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春風暖
人生漫漫,有副好身板兒,實乃頭等大事。
然而,生生燈火,明暗無輒,總會有人因疾病纏身陷入命運的泥淖,在奔向幸福生活的大道上掉了隊。“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鋪設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之路”,是我們始終如一的愿望,更是我們踔厲前行的方向。
愿景美好,做起來有難度。但再難的事,也怕有心人。
雄安新區設立五周年,重點項目建設早已進入“快車道”,為實現建設發展的成果全民共享,新區同步創新了醫療衛生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持續推進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如春風拂面,似春雨潤物,給人們帶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
若是沒穿白大褂,溫波看上去更像個當兵的人,黑黑的臉膛,青青的胡茬,壯壯的身板,整個人憨憨的;再看,眼神卻是內斂的,飽含對這個世界的無限憐憫,是仁愛的,真摯的。如今在雄縣醫院工作的溫波,仍然記得當年在龍灣中心衛生院時的那段扶貧經歷。第一次走進貧困戶王小三的宅院時,心,瞬間被狠狠地擊了一下。
農家常見的門樓并不存在,大門僅是木框上固定了一塊薄薄的鐵皮,一側用鐵絲綁在木樁上,每次推關,都有即將門倒墻坍的感覺,斜撐在另一側墻體上的兩根快要腐朽的木頭,令這種感覺愈加強烈。院落,已不能稱之為院落了,雜亂,破敗,蕭條,還有幾分頹廢。北面的正房早就成為廢墟,長滿枯草與矮樹棵子。遠處的幾棵老樹,仿佛幾位倔強而孤苦的老人,干巴巴地戳在那里,梢上一片葉子也沒了,枝干淹沒在初冬的風中,時不時發出一陣嗚嗚聲,像是要訴說什么。能稱之為家的,僅剩一間搖搖欲墜的簡易房,以及不遠處的那個廁所了。
這就是雄縣張崗鄉韓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小三的家。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三,終身未娶,雖有著扎笤帚的好手藝,卻因酗酒嗜煙,脾氣不好,身患多種慢性病,進入花甲之年,日子越過越凋零,若沒有國家每月發放的養老補貼和低保補助,就沒法活了。
這一天,是2017年11月29日,溫波至今記得清清楚楚。
作為雄縣龍灣中心衛生院的院長,1971年出生的溫波,也算見多識廣,但他沒有想到,腳下的這片土地上,雄安新區的建設正如火如荼,雄安人民正在向著嶄新的未來昂首闊步,這樣的大環境下,若不是這次結對幫扶,若不是要將健康扶貧政策精準落地,他怎么也不會發現,距自己所工作的衛生院不到十公里的地方,還有這么一位老人苦苦掙扎在貧窮與疾病的雙重困擾中。
一陣冷風卷起院中的浮土,呼地撞在溫波臉上,他摩挲了一下臉頰,快步朝迎上來的王小三走去。
“王叔,我是溫波,跟您結對子的。”溫波自我介紹說。
老王雙手不知該往哪兒放,但臉上的笑是真誠的,還有一絲靦腆躲在深深的皺紋中,“早就聽說過溫大夫……”他囁嚅著,將溫波等人朝簡易房內讓。
進了僅有十幾平方米的白色簡易房,只一眼,溫波的心瞬間被擠滿。不大的空間,做飯用的鍋碗瓢盆占去過半,而后就是一爿小炕,一床皺巴巴灰撲撲的被褥,一張簡易飯桌,一把折疊椅子,還有一張擺放雜物的老舊三屜桌……所有物件都向外透出一股強烈氣息:湊合。
這樣的境遇,談什么生存質量!
“要不,我們幫您安一套暖氣吧?”溫波說。
“得一兩千塊錢呢,別給國家添麻煩了,我能對付……”
見老人有些顧慮,溫波把健康扶貧的有關政策細細地給他講解了一番。離開時,溫波留下了老王和他侄子的電話號碼。返程時,溫波一路無語——若想從根本上改善他的生活,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首要的是保證他的健康,身體別再出狀況,一切才有希望。
二
冀中平原河流縱橫,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如雄縣這樣的地域,經濟發展勢頭始終積極向好,不會出現貧困村,但貧困個人依然存在。他們并非由于地理或歷史原因導致貧困,而是因有殘疾、患病甚至大病導致的貧困。
生于斯長于斯,將來還要葬于斯,誰都希望自己站立的土地更加富饒。溫波當然也不例外。
龍灣中心衛生院的前身是葛各莊衛生院,溫波的父親溫殿忠在這里奮斗了一生。說到父親,溫波常會情不自禁紅了眼圈。正是父親當年的人生抉擇與身體力行,才鋪就了溫波如今的從醫道路。
溫殿忠本是天津人,1968年大學畢業后,響應“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國家號召,來到雄縣,走進城東的胡各莊村,還在這里娶了當地姑娘董鳳樓,成家立業留了下來,像一棵執著的大樹,將遒勁的根須徹底扎進了這片土地,且越扎越深,越鋪越廣。
在溫波的記憶中,十里八村,無人不知父親這位鄉村醫生,“溫大夫,好請!”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更是村民們對父親最淳樸的褒獎。溫波從雄縣衛校畢業時,葛各莊衛生院已變成龍灣鄉衛生院。子承父業,他也走了進去,成為一名醫生。溫殿忠逝世后,龍灣施行鄉并鎮,在龍灣鄉衛生院的基礎上,成立了龍灣中心衛生院。而立之年的溫波成為院長,從那一刻起,他將自己的人生與鄉村衛生事業徹底融合在了一起。
那天,溫波離開老王的家,回到龍灣中心衛生院的夜里,外面起了風。天越來越冷,西北風越刮越猛,老王住在簡易房里,能行嗎?
