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虛從實出 見微知著
來源:文藝報 | 志鳥村  2019年08月19日08:03
關鍵詞:《大醫凌然》

最初設想《大醫凌然》這本小說的時候,只有一個模糊的想法,我想寫一個做手術的醫生。在目下的網絡世界,有關醫生的小說是非常多的,但寫的基本都是中醫,對于診療本身的關注比較少,更多的是將之作為一個切入口。而從我的角度來考慮,我認為醫生治療患者,尤其是外科醫生治療患者,這個過程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這一點,影視作品體現得更好,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有大篇幅的手術室里的操作場景。

不過,如何撰寫這樣一個故事,我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想法。當時,我還在寫自己的上一本書《重生之神級學霸》,距離完結大約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因此并不是太著急,就與自己熟悉的老編輯,起點中文網的“小分隊長”聊書。“小分隊長”是我最開始創作時的起點編輯,對于網絡小說的熱點、流行等方面理解得更深刻。他很贊同我寫一本關于“醫生”的小說,因為此時還處于創作初期,所以,我們首先討論的是比較基礎的部分。例如,小說應當以建設醫院為主,還是主角個人的成長為主;小說的金手指,是選擇天賦異稟的主角,還是重生了的主角,又或者是天降老爺爺式的主角,又或者系統?“小分隊長”當時建議以系統來作為金手指,我比較猶豫。當時,從我的角度來看,以系統為金手指的小說,給人的感覺還是比較“輕”,因為有系統推動情節,主角也就少了奮斗和激情的原動力了,另外,系統的真實感更弱,比較容易讓人出戲。

這是有別于其他金手指的地方,如重生或穿越這樣的設定,只要讀者在初期能夠接受,那么,后期的情節自然而然的就能接受了。采用系統做金手指則不同,它很容易長期性地制造疑惑。當然,就最終的成文來說,我還是決定采納“小分隊長”的建議,選擇系統做金手指,利用它的優點,通過對主角的設定、對情節的設定,來彌補它的缺點。但在當時,我首先嘗試了其他的選擇。

在我的第一版《大醫凌然》中,我嘗試設定一個外星人作主角。“外星人”作主角,可以解釋很多的為什么,但也制造了很多的為什么。這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主角的醫術何來,目的又是什么。我寫了一些設定,做了一些思考以后,迅速拋棄了成長式的主角,嘗試寫一個從一開始就極其強大、技能純熟而完備的主角,只需要使用就可以了。

在第二版《大醫凌然》設定過程中,我正好與《卡徒》的作者方想遇到一起,在他的幫助下,做了好幾個配角的設定。這些配角的設定雖然很精彩,我直到現在都很喜歡,但最終并沒有用到。但是,與方想的交流,讓我對全書的風格有了一定的想法。輕松搞笑,尤其是有趣的、有特色的人物設定,成為本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就此延續下來。這期間,偶爾想起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一個故事。據說,鳥山明住在日本一個較為偏僻的縣,每個月都要勞煩編輯往來取送原稿,而他本人往來東京也很麻煩,遂起了搬家的念頭。其所在的縣聽說以后,大驚失色,因為鳥山明的稿稅很高,以至于損失不得。于是,縣里為了鳥山明干脆建了一條高速公路。

故事似真似假,但在當時,給了我一絲靈感。如果是一個無敵文類型的主角,譬如一名外星人,那么,他所能治療的疾病,將是極其廣泛的,讓主角居住在一座島上,吸引病人來求醫,感覺也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當然,這個版本還是被否定了。做一名小島醫生,或許會讓小說更輕松,更有生活氣息。但是,作為一篇醫生類的小說,“執業醫生”似的角色,與三甲醫院里的職業醫生,顯然還是很不同了。而在大醫院里工作,顯然更具有沖突性,也更符合大多數人對醫生的認知。另一方面,如果寫的是小島醫生的話,那么,他做手術的屬性也必然被削弱了。盡管可以設定多名配角來彌補,但就內容來說,小島醫生反而更像是傳統醫學了。

在此之后,我又嘗試前往醫院,進入手術室,深入觀察醫生如何做手術。作為病人家屬,我曾經在醫院的等候區留駐,但是,進入到醫院的手術區以后,感受卻是截然不同的。作為病人的焦躁感,在醫院的手術區里絲毫都感受不到。大醫院的手術室里,溫度適宜,干凈整潔,手術的流程清晰甚至有趣……

實地到醫院采風后,我徹底摒棄了小島醫生的模式,轉而開始了解大醫院的具體工作。在此期間,我也閱讀了一些較為淺顯的醫學類資料,首先對縫合產生了興趣。我請熟悉的醫生教我如何縫合,如何打結——這是較為簡單的醫學操作,也是醫學生在學校里就會自己練習的操作,是外科醫生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同樣,我認為,這也很適合作為我的小說的開篇切入點。

