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聯舉辦2022年度文學創作獎勵頒獎典禮暨北京作家協會扶持立項簽約儀式
4月6日,“2022年北京市文聯文學創作獎勵頒獎典禮暨北京作家協會扶持立項簽約儀式”在北京市文聯舉辦,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寧,北京市文聯一級巡視員田鵬,北京作協副秘書長王虓及27位文學創作獎勵獲獎作家、簽約作家代表齊聚老舍劇場,共享文學的收獲,共話文學的春天。活動由北京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喬葉主持。
田鵬介紹了2022年北京市文聯文學創作獎勵及北京作家協會扶持立項的申報評審相關情況,宣讀了獎勵和簽約名單,并向文學創作獎勵獲獎作家、簽約作家們表示了熱烈的祝賀。根據《北京市文聯文學創作獎勵實施辦法》(修訂版),北京市文聯決定對榮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的三部作品給予“重大文學獎項獎勵”,對23部作品給予“重要文學刊物發表獎勵”。根據《北京作家協會作家簽約扶持辦法》,經過專家嚴格評議,北京作協確定了2022年度共有13部作品獲得了簽約扶持。
北京作家協會公眾號相關新聞截圖
北京作協公眾號簽約名單新聞截圖
陳寧為北京市文聯2022年度創作獎勵得主及北京作協簽約作家頒發證書及合同。
陳寧為張莉、楊慶祥和董夏青青頒獎
陳寧為獲得“重要文學刊物發表獎勵”的作家頒獎
陳寧為獲得“重要文學刊物發表獎勵”的作家頒獎
陳寧為簽約作家頒發合同
作家代表發言環節,第八屆魯迅文學獎得主、榮獲重大文學獎項獎勵和重要文學刊物發表獎勵的作家張莉、楊慶祥、石一楓、馬淑琴以及簽約作家阿乙等作家代表依次上臺發言。
張莉
張莉說,批評家的工作就是重新解讀、重新發現、重新挖掘文學的光彩。在“脫口秀時代”,為什么要寫小說?脫口秀是和時代緊密互動的藝術形式,在有趣好笑的故事里呈現時代的生存方式,它找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敘述方法。短篇小說和脫口秀都是篇幅短小的“小體量”敘事作品,追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帶來震撼心靈的講述。因為有限,密度變得格外重要,不能稀薄。在密度之外,我們也要追求文學表達的深度與高度。但講故事不是唯一目的,因為我們需要寫出難以言說和難以言喻的部分,需要寫出和認出那些難以辨認的溫暖、感動與默契,那才是真正屬于我們時代的文學的光彩。
楊慶祥
楊慶祥說,從老舍、林斤瀾直至現在,北京文學始終文學和作家為中心,一直未變。作為青年作家,不僅要在“質”上有所突破,也要在“量”上有所追求,青年作家不是寫得太多,而是寫得太少了,同時要嘗試大量的跨文體創作。面對當下熱議的Chat-GPT,楊慶祥認為“機器文學”在類型文學的寫作上或許可以與“人的文學”抗衡,因為Chat-GPT的思維長處是強因果、強邏輯,但當面對生活、善惡等價值問題時,它或許就不能處理得那么完美了。“這個時候,真正的‘人的文學’也就凸顯了其不可替代性。”
石一楓、馬淑琴、阿乙、程青、孫睿、崔君等也分別結合個人創作,感謝了北京市文聯促進首都文學高質量發展所做的工作。同時,大家希望北京作家發揚前輩作家的勤勉的優良傳統,對寫作有反省、有自覺,用客觀真誠的態度面對生活,用心、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
活動最后,陳寧作總結發言。她表示:今天我們談北京文學,更多的是指“大北京”和“大文學”的概念。近年來,北京市文聯圍繞著“北京的文學”這一概念著力打造“大文學”格局,整合北京作協、北京老舍文學院、北京文學期刊中心幾方力量,綜合施策,形成聯動,以期在文學人才的發現與培養、文學精品的宣傳與推介等方面做出切實的深化和促進。如北京作協不斷精進和完善作家梯隊培養、作品研討打磨、精品項目扶持等工作,努力為作家成長提供全流程服務,還有“北京文學高峰論壇”、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的“網絡文學創作論壇”以及2022年開始啟動的“文學京彩季”等,正在形成良性發展“內循環”,以這些富有特色的品牌文學活動引導北京作家不斷提高創作質量、更好地表現時代精神。同時,北京市文聯還持續與“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十月文學月”等相關資源方進行合作,打造“北京作家日”“國際文學院院長論壇”等高層次交流平臺,建構充滿活力和影響力的“外循環”。如老舍文學院連續三年打造的“北京作家日”,目前已經成為北京文學“走出去”的重要機制,有效提升了北京文學海外版權的合作水平,向國際社會展示了北京文學的發展成就,助力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塑造。
陳寧表示,今天我們把會議地點定在老舍劇場,這是對老舍先生的由衷致敬。老舍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一代代作家學習和傳承,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前行力量。同時,我們相聚在劇場舞臺上開這個會,也有著多個指向意義。這是個實體的舞臺,同時我們也可以想象,這也是屬于文學的象征性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簽約意味著作品扎根、發芽和生長,發表和獲獎象征著作品開花結果的豐碩收獲。祝福我們的作家在新時代文學的遼闊疆域里獲得新經驗與新拓展,繼往開來,面向未來,創作出更多無愧人民、無愧時代的優秀作品,為推動新時代北京文學邁向新的高峰作出自己的貢獻。
全體與會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