少人拿訂婚的青年男女開玩笑,只要一提到對象的名字,男青年或女青年就會面紅耳赤,甚至追打開玩笑的人,引起圍觀的人更熱烈的起哄。在這樣的背景中,少不更事的“我”竟然一再深入未來的姐夫家,并與其父親結成忘年之交,便是頗具戲劇性的關系。小說主要描寫“我”與姐姐未來的公公,但也由此涉及到兩個家庭的關系,以及當時鄉村的人際關系及其交往模式。這只是鄉村復雜微妙關系之一角,現實中鄉村的人與人之間盤根錯節,彼此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這是中國鄉村千百年來形成的生態與秩序,也是文明之一種?,F在的市場化與城鎮化對這種文明是一種沖擊,人際關系簡潔了許多,但似乎也丟失了那種獨特的溫情,或許這就是傳統與現代沖撞所內蘊的憂郁與詩意。
我在小說中力圖深入到這樣兩個人、兩家人復雜的關系之中,在看似無關宏旨的兒女情事及其外圍故事中,寫出當時鄉村生活的內在邏輯與肌理,也從一個側面展現出改革春風到來之際鄉村生活的波瀾。現在鄉村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我們當時的想象,但未來之路該如何走仍值得我們深思,惟其如此,我們才需要時時回顧來時的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