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肇興侗寨的“旅游經”
來源:中國民族報 | 楊理顯  2018年07月13日10:06

肇興侗寨以民族文化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 資料圖片

村寨風貌保護、環境衛生保潔、維護景區形象已成為肇興侗寨村民的行為自覺。 資料圖片

6月29日,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的肇興侗寨游人如織。這個早就名聲在外的侗寨景區,因作為今年央視春晚的分會場而再次火遍全國。

與其他商戶不同的是,居住在沿河步道邊上的村民陸鳳姣并沒有從事與旅游相關的工作,卻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旅游帶來的實惠。

人人有股份

2015年以來,陸鳳姣家以飼養本地小黃牛為生。每天,陸鳳姣操持完家務后,便上山協助丈夫管理自家的黃牛。由于家庭原因,陸鳳姣沒有從事與旅游相關的工作,也沒有參加村里的旅游合作社,但去年,她卻從景區分到1120元的旅游紅利。

據悉,陸鳳姣所得的分紅主要來源于景區的門票等經營收入。每年,景區都會將收入的20%至23%,作為肇興侗寨群眾以房屋資源和人口資源入股景區的分紅。

房屋和人口資源入股,是肇興旅游改革后新的景區合作方式。2013年,黎平縣肇興景區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為平衡景區群眾利益,規定對景區內村民的耕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資源,鼓樓、花橋、戲臺等公共文化資源及群眾自有民居、掌握的文化傳承技藝等個人資源逐一進行核查清理,建立管理臺賬,以此作為資源入股。村民人人擁有景區股份,參與景區經營,與景區收益掛鉤,并完善旅游資源保護、開發、管理、分配利益鏈接機制,通過共建共管實現共享。

在迎接四面八方蜂擁而至的游客的同時,黎平縣加大對民族文化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力度,充分挖掘其經濟、社會、文化價值,使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現和激活,景區核心競爭力得到不斷增強。

當前,景區已連續兩年兌現入股分紅,年均分成達230萬元。村民的沿街門面租金也一度水漲船高。據統計,村民沿街房屋租賃共492間,年租金達2460萬元,涉及貧困戶36戶158人,戶均年收入達11.28萬元。

人人有責任

旅游開發后,村民陸艷東敏銳地嗅到了旅游服務的商機。他與人合伙承接了肇興至堂安的客運路線,從事旅游運輸服務,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車次也從最初的每天2車次增加到現在的每天4車次。

享受到旅游帶來的紅利,陸艷東成了景區建設的堅決擁護者。平日里,只要看到群眾的行為影響到了景區的形象,他都會上前制止,并耐心勸導。在他的引導和大家的努力下,義團鼓樓一改過去混亂的形象,人居環境賞心悅目。

“搞旅游開發,只靠幾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讓大家都參與到景區的開發和保護中來,才能把旅游搞活。”經過多年的發展,陸艷東深有體會地說。

村民陸有才不僅將主街道的3層木房租給了客商經營,自己每年還從景區分到紅利。每天,他都把自家的生產生活物資等收拾得整整齊齊,并把自家的房前屋后清掃一遍,隨時注意衛生保潔。嘗到旅游開發的甜頭,他比任何時候都關心景區發展。

“對亂丟亂棄等行為對景區造成不良影響且不聽勸阻的,按照村規民約將對其進行500元至1000元的罰款。”陸有才說。

據悉,在肇興景區的旅游開發中,景區明確村民在旅游資源共享改革中的權利義務,將村寨風貌保護、環境衛生保潔、遵守規章制度、規范個人行為、維護景區形象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侗族款約和旅游發展合作社規定中,并通過鼓樓議事、款坪講法、侗歌侗戲等活動形式內化于心,成為村民的行為自覺。同時,將旅游資源保護內容與年度股份分紅捆綁起來,發揮寨老、古民居保護協會等民間組織的力量,相互監督、相互約束,對違反規定的行為,按情節輕重酌情處理,形成“景區發展、人人有責”的局面。

人人有事做

村民陸建強是肇興景區旅游公司服務部副部長,管理著幾百位員工。年紀輕輕的他從事旅游工作已有十多個年頭了,親眼見證了肇興旅游從起步到興旺的發展歷程,是肇興景區的資深旅游從業者。

2008年,在肇興旅游業剛剛起步的時候,陸建強曾辭掉一直從事的旅游工作,前往廣東打工。但經過幾個月的思想掙扎后,他還是選擇回鄉重操舊業。

轉眼10年過去了,隨著肇興旅游的火熱發展,他自己的事業干得風生水起,父母和妻子也都從事與旅游相關的工作。

陸建強的妻子是個職業導游,偶爾不帶團的時候,也有酒樓的老板聯系她去唱歌敬酒。陸建強父母種養的“土貨”更是供不應求。

“在景區里,只要你愿意,隨便到哪個酒樓唱兩首敬酒歌,就有幾十塊錢的收入。”陸建強說。

肇興旅游公司旗下的3家酒店共有員工180人,其中大部分是肇興本地人,有貧困戶13人,人均月工資2500余元。

在發展旅游時,當地政府以文化為引領,以市場為主導,對旅游資源、文化產品、農產品、農村勞動力進行開發,組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扶持成立專業合作社4個,讓貧困群眾有機會共同參與經營。2017年,肇興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0萬元,各專業合作社實現收入1250萬元,僅侗品源傳統工藝專業合作社就有繡娘213人、染娘186人、織娘87人,人均年收入3萬多元。

景區還對居住在外圍的群眾進行摸底調查,對有條件開設民宿的民居進行改建,由旅行社進行打包經營,實現利益聯結和利益平衡。

在5座鼓樓的戲臺上,69歲的陸振才帶領停業7年的肇興侗寨表演隊又活躍起來。如今,他們已有了固定工資,再也不用與旅游公司“搶飯碗”了。

隨著黎平全域旅游的推進,肇興景區的旅游業實現多元化發展。群眾可以自主選擇以開民宿、出租房屋及門面、參加民族文化表演等不同方式增加收入。曾經家境貧困的陸海德在旅游公司的協調下,辦起了飲食攤點,年收入達7萬多元,當年就脫了貧。

近年來,依托侗族文化、生態環境、鄉村田園等優勢,黎平縣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旅游資源,以民族文化鄉村旅游帶動了鄉村振興。2017年,該縣共有3660人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實現減貧摘帽。

“以前,寨子里80%的勞動力會選擇外出打工;現在掰指一算,外出務工的不會超過20人,全村絕大多數人在景區就業,人人有事做,戶戶有收入。”陸艷東底氣十足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