天亮后,溫波給老人打去了電話:“您看啊,天越來越冷,要不,來衛生院住吧,可以治療慢病,也暖和些……”
隆冬時節,對身患慢性疾病的老人而言,不亞于過鬼門關。不過,溫波也清楚老王猶豫的原因,“這樣,您先跟侄子商量一下,讓他先過來看看情況。”老王沒再說什么。
一番聯系后,老王的侄子趕到衛生院,看過為三叔準備的房間后,很滿意,返回韓莊村沒多久,就將他送了過來。為避免老人認生,溫波安排他進行了體檢,開了治療慢病的藥,還有事沒事過去噓寒問暖,老人也就踏實地在衛生院住下了。
過了2018年春節,天氣漸暖,老王聽說國家要建設綠色雄安,村里正在培育千年秀林,也想回去參與。溫波認為老王身體已經好轉,如今干點力所能及的活,既利于健康,也能增加收入早日脫貧,是個好事,就同意了。
老人返回村里之后,隔上一段時間,溫波就會去探望。當然,他不單是老王的幫扶責任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在他心中,家鄉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淳樸善良,他樂意為了這些人們獻出時間與精力,樂意為他們過上幸福生活,多想辦法多出力。溫波也很清醒,要打贏健康扶貧這場硬仗,不是哪級政府哪個人的事,而是所有人、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參與進來,才能實現最后勝利。
2018年11月,龍灣中心衛生院開展了“愛心傳遞、心心相印,我給貧困戶讀封信”活動。在同一天內,35名家庭醫生同時走遍了全鎮212個貧困戶,為404名貧困群眾送去慰問品,并當面誦讀了一封信:
“自從成為您的家庭醫生以來,為您提供健康服務不僅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責任……與您共同對抗疾病是我的職責……服務協議是一種約定,更是一種緣分,這種緣分注定我們將共同脫離貧困,迎接富裕……”
聽到這些發自肺腑的聲音,貧困患者有的露出幸福微笑,有的流下激動淚水。
溫波和同事們趁勢而為,將承諾變成了行動。
不久,龍灣中心衛生院制定了《家庭醫生健康扶貧積分管理制度》,將健康扶貧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任務進行量化,并賦予相應分值,對轄區每位家庭醫生健康扶貧服務完成情況進行了量化打分。對排名靠前的,授予“健康扶貧明星”榮譽稱號,并給予適當獎勵,營造出“人人爭先進,個個作標兵”的良好氛圍。
家庭醫生積極性被充分調動,為健康扶貧政策末端落實,提供了生力軍。
三
雄安新區建設如火如荼,龍灣中心衛生院也進入快速發展期,健康扶貧的各項工作扎實推進,貧困患者受益良多。然而,在溫波憨厚的臉龐上,那雙敏銳的眼睛仍像雷達一樣,不停地發射出清醒的電波,持續搜尋著工作中的短板。
域內的貧困戶,受惠于國家的健康扶貧政策,解決了很多實際難題,但仍有一些貧困戶,限于所患疾病,限于年老體弱,限于文化水平不高,認知能力不強,對新鮮事物的理解跟進緩慢,常常無法買到所需藥品,或者好不容易買到了,又因購買途徑不對,品種不符合規定,無法報銷。
本就沒錢,為吃藥再挖走一大塊,日子更難。怎么辦?
