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銳張先銘 潛力山水畫
來源:陳忱評論(微信公號) |  陳忱  2018年03月16日20:52

張先銘

張先銘作品

張先銘作品

張先銘的中國畫學習和創作似乎到了一個“枉路”與“束縛”、“繼承”與“開拓”的特殊地帶。如何在“新銳”標簽下將“潛力”在漫長無涯的前行中呈現為獨具匠心的墨色表達?且在丹青中開花結果?什么時間結果?什么時間開花?一連串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

這一切,是無法預測的,是無法強求的,也是無法靠外力來實現的。因為一種獨樹一幟的畫風,是在不斷地積累中形成的。許多書畫家的看似個人風格明顯,實為做作的“人書俱老”,也只是流行一時罷了!

在中國書畫的創新方面,希望有建樹者,其中一定少不了在徘徊與彷徨中,螺旋式艱難地上升,或者在苦不堪言的文化與技法的整合重組中煎熬!中國畫從誕生之日起,就有無數誓為“中國畫增添新元素”的畫家,傾其一生如癡如醉地沉浸在毛筆與宣紙,青山與綠水之間。用“噴水”“團紙”等積理的處理方式,“廢管三千”地希望出現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即便如此,雖然傾其全部力量,但無功而止者不在少數,而哪怕在一“皴”一“擦”上,如“抱石皴法”者也是寥寥!

那么,在當下這個“無錢不歡”的環境中,還有人愿意這樣“苦行僧”式的探索與追求嗎?回答是肯定的。

張先銘和同齡人相比,顯得有些老成。喜歡穿對襟的中式服裝,背著一個寬大的布包,走在云南大理古城的街道上與景色很搭,一點也沒有違和感。他喜歡這里的山和水以及人文氣息,幸福地在這里安家后娶妻生子了,這即是他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天道,也是他藝術與生活,一步一步邁向成熟必經的感悟道路之一。雖然生活有些不公且不乏波折,但張先銘很堅強,這種性格,是當軍人的父親給他培養出來的。不信命而相信緣分,老天給的一切,他都會欣然地接受,因為他知道擔當是一個男人至高的榮譽。

二十年前的張先銘,相信“天高任鳥飛”。一定要走出大理,走出云南。初中讀完,為了減輕家中負擔,張先銘直接到大理的下關去讀職業高中了。兩年的學習中,他拼命地學習素描和色彩,并抓緊一切時間補習文化課。職高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云南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各種艱苦可想而知。

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張先銘被學校選拔為云南省優秀大學生的代表,寒假時赴北京大學進行短期學習交流。這次難得的機會,讓他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又見識了京城的繁華和與家鄉不同的一種全新的文化所在。

畢業后,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張先銘,下定決心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他干過許多行當,做臨時演員,在文化公司做過業務主管,跟著叔叔辦過美術培訓班,南下廣東任教,跑到西北偏遠的地方收過老物件,擺地攤賣古董……

幾年下來,沒有找到事業的突破點,張先銘好像還把自己的本行國畫給“遺忘”了!張先銘想了又想,總結闖蕩中的經驗和教訓,加之對自己白族文化基因的那份依戀,他決定重新回到生于斯,長于斯的大理,認真思考一下今后的路該如何走。

在一位名叫孫炳笑的老先生的幫助下,一個屬于張先銘自己的古董店開張了,老先生還把民國元老陳立夫寫給自己的書法制作的匾額“德藝軒”轉贈給了他。就這樣,古城中多了一個實在小伙子賣古玩字畫,也多了一個古玩愛好者和書畫同道交流切磋的好聚處。一年下來,張先銘一邊畫畫,一邊開店,還算愜意。

沉淀后的張先銘,走進了大山和村寨,即便是去收購舊貨古玩,也作為深入生活的一種有效的途徑。遠望青山綠水,近觀質樸的笑臉,伴著寫生和采風,家鄉的山水給了他莫大的恩賜和滋養!回到古城店中,張先銘清理著舊貨古玩,從中體會多種藝術形式的靈性。再拿起毛筆,認真創作構造心中的山水、花鳥和人物。

面對著古城中的人來人往,實在小伙開古玩店,可想而知利潤并不可觀。但他卻結交匯聚了許多朋友和文人墨客。偶然中一定有必然。經人引薦和親朋好友的支持,他走入了中國國家畫院梅墨生高研班學習。梅先生的書法、繪畫獨具一格,對太極拳法的研究和實踐,也可稱為學者型的“練家子”。

幾年的學習,張先銘的中國傳統的山水、花鳥和人物技法的水平有了飛快的提高。對“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內涵,也有了更高的認識。當他再一次來到北京,只要有時間,就走進圖書館,泡在美術館或博物館里,遍覽群書對一名畫家來講是十分重要的。

張先銘的書畫作品漸漸的被人們認識,與此同時,《美術》《美術觀察》《書畫研究》《新美術》等雜志,《中國教育報》《美術報》《書畫報》等報紙,先后刋登了他的作品、文章和專題。

作品《故鄉春曉》榮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中國畫大展優秀獎;《夏日山居圖》榮獲第六屆云南省中國畫大展優秀獎;《云嶺春聲》榮獲全國首屆山水畫作品展優秀獎;《幽谷人家》榮獲當代文人書畫藝術邀請展優秀獎;《金沙江畔》榮獲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書畫邀請展優秀獎。其作品《大地母親的微笑》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五周年云南省美術作品展;《清幽》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愛我中華書畫展活動;《清風君子》入選云南省文化廳主辦的廉政文化書畫展。每次的獲獎或入選,張先銘都理解為對他的鼓勵和鞭策,從內心中感恩,感恩那些幫助和批評過他的人。

縱觀張先銘今天的畫作,無論是山水、畫鳥還是人物,都可清晰地看出傳承與創新的脈絡。2015年,張先銘用近半年時間到實地寫生和創作,為《史記·五帝本紀》中所提到的“涿鹿之野”的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觀音寺創作了一幅翰墨巨作,集山水、人物、花鳥于一體的山水人物畫《觀音濟世圖》,該作品尺幅為六尺整宣十五張橫構圖,連在一起可謂壯觀!

他在人物主題設置上和山水季節構圖上及花鳥襯托結構上開合自如,并在觀音濟世的主題基礎上,充分考量觀音寺外懸掛條件與畫面布局,及周圍蛙鳴湖和聽雨軒之間的整體效果,使其相得益彰。這一作品現已成為此地景觀之一。

而把張先銘近十年間的畫作與當下各方面條件相類似,且年齡相仿的畫家的作品比較著看,張先銘的作品呈現出基本功扎實和個人立意明顯的特點。他在山水畫創作中,在單一墨色里勾勒出一片雨潤青山的景象,所表現的山水之“潤”十分難得,極具潛力。

張先銘由于工作的原因,常住大理鳳鳴書院。此地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雍正朝重修,位于大理市鳳儀鎮西門外鳳山下,總占地八畝,整個書院依然保存良好。格局古樸又顯得神奇,雖少了朗朗讀書聲,但還仿佛感覺有書香飄至,大理三中的圖書館就設在這里,似有穿越之感。環境和心態給了張先銘由內到外,由表及里的潛心創作條件。

張先銘在鳳鳴書院

“我能做的就是每天認真教書,一定努力創作,畫好自己的畫,名利莫強求?!?張先銘表示。寧靜致遠方可大成,當如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