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行宮遺址:前推大規模使用黃銅歷史
太子城金代城址南區9號建筑基址發掘區。
太子城金代城址出土的泥質灰陶龍形脊飾。新華社發
作為全國唯一的金代行宮遺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日前入選“2018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太子城金代城址地處張家口市崇禮區四臺嘴鄉,2022年將作為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村及冰雪小鎮建設項目重要組成部分。太子城遺址出土的銅構件都是黃銅,將中國大規模使用黃銅的歷史從明代前推到金代。
“據《金史》記載,金章宗在太子城住了兩次:一次是在1202年,住了約110天;另一次是1205年,住了約118天。”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太子城遺址考古隊領隊黃信告訴記者。
2017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崇禮區文廣新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太子城遺址展開全面測繪、勘探與發掘。2017、2018兩年共挖掘12900平方米,出土遺物有鴟吻、頻伽、鳳鳥、脊獸等建筑構件,以及瓷器、鎏金龍形飾、青磚、銅鏡等,其中,青磚多戳印“內”“宮”“官”字,部分螭吻刻“七尺五地”“天字三尺”等字。目前初步確認,該城址系金章宗夏季捺缽(契丹語,本義為行營,后引申為帝王的漁獵活動)的泰和宮。
從遺址的布局看,金章宗夏季捺缽的泰和宮,前朝后寢。一條中軸線,把夏宮和金中都(北京)相連。820年前,北京是金中都的所在地,北京是都城,崇禮是行宮;2022年冬奧會,北京是主會場,崇禮是分會場,北京與崇禮的聯系從820年前就開始了。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不僅讓張家口獲得世界矚目,也讓“太子城金代城址”闖入世人視野。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培生告訴記者,太子城與奧運村選址重合,奧運村的建設為此更改了方案,是考古方面的特例。
崇禮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吳占欽證實,相關部門曾調整了奧運村的規劃,為更好保護遺址,奧運村往東遷了300米,遷出城址范圍,“在文物界,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國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給太子城保護經費總共4963萬,也是前所未有。
目前,國家文物局、河北省委、省政府已委托清華大學編制太子城遺址保護、利用和展示規劃。今年5月份,考古遺址公園將開始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