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考古發現何以讓網友“淚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鄒雅婷  2019年09月10日08:29

日前,考古界一條新聞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經水下考古調查和專家論證,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已基本確認,并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緬懷致敬甲午海戰中以身殉國的英雄,有評論說“他們是來看國慶閱兵的吧”,這句話甚至讓網友“淚目”。

考古發現引發公眾關注并不是第一次。從海昏侯墓發現到四川江口沉銀遺址保護性發掘,互聯網時代的資訊發達,讓過去相對封閉、獨立的考古工作聚集了更多關注的目光。考古遺址和文物國寶成為“網紅”,讓更多人了解、走近我們的文化遺產,同時也倒逼考古文博工作者“出圈”,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對社會公眾。

文物、遺址是歷史的見證,卻并不只是“過去”的東西,在當今時代也具有獨特的現實意義。

甲午沉艦系列調查是近年水下考古的重要項目。“致遠艦”“經遠艦”“定遠艦”相繼被發現,為深入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更豐富、可靠的實物資料,同時也見證著中國水下考古技術不斷成熟,更承載著國人勿忘國恥、追憶英雄、以史為鑒、奮發圖強的愛國主義情懷。

歷史與現實從來都不是割裂的。考古文博工作者是“走進歷史的人”,同時也擔負著將歷史與現實勾聯、將文化遺產帶到公眾面前的職責。不論是公眾考古的興起,還是“博物館奇妙夜”走紅,都反映了行業和社會的進步。一方面,國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不斷提高,對于民族文化遺產更加重視和關注。另一方面,業內人士也在不斷更新觀念、創新方法,從及時發布信息到多元形式呈現,讓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