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未來而寫作 兒童文學作家熱議創作者的責任
“如果告訴我,現在的孩子們二十年后還要讀我所寫的東西,他們還要為它哭,為它笑,而且熱愛生活,那么,我就要為這樣的小說獻出我的整個一生和全部力量?!绷暯娇倳浽谥袊穆撌蟆⒅袊鲄f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所引用的這段話,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畢生的文學追求,把它放到今天中國文學尤其是兒童文學創作的場域中,依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九代會期間,這樣的感悟與討論在兒童文學作家之間悄然進行著。
王泉根說,總書記的講話春風化雨,為新時期、新世紀兒童文學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講話強調,“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蔽膶W是引導我們民族前進的火炬與燈火,因此,文學創作要堅持歌頌祖國、塑造英雄。王泉根認為,兒童文學對青少年的精神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當下兒童文學創作的發展及其所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但是能夠在創作中塑造典型人物、高揚英雄主義的作品還有所欠缺,需要繼續加強。總書記提出要“拿出扛鼎之作、傳世之作、不朽之作”,具體到兒童文學創作中,就是要樹立精品意識。文學包括兒童文學的價值在于凝聚歷史與當下、人心與民心、上代與下代的精神力量,用藝術化、形象化的審美載體引導民族的下一代,樹立人之為人的價值觀、道德觀,打下人性的基礎,在這些層面上,兒童文學作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的確,兒童文學應該有這樣的精品意識。古今中外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無一不是“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經典之作,這些作品不僅所處時代的孩子們喜歡閱讀,而且更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精神成長。楊紅櫻由此想到,兒童文學作家在創作時,需摒棄浮躁心態,潛下心來,認真創作出讀者喜歡并經得起時間和市場雙重考驗的作品。兒童文學的主體讀者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兒童,所以兒童文學作家身上背負著特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家要通過作品去引領兒童的心靈成長,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生動典型的藝術形象,潛移默化地引導兒童建立起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培養兒童向真、向美、向善的高尚人格。
時代的風云就在眼前,如何抓住生活中的美好與感動,對作家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基本的專業素養。“這是一個有好故事的時代,作家應該有能寫出好故事的本領”,湯素蘭說。總書記囑咐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寫出這個時代的文學經典,寫出這個時代的真實歷史,要勇于回答這個時代提出來的課題。面對這樣的責任與訴求,作家既要修藝,更要養德,修藝與養德應該是一個作家一生的功課。湯素蘭提到,總書記的講話還指引我們既要深入生活,更要有從歷史的縱深穿透當下生活的能力。在兒童文學創作中,因為讀者的特殊性,作品好看、好玩、對讀者有吸引力是作家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但是,一味追求故事性也很容易在寫作中流于淺表的生活、淺層次的表達。兒童文學需要“淺語的藝術”,也同樣需要思想的深度、歷史的厚度和人性的溫度。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巧、精致的形式下,同樣應該有深邃的思想內涵。
兒童文學是為兒童寫作,更是為未來而寫作。兒童文學作家的責任與使命,一直是大家討論的熱點。保冬妮注意到,總書記在講話中反復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她認為,這些命題都是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一代代去共同肩負的偉大歷史重任,因此,作為兒童文學作家更要有理想和使命感。兒童文學肩負著這樣一種歷史使命,應該要為孩子們寫好中國故事,努力創作出展現中國精神和中國審美的優秀作品。兒童文學作家不僅要在小我中培養美好的情感,更要在大我中建構人生目標。偉大的作品應該帶給孩子們強大的內心支持,而今天,孩子們所閱讀的書籍中有很多都缺乏大我的追求,缺乏民族自信。很多孩子在豐沛的物質生活中,害怕偉岸的人生追求,原因就是今天孩子們所讀到的東西已經很難找尋英雄的楷模,太缺乏能夠展現中國當代多民族文化的優秀作品了,這是創作與閱讀的遺憾。兒童文學作家任重而道遠,要努力為孩子們寫作,用中國故事去打動讀者的心靈。
近年來,中國兒童文學呈井噴式發展,各類兒童文學書籍的出版量、銷售量屢創新高,然而在各種耀眼的數字背后,卻潛藏著文學性、藝術性的危機。2016年,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之后,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與思想意義再次得到大家的關注,對于這一問題的熱議也在作家之間持續發酵。孫衛衛認為,現在兒童文學作家有時候寫得太快了,寫得太容易了。就像總書記所囑咐的,作家應該努力創作出孩子們二三十年后還愿意去讀的作品。他認為,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兒童文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教孩子們學好,追求真善美,如果作家本身言行不一,寫一套、做一套,就有可能讓孩子們感到失望,甚至給他們的心靈留下陰影。所以,兒童文學作家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希望的,把為人、做事、從藝統一起來,努力追求真才實學,塑造好德行,做到德藝雙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