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瑋第二交響曲》出版
青年作曲家武瑋作曲的《武瑋第二交響曲》(又名“頌交響曲”)近日由上海音樂出版社以總譜、CD、黑膠唱片全息立體的方式出版發行。這是武瑋繼去年推出《武瑋第一交響曲》后的又一力作。此曲意在贊頌時空中的美好,贊頌的主題得啟于詩經《頌》的美學,樂音體系上更側重多重思緒的表達方式。
《武瑋第二交響曲》共分為四個樂章,全長36分01秒。第一樂章名“穿香木屐的女人”,寫女人的豐姿、情感、憂傷以及榮耀。第二樂章名“謙卑的男人”,寫男人的秘密、軟弱、跌倒、成就和終歸。第三樂章名“祖母在未來”,是對祖母的回憶,也是對祖母的向往,祖母已然超越時空,她的仁愛心成為作曲者武瑋的追求。第四樂章名“古初”,武瑋認為,古字的意思是起初,好比初心,是世界原初的樣子,天地一切時間中美好的瞬間,大到浩茫,小到微毫,所有空間都有奇跡,贊頌原初就是贊頌永恒。
武瑋說,音樂的終極意義在于贊頌,頌是最高境界。人們在樂音中聽到的,不止是樂音,而是可聽可視可覺的一切。星星的歌唱,草木的呼吸,色彩和線條的情志,思緒的嘆息,都本著樂音的表達技巧而呈現出來。從第一交響曲以來,武瑋一直致力于交響的更廣闊的領域,在和聲、節奏、聲腔和音色以外,音樂秉承更豐富的思維的交織原理。她的敘述不僅是戲劇性的和情感性的,她以多學科的方法論重建交響音樂的結構,將議論、疑問、抒發、觀察、記錄、冥想等表達元素融為一爐,是當代交響樂寫作的未知領域的探險。
武瑋的老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廣天說:“武瑋的兩部交響曲美好、精致而縝密,結構嚴謹,音樂語匯是嶄新的,音響效果是未曾體驗過的。她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愛樂》雜志編輯、樂評人李崢評論道:“開篇樂章籠罩在神秘的氛圍之中,似乎可以聽到萬物的聲響與遠古的腳步聲。最令人驚異的是末樂章,各種音響構成多樣且奇妙的色調、節奏和聲線,這一模式不斷持續著,并在一處瞬間休止過后,升華出一段贊美詩般的高貴而安詳的旋律。之前已聽過武瑋第一交響曲,今天再聽她的新作,更加確定她是當今應該獲得關注的一位年輕作曲家。”
詩人、音樂批評家趙野在論到《武瑋第二交響曲》時認為:“一如她的第一交響曲,武瑋的第二交響曲同樣深入到人類的文明中,洋溢著對人類的熱切關愛,她在傳統與先鋒之間,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找到了優美的平衡,用聲音編織出一個恢弘深邃的空間,講述她的深情和夢想,展現她非凡的想象力、獨特的音樂句法和高貴的美學追求——‘音樂的終極意義在于贊頌’。強力的個人風格,堅定的價值觀,讓武瑋的抱負和天才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她或許是能開出一種新氣象的藝術家。”
先鋒戲劇導演孟京輝曾與武瑋有過合作,他對武瑋的這部交響曲評價道:“贊賞,滿腔熱忱的贊賞。矛盾,支離破碎的矛盾。移動,匍匐前進的移動。綻放,郁郁蔥蔥的綻放。我們聽到、看到、感受到的是驚慌、綽約、未知和鑰匙,或有所喜,或有其悲,愛如鐫刻的斑紋,狂夢如煙。是濃縮的火焰,是翻滾的森林,是飛騰的大海,是凝神傾聽的一個個瞬間。可以聽到繁花似錦,可以看到飄渺如歌,可以聞到誠摯激情,可以摸到意趣盎然。”
盡管武瑋的音樂運用了許多當代寫作技法,但呈現面貌卻非常典雅。她始終堅持音樂高貴的氣質,遠離猙獰、掙扎和消極。她說:“既然音樂是一種奉獻,怎能不端出最好的品質?”
作者簡介
青年作曲家、舞臺藝術家武瑋1988年生于長沙。她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后隨詩人、導演、音樂家、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授張廣天學習當代藝術、方法論創作,精于音樂、戲劇與文學。武瑋早年在中國北京和北歐、東亞各地從事舞臺表演、歌唱與詞曲創作,2008年開始發表聲樂作品,其歌曲專輯《真核》《女唱師》《武瑋先生》曾多次獲專業音樂類和文學類獎。她曾為韓國導演協會的《哈姆雷特危機》、丹麥王國哥本哈根馬姆特劇院的《基爾凱廓爾藥丸》、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四川好人》等多部戲劇作曲。2020年出版《武瑋第一交響曲》(又名“日出地交響曲”“犀比交響曲”)的總譜、CD與黑膠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