因為網絡小說的篇幅往往比較長,所以就可以寫的非常細。詳細地從縫合開始描寫,感覺是一個更容易徐徐展開的故事,相應的,我也可以從最底端的縫合開始,搜集資料并學習。

搜集資料和學習,是寫《大醫凌然》過程中,比較耗費時間的環節。醫學體系極其龐大,全部學一遍是無此能力也不切實際的。身為一名作者,而且不是醫學專業的作者,我選擇的方式是,首先遴選出角色們需要的醫學技能,然后再進行泛泛的學習,然后對主角需要的著墨較多的技能,做一些相對深入的學習。

那么,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遴選出角色所需的醫學技能。縫合是因為它是外科醫生非常底端的技能,是每名外科醫生都需要掌握的。接下來的技能應該如何選擇,尤其是較高端的技能選擇,花費了我較多的時間。在《大醫凌然》存稿到三四十章的時候,我漸漸對這個問題有了較為清晰的思路。

這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主角所學習所獲得的技能,應當是能夠治愈疾病的。如果主角掌握的技能能夠治愈疾病,那么這本書的基調就是快樂的,反之,如果主角掌握的技能不能完全治療疾病,那么這本書的基調,無論如何都是快樂不起來的。

從我的觀察來看,有關醫療類的日劇、美劇、電影或者漫畫,有意無意間,都有類似的傾向。譬如經常出現的心臟科醫生、急診科醫生,總是能夠治愈病人,自然更容易得到皆大歡喜的結局。反之,如果想要勾勒矛盾,想要不斷調動觀眾或讀者的情緒,那么,癌癥科或多個大內科往往更適合主角。

正如醫學界中的自我調侃:一本《內科學》,上千種的疾病,唯一能夠完全治愈的疾病,只有大葉性肺炎一種。從這個角度出發,大量的日劇和美劇的主角,都選擇心臟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我看來,也是很自然的傾向,因為各種外科發展到最后,總是不可避免地要接觸癌癥,處理癌癥,而癌癥的治愈,往往并不是由醫生的技術來決定的。

心臟科則較為不同,心臟是不會患癌的,所以,相比同樣高端的顱腦科,心臟科的外科醫生,總是能夠得到一個清晰的結論——治好了或者治死了。也因此,給主角選擇這樣的臨床方向,能夠給讀者更確定感。

相對來說,癌癥之類的疾病就不那么干脆,不那么令人愉快了。當然,作者可以說,主角完成了小概率事件,施行癌癥根治術,徹底治愈了某某癌癥,但是,作為現實類的題材,這樣的自說自話,恐怕很難讓讀者滿意。

經過類似的思考,決定了主角的醫學技能之后,就需要做更加詳細的資料搜集和完善工作了。這期間,我再次前往醫院,旁觀了更具體的手術,閱讀了更細致的資料。另外,就是通過圖書館和知網下載相關的論文來閱讀。通過故事情節,設定有趣的配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醫院的世界,總體來說還是偏于壓抑的,尤其是國內較好的三甲醫院,往往承擔著最重的任務,需要治療最困難的疾病……我并不是很想描述這種醫院的壓抑感。事實上,我認為每一個普通人只要去過醫院,都能感受到醫院的壓抑氣氛,尤其是有親人住院的時候,情緒是更加敏感的。那么,這本書,我覺得并不需要刻意去描繪這種壓抑感。

我更想從另一個角度,去描述手術室里,普通病人和家屬看不到的場景。比如說,手術室里的氣氛、手術室里的笑話、手術室里宛若普通工作場景的閑聊……

當然,不去刻意地描寫,也不是完全不寫,就這本書來說,這部分的責任,我是交給配角們去完成的。相對于主角,我認為讀者對配角們的寬容度更高。這本書,也是我在配角身上著墨較多的一本書了。配角們的存在,也大大沖淡了醫院里令人致郁的部分,制造了很多有趣的場景。事實上,由于醫院的場景相對固定,所以,想要像常見的網絡小說那樣,大開大合的做場景轉換,還是比較難以做到的,想必讀者們也不愿意看到場景不斷變換的醫學小說。

這時候,配角們的互動,往往就形成了場景的一部分,用配角們的變換來替代場景的變換,我覺得相對來說能夠提升讀者們的新鮮度。另外,對于一些比較難以變化的部分,我決定將它們處理成“梗”的存在。

例如手術室里的場景和人物,就現實來說,其實是相對固定的,一名主刀醫生加一到兩名的助手,再加兩名護士和一名麻醉醫生,如果是影視作品的話,大約還有更多的鏡頭表現,而就小說而言,尤其是一本數百萬字的小說來說,重復性的描寫毫無疑問會被推向無聊和枯燥的深淵。但是,處理成有趣的“梗”的話,就截然不同了。就某種程度來說,我的一些角色就是為了一些有趣的梗而存在的,甚至包括景物描寫等,也都能以梗的形式存在。

相較來說,《大醫凌然》中最靈活的反而是病人和病人家屬。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醫院里,流水一般劃過的則是病人和病人家屬。因為生病本身就是很嚴重的事件,病人和病人家屬來到醫院,本身就帶有著極強的情緒,也很容易在醫院中釋放情緒。如果將書中的醫生們比作是魚的話,病人和病人家屬則是流水。魚在固定的水域活動,但他們周圍的水卻是不斷變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