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劇《我的阿勒泰》座談會在京召開: 扎根生活的文學讓這部劇渾然天成
5月30日,由中國電視藝委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網絡劇《我的阿勒泰》創作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圍繞作品的敘事藝術、人物塑造、美學探索,以及在促進民族團結、推動“文學+影視+文旅”融合方面的意義進行深入討論。
網絡劇《我的阿勒泰》根據李娟同名散文集改編,講述了懷揣寫作夢想的李文秀從城市回到草原之后的故事。該劇此前成功入圍第7屆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單元,并在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完成亞洲首映。《我的阿勒泰》開播以來成績閃耀臺網兩端,收獲廣泛好評。CSM全國數據顯示,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全劇平均收視率達2.62,并成為愛奇藝迷你劇熱度Top1,豆瓣8.8分登頂2024年國劇口碑榜,成功拉動新疆阿勒泰地區的文旅消費增長,一舉成為2024年的現象級之作。該劇導演滕叢叢談到,原著對世界的細膩洞察、天真質樸的幽默和對生活的熱愛深深打動人心。采風過程中,主創團隊將阿勒泰當地人民分享的真實生活經歷加入劇情,用真實打動觀眾,讓故事內容更加豐富、感人。本劇作曲高小陽現場回憶了該劇的音樂創作過程,“音樂藝術較為抽象,《我的阿勒泰》的音樂創作融合了電影音樂技巧與哈薩克民族音樂,展現了地域特色與時代精神。”
與會專家認為,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原著作者李娟從生活中得到啟示、做出判斷,創作出散文集《我的阿勒泰》。這部劇通過說真話、訴真情、求真理的方式打動觀眾、感染觀眾,在文學向藝術的轉化、美感和網感的有機統一、社會情緒的提純和表現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該劇充分展現了原著的藝術氣質和美學格調。
座談會尾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指出,該劇的成功為電視劇網絡劇創作帶來了三點重要啟示:一是關注時代主題,凝聚共識,記錄新征程上的偉大實踐。電視劇網絡劇要為時代放歌,努力把史詩般的發展實踐轉化為史詩性的劇作,使之躍然熒屏、熠熠生輝。要繼續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進一步講好民族團結的動人故事。二是關注人民需求,豐富大屏內容,提升優秀作品傳播效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增強大屏優質內容供給,大力推動好作品進入好平臺、好時段,推動優秀網絡視聽作品進入電視大屏播出,讓大小屏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共進共贏。三是關注人才培養,薪火相傳,為青年創作者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引領幫助青年創作者力戒浮躁,以對人民、對作品的禮敬之心,發揚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用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不斷提高藝術本領,努力打造新時代的高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