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旨歸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宏偉命題,并將其作為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一個標識性概念的提出,以及從時代使命的高度致力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表明我們黨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方面具有了更高程度的歷史主動性、理論自覺性和使命擔當意識。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與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是一個同頻共振的過程。1840年鴉片戰爭后,古老的中華文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為挽救民族危亡,當時的仁人志士發起了一場場救亡圖存運動,但均以失敗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華民族的救亡運動才有了科學的指導、堅強的領導和正確的方向。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推動著古老的中華文明在賡續中不斷蛻變,鴉片戰爭以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里越陷越深的中華文明,開始了換羽新生的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現了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經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從挽救中華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日趨沉淪,到推動中國走向不可逆轉的復興,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中華民族從沉淪走向復興的過程,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生成的過程,二者互為表里、同頻共振,共同彰顯了我們黨高度自覺的歷史使命意識和文化擔當精神。
開辟了中華文明發展的新境界
近代以來,中華文明曾被扣上落后、停滯、半開化的帽子,而如何扭轉頹局,為中華文明找到正確出路,也成了橫亙在無數中國人心中的歷史性課題。為此,近代中國的思想文化界曾發生過中學與西學之爭、全盤西化與本位文化等多場爭論。但由于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在當時所展現的巨大優勢,使得很多人都把西方文明當成了“現代”的唯一選項,形成了中即舊、西即新,非中即西、非西化即復古的二元對立思維,這就把中華文明向何處去的探索引到了非常狹窄逼仄的境地。
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才為解決這一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思路和方案。從倡導建立“第三種文明”到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從“走俄國人的路”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黨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不僅為中華文明向何處去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和途徑,而且以輝煌的成就證明這一方向和途徑的正確性,成功推動了古老中華文明的現代轉型,掀開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篇章。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馬克思主義真理之光激活中華文明基因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繁榮發展的結晶。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社會主義的性質、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種新生的、與傳統文明有著本質區別的文明形態。不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并不是斷裂或消滅的關系。自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來,我們黨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對待傳統文化,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高度重視,在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第二個結合”,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使命。正確處理“傳統”與“現代”的辯證關系,賦予傳統文明以合理歷史地位,以自信自強的姿態重塑中華文化的主體性,建構中華文明的自主敘事體系,提振精神上的獨立自主,不僅扭轉了近代以后文化不自信心理,更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引領了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方向
人類文明本是多元起源、多元發展的,共同譜寫了多姿多彩的人類文明發展畫卷。但近代以來,由于西方率先步入工業社會,開啟現代化進程,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把控了對現代文明的定義權。這種“文明”的內涵在不同歷史時期雖有一定變化,但其價值立場、思維模式卻無根本改變,始終存在著一種文明開化與野蠻落后的二元對立模式和強烈的排他性,即所謂文明開化只屬于西方社會,除此之外皆是蒙昧落后的化外之地,人類文明的發展道路和前途只能統一于西方模式之下。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明為根基,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創造出的文明新形態,與西方的文明觀有著本質不同。中國共產黨繼承了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平性等優秀元素,并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了既充分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又努力在多樣性基礎上尋求全人類共同價值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擺脫了西方文明觀念中的對立思維,消除了西方文明觀念中的對抗性和排他性,為人類文明提供了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
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共生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僅向世界呈現了一種全新的現代文明形態,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打破了西方文明即現代文明、西方道路即現代化道路的觀念,不僅豐富了現代文明形態的多樣性,而且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探索現代化道路開辟了一條新路徑、提供了一種新選擇,即超越非此即彼的文明敘事邏輯,立足本國歷史實際,尊重本土文化傳承,積極主動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自信自覺建構自主的文明敘事體系。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