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藏娘唐卡:三江源瑰寶渴望走向世界
來源:中國民族報 |   2016年08月08日10:57

昂文色格在2016北京國際旅游博覽會上,現場展示藏娘唐卡繪制技藝。 昂文色格供圖

桑周寺及藏娘地區的許多村民家中都保存著老唐卡,急需科學保護。昂文色格供圖

更尕扎西繪制的唐卡《極樂凈土》。 牛銳攝

更尕扎西(左)與父親在家中繪制唐卡。牛銳攝

  藏娘唐卡是藏傳佛教藝術的杰出代表,千百年來,在青海玉樹藏娘地區得到了良好的保護與傳承。然而,在唐卡藝術得到極大發展的今天,藏娘唐卡的發展明顯滯后。建立固定的傳承基地,培養更多的領軍人物,制定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藏娘唐卡這一珍藏在三江源的瑰寶方能走向世界。

  價值:可追溯的歷史相對較早,嚴格遵守造像度量儀軌,傳承千年不斷

  從青海省玉樹市出發,沿三江源通天河流域北上約120公里,可到達仲達鄉歇格村。歷史上,歇格村因宗教圣地藏娘佛塔坐落于此而被稱為“藏娘地區”。藏娘佛塔是公元1030年由印度佛學大師、藏傳佛教畫像與造塔等度量儀軌的制定者彌底倡議修造的,如今由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桑周寺管轄。

  彌底擅長工藝建造,他在通天河流域弘法時,向當地居民傳授唐卡、壁畫、雕刻和泥塑工藝,促進當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工藝傳承流派,其中的佼佼者當屬藏娘唐卡。

  “可追溯的歷史相對較早,嚴格遵守造像度量儀軌,傳承千年不斷,可以說是藏娘唐卡最大的特點。”桑周寺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更尕才仁說。

  更尕才仁常年潛心研究藏娘唐卡,并于2010年玉樹地震之后參與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國唐卡藝術集成·藏娘卷》的編纂。他說,藏娘唐卡的藝術特點表現為:造像度量嚴格,色彩明快,底色厚重,形象飽滿;采用渲染技法,層次豐富細膩,象征作為藝術表現手法之一被廣泛應用。“唐卡畫派眾多,各畫派的源流說法各異。藏娘唐卡的源流很清楚,可考證的歷史也是相當早的,許多唐卡畫派中都能發現藏娘畫派的影子。”

  歷史上,藏娘唐卡曾經聲名遠揚。不僅布達拉宮、大昭寺保存有藏娘唐卡,十三世達賴喇嘛的一位畫師也來自藏娘地區。

  “藏娘唐卡的歷史地位一方面源于彌底大師的聲望,另一方面是因為玉樹地區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是過去內地往來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的必經之路。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時,就曾經過這里。”更尕才仁說,“隨著歷史的發展,唐蕃古道歸于平寂,藏娘唐卡藝術的發展也變得蕭條起來。”

  現狀:發展明顯滯后,既沒有實現市場化,也沒有形成產業體系

  27歲的更尕扎西家住歇格村,畫唐卡是他的主要工作。“我家祖祖輩輩都畫唐卡。畫唐卡既是家中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是重要的精神財富,是我生命中的一切。”他說。

  更尕扎西從小就跟隨父親成林秋久學習唐卡繪制技巧,18歲開始獨立畫唐卡。“我畫的唐卡和先輩們畫的唐卡沒有什么區別。要嚴格遵守造像度量儀軌,在這方面我不敢有絲毫違背。作為年輕人,我有責任把藏娘畫派技藝傳承下來,發揚光大。如果有一天藏娘唐卡能像熱貢唐卡發展得那樣,該多好。”他說。

  更尕扎西所說的熱貢唐卡,發祥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熱貢唐卡與藏娘唐卡都是藏傳佛教藝術的杰出代表,二者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風格和特色。進入新世紀,“非遺”保護在我國形成了一股熱潮,包括熱貢唐卡在內的熱貢藝術更是聲名鵲起,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2006年,熱貢藝術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遺”名錄;2008年,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授牌,熱貢藝術由此走上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的軌道;2009年,熱貢藝術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與熱貢唐卡相比,藏娘唐卡的發展明顯滯后了。據仲達鄉黨委副書記普布東周介紹,歇格村目前有唐卡畫師50余名,主要以家庭為單位接受私人定制、分散經營,既沒有實現市場化,也沒有形成產業體系。“我們希望通過精準扶貧來打開市場,實現定點外銷,但是缺乏渠道,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玉樹州人大代表索南扎西十分關注藏娘唐卡藝術的保護與傳承,并為此撰寫了多份議案。“當前,藏娘唐卡的發展主要面臨幾個問題:一是藏娘地區地處偏遠,信息比較閉塞,對外交流不暢;二是傳承基礎比較薄弱,2014年藏娘唐卡入選青海省級“非遺”名錄,目前桑周寺僧人昂文色格是唯一的傳承人;三是沒有固定的傳承基地和銷售渠道,扶持資金不足,缺乏走市場的能力。”他說。

  對策:建立固定的傳承基地,培養更多的領軍人物,制定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

  近幾年,在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重視下,在有識之士的不斷呼吁下,藏娘唐卡的發展步伐正在加快。

  據玉樹市民宗局局長威鋼介紹,近年來,青海省本著生產性保護的原則,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比如,連續舉辦“青海國際唐卡藝術節”,著力培育和推出唐卡品牌,并出臺了唐卡鑒定標準。當前,青海省初步建立起了以黃南熱貢唐卡為核心,以湟中堆繡唐卡、貴南藏繡唐卡、互助土族刺繡唐卡、玉樹藏娘唐卡為輻射的唐卡保護生產基地。政府搭建的這些平臺,使唐卡與社會生活、市場經濟的融合日趨緊密,市場范圍不斷擴大。

  2013年,桑周寺、歇格村分別建立了唐卡培訓班,對學員進行集中培訓。2015年,玉樹州成立了藏娘唐卡傳承基地,并在玉樹州群藝館內開辟了200平方米的臨時用地,主要由傳承人昂文色格招收學徒,傳授藏娘唐卡繪制技藝。2016年,玉樹州計劃實施藏娘唐卡培訓項目,落實項目資金100多萬元,目前正在組織力量編寫教程,爭取年底投入使用。

  這兩年,昂文色格作為藏娘唐卡的代表性傳承人,參加了在北京、深圳等多地舉辦的文化活動。他說:“觀眾最感興趣的是我的傳承人身份,會問我很多關于藏娘唐卡的問題。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己作為傳承人的責任,也試著盡最大的努力去傳承和宣傳藏娘唐卡。”

  “就目前來看,藏娘唐卡的保護與發展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歇格村分散的唐卡畫師組織起來,建立固定的傳承基地,實現集中生產;二是通過唐卡比賽,發現和選拔人才,培養更多的領軍人物,壯大藏娘唐卡發展的力量;三是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暢通市場渠道,制定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索南扎西說。

  “隨著藏娘唐卡知名度的提高和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藏娘唐卡會走進越來越多的家庭和機構。需要謹記的是,唐卡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品,它是宗教信仰的產物。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收藏者,都應當懷有敬畏之心,不能隨心所欲,要尊重歷史、尊重傳統。”更尕才仁說。

  (感謝青海民族大學藏學院將勇瓊嘉提供翻譯幫助。)