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豐子愷、梁實秋怎么過年? ——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
“古籍翻開字里行間凝聚中華追夢史 名山仰止天南地北迎來曠世愛書人”,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的第三、第四展廳,一場別開生面的年俗文化展正在展出。老舍、豐子愷、梁實秋怎么過年?《大唐西域記校注》《歲華紀麗》《琉璃廠小志》里記錄了哪些年俗文化?版畫、剪紙、金箔剪藝里的春節什么樣?1月21日,“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拉開帷幕。
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年俗文化展
主辦方領導參觀展覽
本次展覽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與衡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阜城縣人民政府、天津楊柳青畫社、劉韌剪紙工作室、緝熙堂、東壁書屋、雙愚堂、呈元閣、寒山堂、登科堂協辦。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饒權,衡水市委書記王景武,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剪紙研究中心主任喬曉光出席并致辭。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宣布展覽開幕。展覽開幕式由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黨委副書記陳櫻主持。
《老舍散文集》 老舍著 太白文藝出版社2016年
老舍(1899-1966),著名作家。《北京的春節》一文收錄于《老舍散文集》中。《北京的春節》原載于1951年1月《新觀察》第2卷第2期,用樸實語言描繪了一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風俗畫卷,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
《豐子愷自敘》 苑興華編 團結出版社 1996年
豐子愷(1898-1975),漫畫家、散文家。散文《過年》收錄于《豐子愷自敘》的“故鄉與童年”一章,全文講述了豐子愷對幼時過年習俗的記憶。
《雅舍小品全集》 梁實秋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
梁實秋(1903-1987),原名冶華,字實秋,文學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文學成就以散文小品最著,《雅舍小品全集》內收錄《北平年景》《爆竹》《過年》等文。
饒權在致辭中表示,國家圖書館自1909年建館以來,始終堅守“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宗旨,以“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責任和使命,長期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自2015年以來,國家圖書館每年春節都會推出不同主題的年俗文化展,依托館藏文獻資源,通過實物和場景展示,喚醒人們扎根于心底的年味印記,讓華夏民族的文化血脈永續流傳。
王景武在致辭時談到,衡水民俗文化走進國家圖書館,是講好衡水文化故事、建設“文化衡水”的又一重要文化工程。衡水人將以此為新的起點,傳承好、發展好民俗文化,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并以這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拓展與國家圖書館的合作,加強京津冀文化交流互鑒。
開幕式上,衡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福華代表衡水市人民政府向國家圖書館捐贈剪紙作品,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接受捐贈,并向其頒發捐贈證書。
《慶賞元宵》,(清)天津楊柳青畫社
《吉鼠迎春》,單面剪紙,1996年
《金吉祥瑞》,金箔剪藝,2010年
《攜子折桂》(局部),馮德寶藏
剪紙和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形式,也是中國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逢年過節家家戶戶張貼年畫已經成為迎年祈福的吉祥象征,寄予了人們對新的一年最樸素的美好期望與祝愿。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以“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為主題,用圖文結合的形式“鼠年說鼠”,介紹了生肖與干支的來歷,并選取“鼠王傳說”“老鼠娶親”等傳說故事,讓大家了解民間豐富的祀鼠活動,展示了人民群眾浪漫的想象力以及除舊布新、祛災納吉的美好愿望;展覽還通過年畫、年俗傳說等內容,簡要概述了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等重要節點的慶歲風俗,同時在其中穿插應景的詩句,生動地呈現了古人賀歲慶年的情景,古今輝映。
《大唐西域記校注》,(唐)玄奘、辯機著,季羨林等注釋,中華書局1985年
《大唐西域記》記載絲綢之路上的“鼠王傳說”:在西域的瞿薩旦那國有座大沙丘,當地人稱“鼠壤墳”。傳說這里有只“鼠王”,大如刺猬,毛色金銀。之前匈奴曾率軍數十萬攻打瞿薩旦那國,屯兵于鼠壤墳,瞿薩旦那王自知不敵,便向鼠王焚香禱告。當夜,國王夢見鼠王對他說:“明日清晨作戰,一定能取勝。”次日清晨出兵,匈奴正待反擊,發現馬鞍、衣服、弓弦甲鏈凡是有線繩的地方,都被老鼠咬斷,大敗而歸。
《歲華紀麗》,韓鄂撰,中華書局1985年
本書是記載唐代歲時節日的一部民俗志,它以類書形式呈現出唐代民眾多姿多彩的歲時民俗生活,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史的重要歷史著作。
《三才圖會》,(明)王圻、王思義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三才圖會》為圖譜性類書,成書于明萬歷年間。全書一百零六卷,分十四門,包括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宮室、器用、身體、衣服、人事、儀制、珍寶、文史、鳥獸、草木。所記事物,均繪有圖,后加記述。
《琉璃廠小志》,孫殿起輯,北京出版社1962年
本書對廠甸廟會有詳細記載。圖為1916年春節長甸市集。
展覽在利用展板展出春節習俗的同時,還為我國傳統非遺技藝助力添彩,將衡水剪紙、姑蘇年畫、楊柳青年畫、北京剪紙等優秀作品薈聚一堂,并與國家圖書館館藏40余種經典文獻相結合,引發深埋在普通大眾心底的年味印記,共賞中華非遺技藝的傳承之美。國家典籍博物館第四展廳展出了書法、花鳥畫、民間傳說等主題的衡水剪紙40余件。衡水剪紙相傳始于西漢,當地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造就了衡水獨具特色的民俗剪紙藝術,并經過不斷的發展完善和改革創新,形成了以傳統中國繪畫為基礎,并保持了寫意、工筆等諸多表現方式的獨特藝術風格。展廳中心的巨型多媒體投影則輪播全國各地各個流派的年畫精品,與周圍的衡水剪紙、柜中展品交相輝映。為拓展年味展示空間,展覽還在第三展廳設置單獨區域,展出由翁連溪、劉禹、金亮、謝呈波、馮德寶、賈陽等私人藏家提供的珍貴姑蘇年畫等10余件,劉韌剪紙工作室提供的北京剪紙40余件,以及楊柳青年畫社提供的10余件楊柳青年畫等新春題材作品,在多彩多姿的年畫、剪紙與溫馨雅致的書香中,營造出鮮明的節日氛圍,為觀眾帶來年味十足的新春文化盛宴。
衡水剪紙協會副秘書長謝良雨先現場演示衡水民間剪紙藝術
衡水民間剪紙《幸福家庭》,作者張書琴
多媒體投影輪播全國各地各個流派的年畫精品
藝術家為觀眾現場題寫春聯和福字
讀者參觀“老鼠娶親”民俗知識
據悉,為配合2020年國家圖書館新春系列活動,國家典籍博物館還策劃舉辦了“庚子新春音樂沙龍”“名家帶你寫春聯”等特別活動,通過演奏傳統曲目、吟誦經典詩文、“書春”送福的方式烘托出新春佳節的喜慶祥和,為讀者提供優雅美妙、生動有趣的藝術文化體驗。(中國作家網陳澤宇)
(攝影:陳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