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榜2018第4期 10+1(2018第11期)
本期書榜,我們關注城市的發展以及人類心理的情感,比之燦爛的流行文化,讓你感動到流淚或直呼過癮的小說情節,人類本身最普通的情愫才是永恒的話題。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建設與進步,外在的勤勞付出是推進文明的力量,但隱藏于內心的情感卻比外在力量更為強大。一個人的內心能支撐他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一群人的內心便是一座城市共生的基礎。
我們不僅要關注城市的繁榮安寧,也要關注個人的內心情感。這里或許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沒有燒腦懸疑的劇情,但有我們生存的真相,現實與未來。
(排名不分先后)
《依戀三部曲· 第三卷 喪失》
(英)約翰·鮑爾比 著
付琳 易春麗 譯
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18年1月
本書是約翰·鮑爾比依戀理論系列的第三卷。在人類社會中,喪失重要親人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經歷,鮑爾比詳細探討了家人離世后個體的喪失感,包括喪失父母、配偶和子女,主要探索了年幼兒童對于母親人物的暫時性或者永久性喪失的反應方式在人格心理學和心理病理學方面的影響。本書有助于讀者了解喪失感對人類心理的影響,以及理解為什么有些人可以順利度過哀悼期并從中恢復過來,而有些人卻沒有。
《依戀三部曲》第一卷和第二卷分別為:《愛戀》和《分離》。第一卷詳細探討了母嬰關系的本質,從對本能行為的討論開始,結合許多其他研究者的文獻,列舉了很多非人類哺乳動物母親和幼崽的依戀關系,進而推及人類的依戀模型。第二卷主要探討了嬰幼兒與撫養者(主要是母親)分離的種種情況對其造成的影響。親子之間的分離有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分離的時間長短、分離期間是否有穩定的替代照顧者以及母親的態度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
作者是英國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母愛剝奪實驗和依戀理論的創始人。早年在劍橋大學攻讀醫學和心理學。約翰·鮑爾比系統研究了母愛剝奪對人格發展的不良影響,提出了兒童對母親的依戀理論。
1《白石洲:深圳的中心與邊緣》
吳曉雅 著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
2018年2月
白石洲位于深南大道邊,是深圳最大的幾個“城中村”之一,它擁有幾乎深圳市區最集中最大規模的“農民房”,很多從外地來深圳的人都有過一段或長或短的在白石洲生活的記憶。作者深入白石洲,通過觀察、采訪,以非虛構的形式呈現白石洲當下生態和過往歷史。街頭世相,人情百態,生存狀況,經濟業態,不同的人群和生活方式。通過作者細致入微的思考與寫作,還原了一個真實的白石洲,極具現實意義。
2《宋代的交通與政治》
曹家齊 著
中華書局
2017年12月
本書收錄了曹家齊2006年以來發表的有關宋代交通史與政治史重要論文22篇,內容有討論宋代交通史的,也有討論宋代政治史的。且多數論文皆是從交通史入手討論宋代政治問題,此亦能體現作者近年將交通史與政治史緊密結合的研究理路。書中文章,分別就宋代交通史料與交通史研究回顧、交通形勢、交通路線、驛傳制度、文書傳遞、對外交往、地方行政及典章制度與政治理念等展開論述。
3《中國畫藝術十二講:
從八大山人到賴少其》
梅墨生 著
商務印書館
2017年12月
梅墨生是書畫通才,并在史論方面功夫很深,在此之外又涉獵多方面的專門知識,可謂“有所專”且“游于藝”。本書共收入文章12篇,其中對八大山人山水畫研究的獨特視角,對戴本孝山水精神的一種探尋挖掘,對海派虛谷藝術風格的評述分析,對吳昌碩的人與藝的演變評述,對齊白石的詩與畫,黃賓虹的黑與白,以及對林風眠、潘天壽、李可染、李苦禪、賴少其等代表這個大的歷史階段的諸多大家的評介,都能抒發己見,不茍同他人之言。
4《陶希圣的前半生》
賀淵 著
新星出版社
2017年12月
陶希圣對法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都有過研究,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切入到社會學等方面也頗具建樹。作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從政知識分子,陶希圣是動蕩年代的親歷者,本身就是這一時期歷史的載體,將之作為個案進行呈現,可以加深民國政治史、民國學術史、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研究。為了體現陶希圣政治與學術兩棲的特色,也為了學術性和可讀性并存,全書分為上下二卷:上卷以政治活動為主,以時間先后為序;下卷以學術思想活動為重,進行專題研究。力圖比較全面地展現陶希圣復雜、多變而又豐富的一生。
5《南北戰爭三百年:
