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樹上舀雞
常言道,雞無攔圈,狗無吊繩。敞放的雞,只有夜晚歸窩時才能捕捉,何況大爺家散養的家雞,滿坡瘋跑,已成野雞,又夜宿樹上,怎么捉住?爬上樹去捉?
“舀!”大爺笑說。
舀?常見下河舀魚,何見樹上舀雞?我好奇地跟著大爺朝院壩邊沿的一排排桃李樹走去。
大爺是我精準扶貧的聯系戶之一,他的兒子媳婦在外打工,兩個孫子上小學,平時這半坡上只有大爺祖孫三人居住。
大爺家住在濃蔭蔽日的木林窩窩里。前年我入戶了解時,建議大爺利用這大好的自然條件搞林下養雞。大爺猶豫,怕損失,更重要的是沒本錢。我說:“不上大規模,搞家庭養殖,本錢要多少?我出,損失了算我的。”后顧之憂被打消,大爺樂得把大腿一拍:“要得!”
起初,我不時接到老人憂心忡忡的電話:“又遭5個,是老鷹叼的。”“又遭8個,是竹鼠咬的。”“山中的黃鼠狼呢?”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想起這句歇后語,我倒有些擔心。大爺卻說,現在這東西絕跡了。
漸漸地,壞消息越來越少。山坡上空氣流動好,不易遭雞瘟,大爺這林下養雞一定能成!我信心滿滿。
果然,年初見了成效。大爺每月賣土雞蛋的凈收入在千元左右,增加了家庭收入,為脫貧致富打下了產業基礎。老人樂開了花,常把自種的包谷籽撒得房前屋后一地金黃。土雞們在林草中啄一陣小蟲,又鉆出草叢來覓食包谷,飽食終日,樂哉悠哉。聰明的雞們怕夜晚有野獸偷襲,夜宿樹上,很安全。
時值隆冬臘月,殘葉落盡,樹枝赤條。我將手電光向上,只見橫斜的枝丫間,雞們羽翼泛彩,雙目豆亮,兩爪扣枝。
聽見人聲,看見燈光,蹲在最下方枝杈上的那只當頭紅雄雞,最先站起來報警:“喔喔喔!”其它雞們紛紛遙相呼應。寒風中,樹枝搖晃,雞們警惕地應對著這突發事件。
我這時才看清,樹上睡覺的雞好像是有秩序排列似的。雄雞在下,母雞在中,小雞在上。仿佛只要當頭雄雞一聲令下,樹上的雞們隨時準備或逃之夭夭,或張嘴反擊,或振翅欲飛。
眼看就要雞群失控,群雞飛逃。大爺眼疾手快,舉起長竹竿網兜,一網罩下那只當頭雄雞,說:“擒賊先擒王!”
果然,拿下了雞王,樹上的雞們喔喔低叫,茫然不知應對。大爺說:“你要哪只?黑叫雞還是紅叫雞?”我說都要,都網下吧。
大爺告訴我,一棵樹上就有一個雞群。我亮著電筒到房前屋后,向樹杈上仰望,看到如橙子般蹲在樹上的雞群。一個又一個雞的小家庭,組成了大爺林下養雞的大隊伍。
大爺說,他已出售了近200只土雞,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呀!“全靠你扶貧支招,這幾只就送你吃吧!”大爺樂呵呵地道。
我仍堅持過了秤,付了錢,用尿素口袋提著幾只土雄雞,手里沉甸甸的,不用說,這土雞肉的味道一定鮮美無比。我高興極了!我的貧困戶脫貧在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