貧困患者自身無法改變現狀,那就讓醫療機構做改變,醫生做改變。雄縣衛健局瞄準關鍵環節,充分發揮衛生資源優勢,開始施行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代辦制度,努力為患者提供暖心服務。
溫波的工作有了抓手。
2018年12月,在這個寒風四起的季節,龍灣中心衛生院開始“雪中送炭”——對轄區內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全程代辦制度,針對貧困患者的實際需求,由衛生院組織家庭醫生提供上門看病、代購藥品、代辦入院出院手續、代辦醫藥費用報銷等一條龍服務,徹底解決了令貧困患者頭疼的“看病難”“報銷難”。
尤其藥品代購,更是精準入微,將健康扶貧政策落實到了患者的心坎上。
按照衛生院制定的代購方案,有患慢性病的貧困戶需要購藥時,由家庭醫生為患者調整用藥目錄,盡量調在可報銷的范圍內,并建立臺賬,填寫藥品申購單,衛生院審核并統一采購,再由家庭醫生發放到患者手中。
他們首先在道一村、龍東村、洪城村展開了藥品代購工作試行。
道一村的劉秋月,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長期癱瘓在床,常吃的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在衛生院沒有,每次快要吃完時,很擔心能不能續上。試行藥品代購后,村醫楊海濤總會及時幫他去代購所需用藥,拿到自己必需的藥品后,劉秋月十分高興,說:“國家的政策真是好啊,以后我買藥,也可以報銷了。”
洪城村的朱亂根,因慢性病住進了龍灣中心衛生院,出院后,村醫楊偉強不間斷地為其代購阿司匹林、鹽酸地芬尼多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必需藥品,解決了他的大難題,病情好轉十分明顯……
很快,馬務頭村等9個行政村的貧困患者,全部實現了藥品代購。
在黑黑白白的交替中,在一天勝過一天的忙碌中,日子快速逝去。但這種生活是充實的,是令人心無旁騖的,溫波很享受為他人奔跑的時光。扶貧政策再好,需要有人落實,溫波愿意成為其中一員。他對著黨旗宣過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早已烙印般刻在他心中。
健康扶貧實施以來,對溫波和他的同事們而言,每一年都是忙碌的,但也是充滿激情的。他一邊惦記著老王的健康狀況,一邊在心中勾勒更大的藍圖——中心衛生院若想緊跟新區發展趨勢,若想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扎實前行,必須實施改造提升,將這里真正建成困難病患、孤寡老人的幸福院。
再忙,事情也要一件件辦。
四
說來,溫波為妥善安排老王,頗費了些周折。
老人回家種樹后,近半年的時間沒有返回龍灣中心衛生院。這期間,溫波隔三差五就去探望一次,也多次勸其回去住院,他始終沒答應。
轉眼到了又悶又熱的七月。這天,剛蒙蒙亮,溫波從夢中醒來,覺得有些憋悶,喘氣也不順暢,一看天氣預報,說有大暴雨。來到窗前望外面,果真有厚厚的黑云在空中翻滾。他激靈一下,想到了老王那間搖搖欲墜的簡易房,立即給衛生院的司機打電話。幾分鐘后,兩人驅車前往了韓莊村。
然而,得知他們的來意后,老王又給否了。
“我還要去干活呢。”老王說,“放心吧,我在家里待著啥事沒有,很安全。”
溫波想了想,“你若真想找活干,醫院正好缺個做清潔的,回去干吧。”“按月給你發工資,比去地里打工強。”溫波接著說。
老王見溫波實心實意,最終點了頭。暴雨來臨之前,三人趕回了衛生院。再次走進那間熟悉的宿舍,老王有了回家的感覺,眼圈潮乎乎的。
在中心衛生院,老王說是干保潔,也沒啥具體的活兒,就是掃掃院子,侍弄一下花草,不僅有固定工資可拿,偶爾還能去附近的集市上賣賣小商品,很快就穩定地脫了貧。說來也怪,這次回衛生院后,他不酗酒了,實在想喝也會控制,抿上兩口立即扣上杯,再沒出現喝醉的時候,煙也比過去抽的少了,整個人顯得干凈利落起來,進進出出總是哼著小曲,見誰都樂呵呵的。
這件事圓滿解決,溫波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
健康,是人的福祉之本,是家庭乃至國家的建設之基,是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重要一環。雄安新區始終堅持把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早已融入新區建設之中,并取得顯著成效。在此過程,溫波這樣的一線醫務工作者感觸更深。
一個又一個夢想得以實現,一項又一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如一縷縷明媚的春光,照亮了人們的心田。
2020年,為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實現貧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目標,雄安新區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健康扶貧的各項決策部署,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15所鄉鎮衛生院、572所村衛生室完成了標準化建設,村衛生室和村醫“空白點”全部消除,為3281名失能半失能老人安裝“一鍵通村醫”呼叫系統……多措并舉,不僅極大滿足了貧困人口的醫療服務需要,更使6367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人口實現了全部脫貧。
事業,永無止境。2021年,龍灣中心衛生院再當開路先鋒,將醫療、檢驗用房進行了改擴建,原有業務用房全面維修,更換了門窗,健全了中央空調等附屬設施,墻體粉刷成了明黃的暖色,院內地面硬化、綠化、亮化了,水電等設施維修改造了,電子病例系統安裝了,門前還掛上一副新牌子——龍灣鎮互助養老幸福院。
仿佛只是一夜間,舊貌換了新顏。
站在明亮的衛生院內,溫波有種時空躍遷的奇妙感受。
如今,溫波會常常想起在龍灣中心衛生院的日子。他一有空閑,總要回去看看,與老王等人聊聊天。往返途中,眼瞅著雄安新區一天一個變化,為建設美好生活而忙碌的人們,臉上洋溢著笑容,眼中閃爍著光芒,這一切都讓溫波覺得很幸福,站在三月的陽光中,有春風輕撫臉頰,絲絲縷縷間,還夾雜了泥土的清新,花草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