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張其成:推進以中醫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來源:文藝報 | 路斐斐  2020年05月27日08:42

2020年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國學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張其成比往年更加忙碌。今年以來,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以講究調和致中、天人合一的中醫文化、中醫哲學為理念支撐的中醫診療方案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而以“和文化”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在整個中國全民戰“疫”的進程中所體現出的凝聚力、戰斗力,也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自疫情發生以來,身為中醫文化學家的張其成和其他業內專家一樣,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通過報刊、微信公眾號、電視臺以及新興的網絡直播平臺,與廣大網友、媒體及普通公眾不斷分享著如何用中醫思維有效抗擊疫情,如何從國醫文化經典中汲取身心健康啟示等方面的知識與心得,同時,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責任感、使命感也讓他在今年的兩會,對未來“如何更好地將中醫文化納入國民終身教育體系,如何更好地在全社會、全世界傳播以中醫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議題更加關注。

“在這場造成全球災難的疫情中,中國能第一時間控制住疫情,除了制度上的優勢外,更加體現了以中醫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張其成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的戰“疫”實例,向記者比較了中醫以“排毒”為主的“調和性治療”同西醫以“殺毒”為主的“對抗性治療”在面對包括SARS、新冠肺炎等在內的沒有特效殺毒藥的疫情時,所能達到的不同的治療效果。“以中醫治療為主的江夏方艙醫院,采用了來源于中醫經典方劑組合的‘清肺排毒湯’為輕癥患者治療,總效率高達97%以上。”該院500多名患者“零轉重(輕癥轉重癥)、零死亡、零復陽(核酸檢測陽性)”的統計結果,有力地證明了中醫“整體性治療”的獨特優勢,“從對發病機理內外因素的整體考量,到對人與自然、與他人、與心靈的和諧健康關系的追求來看,中醫文化都傳承了積淀千年的中華文化智慧”。

此次戰“疫”中,吸引了世界人民關注的武漢眾多的方艙醫院也給張其成帶來了很多新的啟示。比如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背景下,方艙醫院內部能呈現出一派醫患關系融洽,男女老少共跳廣場舞、互相加油打氣的和諧景象,在張其成看來,這正是中華“和文化”深入民心的真實體現。“醫院是踐行仁心仁術,體現中華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的最佳場所。” 張其成說,“惻隱之心、感恩之心、謙卑之心、敬畏之心等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在醫衛系統的日常工作中,醫護人員若能修身正己,發揚醫者仁心,自然能更好地提升患者認同度,加強醫患關系的良性互動。”張其成介紹說,2019年其科研團隊就曾在山西省運城市541總醫院做過調研,發現多年來該院在醫護人員中持續開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確實帶來了醫患關系的明顯改善,并有效降低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因此,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張其成提議,建立并逐步完善在醫衛系統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機制,建議以國學經典的培訓等為基礎,以歷代優秀人物為典范,以心靈觸動、道德提升為目的,加強醫衛系統工作者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行合一與學以致用。

另一方面,“如何加快推進中醫經典篇目走進中小學語文課本,深化落實中小學中醫文化教育”也是今年兩會張其成十分關注的話題。在他看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人才培養,對培育中小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而言,意義十分重大。2017年,張其成以全國政協委員身份參加兩會時,就曾在提案中建議,集中多學科力量,建立健全中華傳統文化終身教育體系。同年,他開始陸續在一些音視頻網站錄制播出講授的《易經》《黃帝內經》等中醫文化經典及國學經典的課程。今年疫情發生以來,《黃帝內經》課程的收聽量和問詢量在喜馬拉雅聽書平臺短期內急劇攀升,至今收聽量已達近千萬,這讓張其成深感,在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環境越來越復雜的當下,面對各種危機,傳統文化經典對當代生活的指引和啟示仍是十分必要且急需的。因此,他建議在中小學學校教育階段盡快打破不少學校至今仍存在的與中醫文化“絕緣”現狀,盡快在中小學語文必修課與選修課教材中進行中醫經典篇目的引入(比如《本草綱目》《傷寒論自序》《黃帝內經》等),以及在學校的課程設計和校內外各類實踐活動中,增加與豐富對中醫藥文化的教育,以從根本上解決中醫文化及傳統文化繼承正在面臨的危機問題。

張其成介紹到,2019年10月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已指出,應把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疫情,張其成認為,推進中醫文化的國民教育以及加強中醫文化的國內外交流亦迫在眉睫。“做好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的前提是要做好保護、挖掘工作。”然而讓張其成感到擔憂的是,目前大批與中醫藥文化有關的實物載體,如名醫故居、中醫藥文物古跡、與中醫藥相關的民俗、老字號藥店和醫館等卻正面臨逐步消失的現狀。“自新世紀以來,幾屆全國政協委員已曾多次提案建立國家中醫藥博物館,但由于種種原因,雖然2019年中央編辦已批準了博物館的人員編制,其建設項目卻至今仍未啟動。”張其成告訴記者,今年他亦提案建議,盡快對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清朝太醫院遺址進行搶修復建,并以此地作為副館,同時在北京奧體公園博物館群設立主館,以“一館兩址”的方案打造一個“醫學與文化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結合、靜態與活態相結合”的國家級博物館,使其成為一個傳承傳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基地和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以此來推進中華文化在全社會乃至世界的傳播和認同。“中醫藥博物館既有它的醫學價值,又具有它的文化功能。我希望未來我們能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來立體地展現出古老燦爛的文明之路,使它成為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的重要載體,也成為今天我們當代中國人文化自信的一個正面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