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后記
又是一年冬去春來,2024年刊物的新氣象在第1期的登場中拉開帷幕,在此,《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編輯部預祝各位讀者新春大吉!讓我們共同期待新的一年!
本期“文學史研究”欄目中,張均對趙樹理《三里灣》的重讀從本事研究的角度進入,在“大歷史”與“小歷史”的對照中展開,從趙樹理參加農業合作化的親身經歷與小說敘事的剪裁與選擇中,解讀出趙樹理對社會主義文藝理解的偏誤,以小切口關注大歷史,提供了論者獨特的思考與認識。秦林芳對延安時期“戰國策派”的研究,以第一手的史料,對延安各界批判“戰國策派”的脈絡與情況作出較為全面的梳理與總結,對延安各界批判“戰國策派”的動因作出了細致的剖析,顯示出論者對文學史料梳理與選擇的扎實功力與對史學問題論述純熟的把握能力。徐洪軍以新時期沈從文回憶錄寫作為材料,梳理呈現出回憶錄寫作中的沈從文形象,由此進一步探討新時期文學場域的歷史復雜性,有著研究者獨特的關注視角與個人風格。
本期“重溫經典”欄目,王干對王蒙小說時間觀的解析是感悟式的,也是問題式的,充滿個人了悟與同理的解讀;惠雁冰對《創業史》的解讀,在文學接受與文學影響的視域下展開,細致分析了肖洛霍夫的“頓河故事”轉化為“蛤蟆灘故事”過程中,民族性內涵不斷彰顯的內化細節,對《創業史》文學性的發生進行了有意義的考究。
本期“詩歌研究”既有對“現代詩”整體狀態進行的創新性品讀,激濁揚清,研判優劣;也有對詩歌中語言的時間性與音樂之時間性關系的專業性小眾化的詩學問題探討,并從中建構出詩歌語言韻律結構與個人風格的內在聯系。
本期“最新文本”中的幾篇文章聚焦近期最新出版的文學作品,包括柳青佚作《在曠野里》的重新發掘與回到歷史語境的理解闡釋,也有對近期出版的小說《一個人的哈達圖》《西北往事三部曲》兼具敏銳性與學理性的文本細讀,也包括對非虛構作品《“三”生有幸》的剖析,兼顧了歷史與當下,兼顧了多種文類的文本。
本期“文學現象研究”,關注當下文學現場炙手可熱的“地域寫作”與“新女性寫作”等問題,就新東北寫作中“子一代視角”的選擇與“新女性寫作”中的“讀者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在問題式的解讀中,及時回應文學現場與文學現象,進行了具有學理性的深入思考。
本期“作家作品研究”欄目中,丁曉原對張培忠傳記文學寫作的突出個性及整體創作進行了客觀理性的回顧與分析,黃明姝對魏微《煙霞里》中的經驗書寫的剖析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在文本與作家個體之間建立了有效的勾連,袁榮新對陳春成的創作進行了提煉與總結,直擊其時代特質與精神本質。
本期“《路遙的哈姆雷特與莎士比亞》研究專輯”圍繞李建軍學術新著的研究范式進行了深入討論剖析,既有程光煒教授對其以理論介入當代作家研究路徑的評點,也有后學對其研究特色的深入分析與闡釋。
本期其他文章也各有特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本期編輯過程中,我們驚喜地收到了本刊入編《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2023年版)的通知,此前本刊已成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目錄(2023—2024)的來源期刊,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各位作者、讀者的共同支持,在此衷心感謝各位評委和廣大讀者的肯定與鼓勵,承蒙厚愛,我們將會以此為動力,再接再厲,砥礪前行,繼續努力為中國當代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和文學事業繁榮貢獻力量。
[本期責編:鐘 媛]
[網絡編輯:陳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