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石一寧:文學創新說
來源:《民族文學》漢文版2023年第1期 |   2023年01月09日11:24
關鍵詞:石一寧

時光之舟駛入了2023年。

新年許新愿。作為文學人,是以作品立身,以作品說話。而創作中所心心念念者,創新當其一。

“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是黨的二十大的鏗鏘之聲。文學是藝術之母,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民族性格的重要表現形式。文學的創新,必將激發與帶動民族文化整體的創新活力,同時,亦是民族文化創新的一個重要體現。

創新使作品綻放光芒,使作品深具魅力。創新令人寤寐求之,令人輾轉反側。然而創新之路崎嶇而坎坷,漫漫且長遠。

欲創新,先繼承。文學是歷史的一部分,“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馬克思語)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切的創新,都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文學創新亦不外如是。然而,學習古人不是為了復古,繼承傳統不是為了保守。學古而不泥古,承前而不固步;長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方得繼承之真義,方為真正之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欲創新,需借鑒。如果說繼承是縱向的學習,那么借鑒就是橫向的取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師。”“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在學習借鑒方面,孔子、杜甫二圣已千秋垂范。轉益多師,雜取百家,然后卓然自成一家,創新于是大成。

借鑒尚有“拿來”一說,這是專就學習外國而言。全球化時代的世界已變成地球村,各國各民族的文化交往空前繁密。新時代的中國,正在終結過往的單向輸入,我們也在“送去”,即讓中華文化與文學“走出去”。然而,文明交流、文明互鑒與文明共存,也意味著要繼續“拿來”。“拿來”與文化自信并不相悖。魯迅說過,曾經我們被“送來”的如鴉片之類的東西嚇怕了,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不失主體性的“拿來”,必是創新的助力。

創新與年齡無涉。創新,是老中青幾代文學人共同的挑戰與共享的榮光。在創新的程途上,我們欣聞“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亦樂見“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