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村寨里的紙文明》首卷在京發布
來源:中國民族報 | 文軒  2018年02月02日17:47

項目組在田野調查中拍攝的村寨里的各族剪紙作品。資料圖片

《村寨里的紙文明——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首卷發布會暨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成果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圖書《村寨里的紙文明》全書共八卷,共100多萬字,近萬幅圖。該書以村社活態文化研究為主要方法,每個民族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展開田野調查,匯總29個少數民族的田野調查文本編纂成書,呈現不同民族村莊活態文化視野下的剪紙傳統。目前,圖書一卷本已公開出版發行,其余七卷已完成排版工作,計劃于今年上半年陸續出版完成。

據介紹,《村寨里的紙文明》是“十一五”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中國少數民族剪紙藝術傳統調查與研究(2009-2012年)》的結項成果,項目主持人是中國民協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原主任喬曉光。他和團隊堅持了16年,通過基礎田野實踐,發現了諸多令人驚嘆的成果:

第一,發現了村寨活的紙文明。不同民族是多樣的,同一民族也是多樣的。團隊不斷走進鄉村這個課堂,拜民間為師,發現村寨里的活態文明,把這個事實講給生活,講給社會。

第二,發現了文化信仰對藝術的作用,沒有文化信仰就沒有藝術生成。當日常生活消失的時候,信仰成為支撐藝術重要的內在驅動力,這個信仰不是大一統的,不是簡單的儒釋道,而是由本民族長久的歷史積淀而成的。有些文化信仰還關聯著周邊的國家和地區,通過藝術可以發現更多元的文化生態。

第三,發現了中國的文化物種是豐富多樣的。剪紙這一物種,體現了中華紙文明的生成、發展、傳遞和交融的歷史進程,對它進行研究、保護、發掘,由此發現文明的特性。喬曉光認為,21世紀前30年是中國搶救文化物種時期,把瀕危的文化物種記錄下來是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丟掉了文化物種的創新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進入文化遺產時代,老物種就是新物種的土壤,土壤越深厚越豐碩,新物種才能越創新。

第四,發現了大學一直在堅持搶救非遺。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專業一直在堅持,做了剪紙陳列,開了30年的剪紙課,培養了很多中外學生。中國不僅可以把自己的非遺做好,也可以把中國的非遺傳向世界,用中國保護非遺的技術為其他國家做貢獻。

第五,發現了中國剪紙和世界剪紙的關系。中國的剪紙是世界剪紙的原鄉。現代剪紙在法國、美國、日本等很多國家都存在,在墨西哥、波蘭及南亞地區的國家還存在著民俗剪紙傳統。在大的文明轉型期,搶救自己文化物種的同時,保留世界剪紙原鄉的文化傳承,這是一個時代使命。

喬曉光說:“今天,我們可以告訴世界,中國剪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狀態。從考古發現、文化分布、民族區域來看,中國剪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完整的文化生態存在。在今天中國不斷發展強盛的時代,通過剪紙個案,跨民族、跨區域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同時,我們對剪紙的研究也打開了面向世界的大門,我們正在走進去,看到了一個充滿文化自信的未來?!?(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