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健康中國,中國夢就會落空
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的教訓實在太多。其中一條就是:一項當務之急是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沒有健康中國就沒有中國夢。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是新時代的根本奮斗目標。而美好生活的前提與基礎是健康生活。只有在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才能談得上提高生活質量,創造美好生活,享有美好生活。
同樣,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依靠身心健康的中國人,需要依靠健康的建設者和勞動者。這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和保障力量。
中國夢的成果也只有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享受。推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其旨歸是以人為本,是讓人活得更健康,更富生命質量。有生命質量才能有生活質量。到本世紀中葉,我們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建設這樣一個國家的目的和宗旨都是為了健康人民的福祉。喪失健康,人們就無福享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生活。
我們倡導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題中之意是培育健康的人民,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健康建設首先是保障國民的身體健康。因此我們要在全社會推進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教育。大力推進生命保障體系建設,使病者得其醫。發展體育運動,推動全民健康事業,通過營養均衡保障、體育鍛煉、養生保健、醫療救治、心理救助等綜合措施,全面保障全體國民的身心健康。
健康中國呼喚一個心理健全、內心強健、有著強大精神力量支撐的民族。這就需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心理健康建設。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心理輔助、心理救援等工作。同時要大力倡導和弘揚中國精神,培根鑄魂,強健民族精神魂魄。只有擁有健康心理和強大精神世界的國民才能支撐起健康中國,造就一個強大的中國。
為此,應該呼吁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基礎上,盡快制定和實施《健康中國建設實施辦法與細則》,依法依規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在國家層面,要大力推進全社會的健康文明,提升全體國民的健康素質。要防范和化解重大的衛生醫療事件,特別是有可能波及全局性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要加大公益性衛生健康建設的投入,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包括醫用物資、醫療設備、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醫護人員的培訓和儲備。在這方面要特別重視加強中醫中藥的基礎性作用,包括民間中醫的作用。要進一步深化醫療體系、醫療保障體系、醫療制度的改革,政府應承擔更大的責任,增加更多的公益性的健康建設投入,增進人民福祉。要著眼于提升醫療的質量、水平和效益,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手段,推進醫療系統資源的整合。要在全社會推廣家庭醫生,最終目標是為每一個中國人配備必要的、可用的、觸手可及的醫療咨詢、醫療衛生健康服務。
在社會層面,需要普遍開展和推動健康文明教育,特別是生命教育。首先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其次是生命的安全與保障,其三是提升生命的質量。要盡快將包括生命教育在內的健康文明教育列入中小學教育課程。要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體育鍛煉、健康咨詢、心理輔導、營養咨詢、養生保健等。要積極開展志愿醫療服務,利用全社會龐大的志愿者資源為全民提供健康咨詢和服務。要加強社區衛生健康管理和服務,推進社群的健康管理。
在個人層面,要建立個人健康管理檔案。每個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要建立個人健康終身檔案。加強對個人疾病、身心狀況的定期檢查和調適。加強休養療養,包括強制性休養。加強對個人精神世界提升的教育和引領。
健康文明建設、健康中國事業任重道遠,迫在眉睫。
沒有健康就沒有生命,就沒有生命的質量。沒有健康中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國崛起,就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人之為人,生生不息。唯有萬物生生,人類才能不息。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之大德,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