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作家回家 | 這些年,內地與港澳都做了哪些文學交流?
山水含情 相聚有期
——近年內地與港澳文學交流回顧
“未怕罡風吹散了熱愛,萬水千山總是情。”
3月28日-4月1日,“萬水千山總是情——歡迎港澳作家回家”作家活動周將作為中國作協“作家朋友 歡迎回家”系列2024開年首場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43位作家、詩人、劇作家、文化界人士將通過名家座談、對話、參觀、故事分享等多種方式與內地作家、學者、文學刊物主編、影視界人士共話文學的“海闊天空”和“光輝歲月”。
活動啟幕在即,請跟隨中國作家網,簡單回顧近年來香港、澳門與內地的文學交流情況。
中國作協高度重視港澳地區與內地文學交流
中國作協一直高度重視與港澳文學界的交流,積極開展對香港、澳門的文學組織工作,發揮文學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傳統文化、促進民心相通、維護祖國統一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作協聯合港澳作家組織、文學和文化機構,通過作家互訪、發展會員、參加作代會、出版港澳作家作品、港澳作家作品入藏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作品朗誦會、推出紀念專輯、開設文學營等多種形式,密切香港、澳門與內地文學交往,增進親近感和認知度,增強文化認同。目前,中國作協有香港會員41位,澳門會員18位。
在香港回歸祖國、澳門回歸祖國紀念日以及香港作家聯會、澳門筆會、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成立等重要時間節點,中國作協組織一系列活動加深交流合作;所屬報刊社網以多種形式回顧總結文學發展成就和交流成果。
2023年8月,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成立。吳志良任首屆會長,李自松當選理事長,陸曦當選監事長。總會會員以中國作協、中國文聯以及全國各文藝家協會澳門地區會員為主。設作家專委會、戲劇家專委會等16個專業委員會。中國作協、中國文聯和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向總會成立發去賀信。總會以聯系團結澳門文化藝術團體和人士,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加強與祖國內地合作,促進國際人文交流,推動澳門“一基地”建設為宗旨,并以此增強文化界的家國情懷,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2023年11月,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代表團訪問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回顧了中國作協與澳門多年的合作,并表示,中國作協十分重視澳門的文學創作,希望吸收更多的澳門文學愛好者加入作協,特別是年輕作家。希望雙方以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為契機,共同策劃文學交流活動,展示澳門作家的風采;同時發揮澳門的區位優勢、語言優勢,擇機開展與葡語國家的文學交流;根據澳門的實際情況,設計適合澳門的項目,建立長期性的品牌項目和合作機制。
2023年12月8日,中國作協代表團參加香港作家聯會成立35周年暨世界華文文學聯會20周年慶典,并參加“香港文學與世界華文文學的互動與前瞻”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以視頻形式在開幕環節致辭。中國作協在祝賀香港作家聯會成立35周年的賀信中寫道:“香港作家聯會自成立以來,秉持以文會友的宗旨,堅持舉辦文學活動,鼓勵會員進行文學創作,為推動香港文學事業發展盡心盡力,是香港文學界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2023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國作家協會代表團訪問澳門并開展文學交流,與當地中國作協會員座談交流,深入探討澳門文學形象的塑造與未來發展路徑。
內地青年科幻作家首次赴澳門舉辦科幻文學講堂。2023年4月23日,中國作協港澳臺辦公室與澳門科學館共同主辦“悅讀科幻之美”科幻文學講堂,青年科幻作家程婧波、天瑞說符在澳門科學館與澳門青年學生共度世界讀書日,共話科幻閱讀與寫作。
2019年,為紀念澳門回歸20周年,中國作家網開設“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專題,以綜述、評論、訪談、創作談、作品等欄目,全方位展示澳門歷史文化以及當代文學創作圖景。這是一次對澳門文學的系統梳理。
2022年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中國作家網在微信公眾號推出“我與港樂”專題,通過一個個作家所分享的與香港音樂之間的故事,在個體情懷中重溫時光印記。
《文藝報》關注香港文學期刊所發揮的作用。2022年6月29日刊發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趙稀方所撰的《回歸后的香港文學——以<香港文學>說開去》一文。
多種形式深度交往
港澳與內地的作家和文學讀者,通過圖書出版、文學期刊等媒介和書展、作家訪問等方式,不斷加深彼此了解,攜手走過文學的流金歲月。
每年香港書展,除了書展的年度主題活動之外,莫言、余華、劉震云、遲子建、馮驥才、格非、麥家等知名作家的講座、演講、讀者見面會等活動總能吸引大批書迷和媒體。眾多參展的內地出版機構策劃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港澳文學和文化機構也會定期邀請內地作家、學者參加創作和學術交流活動。
香港書展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是亞洲最大規模的書展之一。自1990年起,每年7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香港每年夏天的一項文化盛事。書展現場以售書為主,同時為出版界提供了推廣新書的平臺,也為讀者提供了接觸新書及與作者見面交流的機會。每年書展都會確定一個主題,與多家出版社與專業機構合作,圍繞主題舉辦各項活動。上圖為2023年第33屆香港書展現場,本屆書展以“兒童及青少年文學”為年度主題,集中展示兒童及青少年文學的豐富底蘊和趣味。(圖源:人民網)
港澳作家在內地出版文學作品早已成為常態,且已經形成一定系統性。港澳作家也屢次獲得內地重要文學獎項乃至國家級文學獎。香港老中青幾代作家的多部作品及文集在內地都有出版,深受讀者特別是文藝人群的歡迎。作家出版社、中華文學基金會與澳門基金會聯合打造的“澳門文學叢書”全面、系統地整理出版了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澳門當代文學作品,目前已出版四個批次,共66本,塑造了澳門文學群像。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澳門文學叢書”部分書影
港澳作家還與內地作家以文學報刊為橋梁,以文會友。內地眾多文學報刊發表港澳作家作品,并推出香港作家、澳門作家小輯;港澳作家為城市文學、新南方寫作、科幻文學創作等備受關注的文學話題提供了獨到的見解和思考。港澳文學刊物如《香港文學》等,也聚焦90后作家、創意寫作、海外華文寫作等,以小輯形式展現港澳和內地文壇的青春力量,并與海內外華文作家形成互動。
來自社科院、港澳與內地各高校的學者也在港澳的中西文化交往史、現當代文學傳統、文學史、香港文藝報刊、大灣區文學、新南方寫作等多個學術領域展開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版圖形成新面貌
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提出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大灣區文學的概念逐漸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是“東方與西方、傳統與前沿、南與北、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城市與鄉村各種文化的交匯點、碰撞處”,其文學經驗、文學傳統對于當下中國文學實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大灣區文學也是講述中國故事的一個精彩組成部分和獨特樣板。
鑒于大灣區文學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粵港澳三地文學力量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強了聯系、整合和互動,逐漸走出了一條大灣區文學合作發展之路。2019年7月,廣東省作協、香港作聯和澳門筆會共同發起成立了大灣區文學聯盟;2020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在廣州創辦;2022年,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舉辦;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舉辦,兒童文學、城市文學、科幻文學等特色論壇、作家作品研討會和文學征文大賽相繼亮相,大灣區豐富的文藝資源和文藝社團、刊物平臺,使得這里的文藝創作與交流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活躍氛圍,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文學個性。隨著文學實踐的深入探索和文學理論的經驗總結,大灣區文學的版圖呈現出新的面貌。
2019年7月,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成立,提出了“鼓勵不同流派、不同風格、不同觀念之間的切磋借鑒,激勵個性化創作和原創性探索”的倡議。(圖源:央廣網)
《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創刊號,202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