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南方》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張抗抗  2019年09月17日09:59

作者:張抗抗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8月 ISBN:9787533957469

自序

我曾說過自己是個“跨地域”作家,也是一個故鄉在遠方的“無根”作家。我不是井,我是一條河,一條從廣東發源,流經江南,一直流向了遙遠的東北平原,最后輾轉回到北京的“運河”。

由于“運河”一路補充匯入的水源,氣質(水質)有點渾濁不清,就像我的口音。南方人說我已經是個“北佬” ,而北方人總是很快就發現我不是“永定河” “潮白河”,而是起自杭州的運河(不敢加“大”字) 。

我這條載著各式人物、載著自己載不動的憂思的“運河” ,幾十年緩緩流過很多地方,水流經過之處,船頭沖開的浪頭,船槳劃開的水跡、水線其實都嵌留在岸上。河水繼續兜兜轉轉往前,岸邊四時不同的風光總是吸引我的視線,使我無法停下來成為一個湖泊一汪池塘或一口井。盡管國外有不少偉大的作家一生都住在某個偏僻的小鎮,就像有人一生都在同一個地方打井,但也有人一生像一條河一樣流淌。如今人生已過大半,很多事情都已無法重來,我只好安慰自己定下心來,做一條寬闊平緩的運河了。

如若把我的人生地理節點連接起來,是一條長長的斜線:廣東—杭州—黑龍江。中年以后,斜線回返,到達北京并停留下來,目前已長達三十多年。

很多人不明白我怎么會和廣東扯上關系,但我的父親和奶奶爺爺確實祖祖輩輩是廣東新會人(現劃歸江門) ,我的祖籍當然就是廣東啊。我的爺爺和大多數廣東人一樣外出謀生,但他沒有下南洋,而是去了上海。我父親在上海虹口區的廣東人子弟小學受教育,抗戰時期成為一名進步青年記者,在浙北敵后來去時,在德清洛舍小鎮,與一個進步女學生結識并相戀。這個女學生后來成為我的母親。

1950年,我在杭州出生并度過了少年時代。十九歲離開杭州去北大荒農場上山下鄉,20世紀70年代開始自學寫作,二十七歲到哈爾濱上學,后來留在哈爾濱工作,在東北的時間長達十四年。三十三歲以后在北京定居至今。算下來,我在北方生活的時間,早已超過了南方。我生長于南方,成長于北方。

厘清以上的來龍去脈,就是這套散文集《南方》《北方》的由來。

中國當代文學一直到“尋根文學”那個階段,才開始重新審視并探討地緣文化因素對作家及作品生成的影響。不同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產生的文學作品,除了方言俚語之外,真正的差異在于內在的氣韻,氣韻的運行不是通過故事,而是通過語言文字來體現。南方溫暖富足,空間相對狹隘,沒有巨大的氣候壓力和緊迫感,情感細膩溫婉,語言也因此變得甜膩而瑣碎。而北方的曠達與寒冷,使得人們渴望熱切的交流,痛快淋漓的宣泄,故語言粗獷豪放,具有天然的幽默品格。20世紀50年代后,進入“語言大一統”時期,南北語言趨同的年代,就像“男女都一樣”。近年來,南北文學的差別逐漸加大,有了更多“只能屬于那個地方”的作品。幾十年歷練下來,如今我寫江南的故事,通常使用帶有江南情致的句式,比如《赤彤丹朱》《把燈光調亮》等。而在書寫北方人物的時候,則用北方的語氣和腔調,例如《作女》《在北京的金山上》等。而《情愛畫廊》這類“雙城故事”,則兩種語言交替。對于這種切換,我已經駕輕就熟。在我剛完成的長篇新作里,將有更多展現,可謂來去自如,游刃有余。南北方兼具的“跨地域”寫作,帶給我莫大的創作樂趣和語言快感。

我雖然已在北方生活了幾十年,但由于每年都回杭州探親或采風,對江南并不陌生。我對母親的故鄉德清始終保留了美好的思念之情,對浙江的美麗山水及人文歷史傳統,一直抱有親近感和認同感。只是常年在北京,南北文化錯雜,國外和國內的許多地方都會吸引我的注意力,西北和東北、廣東和西南,視野內的景物太多,江南僅是其中一角。然而大半生兜兜轉轉,最終發現除去國外紀行,我所有的作品,可歸結為兩大板塊:南方與北方。

那些“小說”之外我親歷的種種美景美地,千里萬里之遙,南方北方之異,南北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在我幾十年來大量的散文作品中,都留下了鮮明的印記。那些真實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留在我的散文作品里。

很多年前,我曾打過一個比方,杭州是我的原生血肉,黑龍江是我的骨骼,北京是我的大腦和心臟。我在黑龍江鍛煉了成長期的骨骼硬度,在北京這個大氣象的都市里,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杭州對于我,是一個休憩補血之地。

在中國,如我這樣“跨地域”的作家相當不少,然而,如我這般一年年記錄下南方和北方文化如何滋養了自己的作家,也許并不很多。

很多年來,我一直想把自己這些“文化散文”進行分類,把我幾十年來寫的所有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散文,分成《南方》《北方》兩部散文集。我可借此回望、審視自己寫作的本源與變化,讀者也可借此看到地域文化在一個作家身上發生了哪些潛在的影響,如何塑造或修改著一個作家的文化基因。在我看來,即便是那些地域落差極大的作品,作家對生活的愛與思考也是恒久不變的。地域對于一個作家并非是決定性的,重要的是文學品質和思想內涵。

感謝浙江文藝出版社圓了我這個夢。編完稿子后我才發現,幾十年來,這竟然是我在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書。

現代人熱愛行走或遷徙。我愿南方或北方的讀者,都能從這部書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