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文學表達 ——評長篇小說《王三街》
來源:文藝報 | 孔立文  2023年04月12日09:09

圖爾貢·米吉提著、玉蘇甫·艾沙譯的長篇小說《王三街》,以真實人物王三及其養父王福才為創作原型,通過藝術再現阿克蘇百年商業街——王三街的創始與發展,立體摹畫王三街上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及跌宕起伏的命運悲歡,全方位展示了新疆各民族自古以來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歷史故事。

王三街的發展歷程,是新疆各民族交往交融的歷程。小說既是百年老街的歷史傳奇,也是民族團結的時代縮影,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人文情懷,探求涵養民族團結的根脈與基因,彰顯了作家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自覺和責任擔當,對于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王三街是阿克蘇唯一一個以人名命名的傳統民俗商業街,而這一街名的主人公王三,本身的經歷就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團結故事。這個生動鮮活的文學素材被作家圖爾貢·米吉提深入挖掘,用維吾爾文的形式呈現出這一充滿人間大愛的故事。作品一經出版即引起關注,并被列入《放歌天山》主題文學叢書,入圍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歷史題材的小說不好寫,而有著人物原型的歷史題材小說更不好寫,既要保證故事的史實性和準確性,也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創新性。

在我看來,長篇小說《王三街》的創作無疑是成功的,作家在小說語言上很有文學天賦,敘述方式質樸自然,文字灑脫富有張力,諸多人生哲思蘊含其間,令人回味綿長。作家運用大量生動的生活細節,把人物放在具體情境下的文化背景中,任其在符合歷史真實狀態下自然而然地成長,使人物的生存環境、行為心理,有著清晰豐厚的特定歷史內涵和感性形態,從而成功再現了自上世紀初以來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情境,展現出一幅栩栩如生且真實可信的藝術畫卷。正是作家精心營造的藝術真實,以及對當時社會生活和人物形象的重構與創造,使得王福才、王三等藝術形象具有了豐盈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染力。

小說是從王三的特殊身世開始的。王三的親生父母是維吾爾族,家境敗落幾近一無所有,因為瘟疫相繼染上重疾,臨終時將未滿周歲的兒子托付給鄰居王福才。王福才是來自天津楊柳青趕大營的漢族商人,自己已經育有兩個兒子,但他不負所托,與妻子把鄰居家的兒子視為己出,并按照兄弟排行給其取名為“王三”。這足說明他們從心底里認可了這個兒子,實實在在把他當成自己的骨肉。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王三擁有與同齡孩子一樣的快樂童年,他上私塾、學古詩、習書法,父母兄弟之愛從未缺失。在王夫人去世后,王福才帶著王三及其兩個哥哥要回天津,當時王三剛滿10歲。臨行前,王福才把自家的院落、客棧、土地及全部家當交給鄰居庫爾班·依那也提看管和打理。王三一家在天津生活了8年,其間王三從未中斷學業,而且堅持學習中醫,后來兩位哥哥相繼在當地成家,王三與父親又輾轉回到阿克蘇。庫爾班·依那也提也將王家的產業原封不動歸還,王福才把其自主擴建的茶館交給其經營。王三與父親一起,在自家后院的土地上創建起了一個巴扎。這也正是“王三街”的緣起。經過苦心經營,巴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期間雖歷經波折與磨難,但都一一成功化解。辛勤付出最終結出累累碩果,店鋪商家逐步增加,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王三街就這樣做了起來,并成為各民族之間交流融合的依托和紐帶。

在新疆,漢族撫養少數民族孩子或少數民族撫養漢族孩子的故事有很多,而王三的故事更有其典型性和影響力。尤為難能可貴的是,王三深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染,有著樸素的愛國情懷。王三在孩提時代就開始習學古詩文,即使在返回天津的路途上,父親也不忘在馬車上為他講授《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岳母刺字》等民間故事。王三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既有營商頭腦,又深諳中醫之道,性格寬厚沉穩,為人誠實守信,樂于扶危濟困。抗日戰爭期間,他率先為前線將士捐助銀圓和藥品,并利用自己的名望,發動阿克蘇商戶開展募捐活動,全力支援抗日救國運動。這些情節的捕捉與描述,讓小說顯得尤為深沉和厚重。

關于王三的愛情故事也是小說的精彩之筆。高大俊朗的王三不乏追求者,但他不為所動,卻打破世俗觀念,娶了讓自己迷戀的女人提拉汗。提拉汗曾經有過一段婚姻,因為不能生育被夫家拋棄。但王三看中的卻是愛情。兩人成婚后十分恩愛,因為沒有自己的孩子,他們又抱養了一兒一女。王三給兩個孩子都起了漢族名字,以示不忘養父母的撫育之恩。

王三向來有情有義,他借著出差蘭州的機會,冒著戰火連天的風險,前往天津探望自己的兩位兄長。可是因為戰亂,大哥一家已移居香港。身為曲藝俱樂部老板的二哥因為拒絕與日本人合作,被日軍殘忍殺害。這無疑給了王三很大的震撼,在一定程度上也激起了他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小說還講述了王三與曾任阿克蘇專區教育局長林基路的短暫交往,以及林基路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都為后來王三始終如一的愛國為民情懷打下了扎實根基。新疆和平解放后,王三身體力行擁護中國共產黨,維護民族團結,主動將自己名下的部分商鋪、土地和果園移交給新政府。一個人能被后人記住絕非偶然,他一定有著自己的過人之處。王三不圖名利,始終把知恩圖報、樂善好施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所以一直以來深受各族群眾的愛戴和敬仰。

在新疆,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團結都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須臾也離不開。作家筆下的王三街就像一面鏡子,是新疆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的真實寫照。今天的王三街,如同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塔里木河,已經成為各民族之間相依相守的象征和縮影,成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文化符號,它記錄著新疆各民族命運與共的過去,也昭示著美好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