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網絡視聽在新征程持續高質量發展 ——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側記
3月30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成都開幕。大會以“新征程 再出發”為主題,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聚焦網絡視聽發展的新模式、新內容、新文化、新業態、新格局,圍繞“四大平臺”功能創新活動設計,在為期7天的會議時間里,舉辦了行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兩個主論壇,以及涵蓋防范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微短劇發展、網絡公益、媒體融合發展等熱點和前沿課題的100余場豐富多彩的活動。大會還首次在成都寬窄巷子和雅安設立分會場,讓網絡視聽行業活動在市民中“熱起來”,促進數字消費,引領社會風尚。
“數讀”網絡視聽發展行情
大會正式發布了《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40億,超過即時通訊(10.38億)成為第一大互聯網應用。網絡視聽網民使用率為97.4%,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保持了在高位的穩定增長。2022年泛網絡視聽產業的市場規模為7274.4億元,較2021年增長4.4%。其中,短視頻領域市場規模為2928.3億,占比為40.3%,是產業增量的主要來源。值得注意的是,近四分之一新網民因短視頻觸網,短視頻“納新”能力遠超即時通信。截至2022年12月,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同比增長7770萬,增長率為8.3%,在整體網民中的占比為94.8%。短視頻用戶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68分鐘,遙遙領先于其他應用;綜合視頻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20分鐘,自2020年底開始超越即時通信排在第二位。看新聞、學知識成為短視頻用戶的重要需求。此外,《報告》指出2021-2022年微短劇上線數量顯著提升,19歲以下青少年用戶占比最多。
數據評估作為網絡視聽行業正導向、助傳播、擴影響的重要抓手,大會上各項網絡視聽數據頗為引人關注:例如今年大會上,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首次發布“金橙指數”。“金橙指數”是一套基于網絡大數據客觀、科學、嚴謹的評價體系,反映了網絡視聽作品和創作者的網絡綜合品質和影響力,特別是著重反映廣大網絡觀眾對作品和創作者的喜好;再如B站發布的《知識學習與網絡視頻社區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2.43億用戶在B站觀看了知識類內容,是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的5.5倍,“萬物皆可學”的時代正在到來。
網絡文學為網絡視聽提供重要內容來源
目前,網絡文學向網絡視聽產品轉化的比重不斷提高,超半數網劇改編于網絡文學,超八成網絡音頻小說來源于網絡文學。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表示,在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征程上,要打通從網絡文學創作到網絡視聽產品制作的生產鏈條,充分發揮網絡文學的內容引擎作用,實現網絡文學與網絡視聽的相互賦能,助推網絡視聽的高質量發展。他具體談到,網絡文學要助推網絡視聽的主流化。網絡文學是網絡視聽產品的源頭和母本,要正本清源,將正能量從創作源頭傳遞到下游文化產業。網絡文學要助推網絡視聽的精品化。網絡文學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在創作的同時能及時得到讀者反饋,修正故事走向,這種前置的試錯機制以及讀者閱讀量的檢驗機制,能幫助網絡視聽有效篩選優質內容,讓視聽精品制作少走彎路、提升效能。網絡文學要助推網絡視聽的國際化。我們要推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網劇、網絡電影、微短劇、短視頻、有聲書等網絡視聽精品,以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價值。在網絡文學出海經驗的助力下,網絡視聽也一定能夠形成蔚為大觀的出海景象。
據悉,中國作協與廣電總局擬于近期共同推出“網絡文學微短劇創作支持計劃”,該計劃將打通文學創作與視聽產品制作的壁壘,形成完整的現代文化產業鏈,實現網絡文學對網絡視聽的內容賦能,推動網絡視聽的高質量發展。
好內容成為平臺主張
網絡視聽文藝精品創作早已成為行業共識,好內容成為平臺主張。近些年,網絡視聽文藝作品整體水準不斷提升,2023年開年大劇《狂飆》再次讓人們看到高質量文藝作品的影響力。
大會上多位專家指出,好內容要聚焦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當前最打動世界的中國故事。各類網絡視聽文藝作品,應當詮釋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把生動的中國實踐、中國奇跡、人民幸福、精神風貌用凡人小事表達出來、展示出來、提煉出來。好內容要有“當代性”和“普遍性”。以現實題材劇集創作為例,好的現實題材劇集創作既要勇于觸碰社會痛點,又要完成對大眾的情感治愈。好內容要積極擁抱新技術,網絡視聽創作正在由UGC、PGC等人類生產內容向全新的人工智能生產演進, 人工智能可能對整個行業發生顛覆性改變,要積極擁抱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網絡視聽創作生產能力。
在“互聯網影視逆風飛揚”精品創作高峰論壇上,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馮勝勇談到,網絡視聽行業邁入新征程,未來網絡視聽文藝創作要繼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要堅持守正創新,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向創新要質量;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網絡視聽新表達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