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強,則中國電影強
對中國電影而言,新力量強,則電影強;新力量強,則電影事業前程似錦,充滿希望。年輕電影工作者要擔起肩上的使命,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更大努力:
第一,走出小我,擁抱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站在歷史新的起點上,聚焦時代主流,把握時代脈搏,洞察時代氣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中國電影的時代命題和時代使命。年輕電影工作者應融入時代洪流,通過電影講好中國故事,通過電影增強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我們希望看到的電影,是在正確價值導向引領下有著精彩故事所支撐的電影,是在面對復雜生活時能夠準確表現時代希望和人民期待的電影,是在新鮮的創意中能夠塑造出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生動人物形象的電影,是在光影奇觀里能夠閃爍時代思想光芒的電影。只有這樣,青年電影工作者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價值,拍出的電影才能擁有以文化人的力量,才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樹立起電影的精神坐標。
第二,心懷觀眾,感恩觀眾,增強電影共鳴能力。希望年輕電影工作者心里裝有觀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拍出的電影能夠生動反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要深刻挖掘人民群眾豐富動人的內心世界,要真情描繪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與堅守,使電影與人民的創造實踐和思想情感同頻共振,真正做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電影與觀眾在一起”還要求我們不斷推進深化電影市場改革,全方位滿足廣大觀眾的觀影需求,建立起電影與觀眾更為緊密的互動關系。
第三,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在開放中成長壯大。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希望年輕電影工作者秉持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傳統,構建中國電影敘事體系,以電影的交流交融破解“文明沖突論”,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希望年輕電影工作者拍出的電影,擁有中國故事更豐富的世界表達方式,以文化的共通性跨越歷史、國情障礙,尋找到能為世界觀眾所接受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希望年輕電影工作者努力建立起暢通有效的海外中國電影發行銷售網絡,通過市場手段實現國產電影進入海外影院常態化放映。
第四,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做強電影產業基礎。電影是產業鏈高度發展的經濟,創作是龍頭,強有力的產業鏈各環節的相互支撐,才能構建完整的產業格局。目前,電影市場結構性、規則性、觀念性的問題依然存在。比如,傳統的全院線統一發行方式已不適應廣大觀眾日益個性化的觀影需求和多樣化的創作格局,必須在分眾化、分線型的差異化發行放映模式上實現突破;大片強片扎堆節假日集中上映的現象仍然存在,檔期、排片均衡合理的調控機制還未成熟,市場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必須在周末檔的營造和建設上繼續下功夫;制片端、市場端票房收益分成比例已經滯后于電影產業發展實際,創作端回血不足,產業鏈脫節失配,必須在分配領域深入調研,以市場競爭的方式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規則;在經濟利益的驅策下,偷漏瞞報、盜錄盜播現象長期存在,嚴重干擾中國電影的健康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強誠信體系和配套法規的建設。此外,中國電影的科技創新和工業化進程還處于后發位置,實現電影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任重而道遠。這些,同樣需要年輕電影工作者發揚老一輩電影人在絕縫中奮力改革、殺出一條血路的拼搏精神,解決好橫在前進之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毛羽 中宣部電影局常務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