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
李碩 著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
人們通常對中國古代戰爭的想象都源自演義、小說等文學作品,但這些作品中的戰爭場面都不過是小說家的幻想與虛構而已,并不是真實狀況。本書對各種史料進行分析與整理,從散落史書各處的戰爭敘述中尋找線索,借助最新的史學研究成果,為我們描繪出了魏晉南北朝各場重大戰役細節,展現出豐富、生動的歷史原貌。
同時,本書對騎兵和步兵的作戰模式和戰術演變做了詳細的論述,對戰爭中如地理、季節、財政等因素對戰事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具體的討論。由此,本書也補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詳述之處,通過一部軍事史的寫作,對魏晉南北朝歷史進程作出了新的詮釋。
6《魔丸的誕生》
(美)喬納森·艾格 著
語冰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2月
這是一顆小小藥丸——避孕丸的故事。這顆魔丸是如何被科學家制造出來,人們怎么看待它,它到底代表著什么,又是如何改變了世界。無數人都為避孕丸的發明貢獻過心力。如果說避孕藥的發明是一部電影,那么瑪格麗特·桑格、格雷戈里·平克斯、凱瑟琳·麥考米克、約翰·洛克四位,就是這部電影的聯合主演,他們對避孕丸的問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本書按照時間順序組織全文,從桑格早年在格林威治村的叛逆時光,到20世紀60年代風口浪尖上的性愛革命,四位主人公不懈的努力和他們身后無數支持者的群像,構成這本引人入勝的社會、文化、科學的歷史之書。
7《謎一般的七支刀:
五世紀的東亞與日本》
(日)宮崎市定 著
馬云超 譯
楚塵文化·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月
日本石上神宮收藏著一把歷史悠久的寶刀——七支刀。傳說,七支刀是三世紀中葉由百濟肖古王進獻給日本神功皇后的,與漢委奴國王印并稱日本的兩大奇跡。自明治以來,這把七支刀引發了無數歷史研究者與古代史愛好者的浪漫想象。宮崎市定通過對刀身銘文的解讀,糾正了前人研究中的許多謬誤,無限逼近了七支刀秘密的真相——這一發現幾乎足以改寫日本史。但這些研究為何被日本史學界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呢?本書從傳奇的七支刀切入,結合對五世紀東亞國際形勢的鳥瞰式觀察,解開了七支刀背后隱藏的中日韓三國關系的秘密。
8《你是我一切的一切》
(美)妮古拉·尹 著
王思寧 譯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8年1月
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天生患有罕見疾病的人追求愛的故事。主人公住在一座無菌的隔絕玻璃房子里,書、護士、媽媽,就是她所擁有的一切。只到一位有著蜂蜜色肌膚、笑起來有個酒窩的男孩的出現,給了她一次為愛冒險與逃亡的勇氣,哪怕要付出死亡這個小小的代價,拼盡全力去活一次,才不枉這短暫的一生。作者出生于牙買加,在紐約布魯克林長大。本書是她的第一部小說,出版后獲得了巨大成功,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了一年的時間,并被米高梅和華納兄弟合作改編成同名電影。
9《53天》
(法)喬治·佩雷克 著
湯城 譯
上河卓遠·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8年3月
法國先鋒派小說家喬治·佩雷克所著的一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是其寫作至1982年3月3日去世為止的遺作。故事講述了一名法國殖民地教師受托追查某著名偵探小說家的神秘失蹤事件,從其失蹤前所作的一本驚險小說和手稿中搜索蛛絲馬跡,探尋隱藏在法國抵抗組織抗擊納粹的時代大背景中的復雜真相。本書收錄了佩雷克關于這部小說已完成的全部內容,第一部分包括佩雷克已經完成28章中的11章,第二部分包括作者留下的豐富的筆記和草稿,第三部分包括小說最后17章的構想,以滿足讀者對整個故事的窺探欲。
10《帝國英雄:布爾戰爭、絕命出逃與青年丘吉爾》
(美)坎蒂絲·米勒德 著
陳鑫 譯
甲骨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年3月
本書記述了年輕的丘吉爾在1899年布爾戰爭中的經歷,以及其令人感佩的一次勇敢出逃。作者撰寫了丘吉爾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既令人激動,又令人生畏。她參考了大量的相關研究資料,采訪了數位布爾戰爭中與丘吉爾一同身陷囹圄的戰俘以及在他出逃中幫助過他的人,從而把故事講得既驚心動魄又相當真實,讓讀者從一個極其新鮮的角度進一步了解這位政治軍事偉人。布爾戰爭是丘吉爾奠定其日后成功事業基礎的關鍵之一。這本書不僅是對年輕丘吉爾成長與經歷的精彩撰述,更是對布爾戰爭和那一時代、地域的絕對翔實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